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29篇
  免费   2686篇
  国内免费   4269篇
林业   4168篇
农学   4507篇
基础科学   2677篇
  5305篇
综合类   19212篇
农作物   3044篇
水产渔业   1852篇
畜牧兽医   7095篇
园艺   2893篇
植物保护   2231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729篇
  2022年   1747篇
  2021年   2029篇
  2020年   1855篇
  2019年   1731篇
  2018年   1361篇
  2017年   1959篇
  2016年   1573篇
  2015年   2233篇
  2014年   2419篇
  2013年   2843篇
  2012年   3781篇
  2011年   3913篇
  2010年   3774篇
  2009年   3396篇
  2008年   3142篇
  2007年   2822篇
  2006年   2363篇
  2005年   1867篇
  2004年   1045篇
  2003年   901篇
  2002年   964篇
  2001年   811篇
  2000年   716篇
  1999年   546篇
  1998年   378篇
  1997年   337篇
  1996年   285篇
  1995年   234篇
  1994年   206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59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8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0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多花木蓝和二色胡枝子种子硬实特性与活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多花木蓝和二色胡枝子种子在恒温25℃下吸胀,每24 h取出吸胀种子,14 d后未吸胀的种子为硬实种子(H)。硬实种子切破种皮后吸胀24 h,与非硬实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各项活力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每日内吸胀的种子数量随时间推移以一定的比例下降,多花木蓝种子吸胀相对缓慢,第5天以后吸胀率降到1%以下,胡枝子种子第3天以后吸胀率就降到1%以下。2种牧草种子都显示出硬实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脱氢酶活性、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均高于非硬实种子,而电导率值、浸出液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低于非硬实种子,这表明硬实种子的活力高于非硬实种子。而非硬实种子中,根据以上各活力指标判断,晚吸胀的种子比早吸胀的种子活力高。  相似文献   
972.
运用组织学技术对36头处于发情周期的健康成年母牦牛卵巢卵泡的结构与发育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牦牛发情周期中卵巢卵泡发育的组织结构与其他牛基本相似。每对卵巢中原始卵泡数和生长卵泡数在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前期的囊状卵泡数与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均与发情间期差异显著(P〈0.05)。闭锁生长卵泡数在4个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的闭锁囊状卵泡数与其他3期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前期和发情间期均与发情后期差异显著(P〈0.05)。各级卵泡的闭锁形式各有特点。在生长卵泡、囊状卵泡及相应闭锁卵泡的卵泡膜中均见到了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相似文献   
973.
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22h后,分别用盲吸法、点击法和纺锤体成像系统(Spindle—View System)去核。结果,三者的去核率分别为65.1%、81.8%和95.0%,差异极显著(P〈0.01)。以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为供体,通过核移植构建的重构胚的融合率、分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在上述3种方法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认为点击法是一种较为简单、实用和有效的去核方法。  相似文献   
974.
根据GeneBank上发表的A型魏氏梭菌α毒素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的方法,扩增出了大小为470 bp的α毒素基因的部分片段。应用地高辛标记法来标记该片段,制备了α毒素基因探针,该探针只与魏氏梭菌DNA发生阳性反应,与其它多种细菌DNA不发生反应;该探针在1∶1000的工作浓度下,能检出1~5pg/uL的魏氏梭菌基因组DNA。应用该探针对33株魏氏梭菌进行核酸杂交(Dot-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用于对魏氏梭菌的诊断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75.
利用单粒卵微量DNA抽提法,从江苏省家蚕主要品种苏菊、明虎及其一代杂交种蚕卵快速提取出基因组DNA,用筛选出的 RAPD随机引物S77稳定扩增出苏菊、明虎的DNA特异性片段RS和RM,克隆和测序后大小分别为1694bp和1303bp,使用Blastn程序在NCBI 数据库检索发现,Rs的nt30-429与一个家蚕WGS(whole genome shotgun sequence)(dbj|BAAB01119085.1,contis504766)的nt472-874有92%的同源性,其中存在11个空缺位点(Gaps);RM的nt1070-1301与另一个家蚕WGS(dbj|BAAB01141578.1,contig554782)的nt262-31有91%的碱基相同,其中存在2个Gaps。进一步根据RS和RM序列合成SCAR标记引物PS-1(FP:5’ttccccccagtacgcaataac3’,RP:5’ ttccccccagacgtcacgtact3’)和PM-1(FP:5’ttcccccagtgatggaatttacg3’,RP:5’ttccccccagtccaatgttaca3’),能够准确、快速地鉴别所标记的苏菊、明虎及其F1蚕品种。  相似文献   
976.
以陕西8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IBV)分离株M蛋白的基因序列为基础,应用DNAStar软件中的MegAlign模块对其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用Kyte-Doolittle方法、Jameson—Wolf方法、Karplus—Schulz方法、Plot—Emini方法和Garnier-Robson方法综合预测了其中4株代表毒株的M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和二级结构。结果,8株AIBV的M蛋白主要在10~40aa和90~175aa处存在无规律的点突变,与参考毒株H52、M41、SAIB20、LX和Gray的M蛋白的核苷酸序列和预测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介于87.4%~99.5%和96.3%~99.5%;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序列和预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介于91.8%~99.8%和95.4%~100%。4株代表株的M蛋白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都在159~164aa和181~193aa肽段区(这2个区域都包含了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结构)或其附近。结果表明,AIBV分离株的M蛋白基因相对保守,只存在无规律的点突变,该变异对AIBVM蛋白B细胞表位的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977.
从临床患病鸡关节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无囊膜,有双层衣壳,外衣壳直径约75nm,内核约50nm;分离病毒株对酸、热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乙醚不敏感;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能产生以融合细胞为特征的CPE;爪垫接种1日龄雏鸡表现出明显的病毒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并伴有吸收障碍型和坏死型的病理变化;血清中和交叉试验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与国内的2株番鸭源呼肠孤病毒(YH和YB)分离株和国外S1133呈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通过对分离病毒株进行电镜观察、理化特性试验、病毒感染力测定、致病性试验、血清学试验,可以确定该分离病毒为禽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978.
猪瘟病毒抗原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胶体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nique)与免疫层析技术相结合,在玻璃纤维膜、硝酸纤维膜的检测线(T)和对照线(C)上分别喷上胶体金与猪瘟(CSF)单克隆抗体(Ab2)的偶联物、CSF单克隆抗体(Ab2)和羊抗鼠IgG多克隆抗体,制成检测CSF抗原的"猪瘟抗原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用该试纸检测"猪瘟弱毒活疫苗"和猪瘟脾淋弱毒苗均显阳性,而对猪源性的其它病毒、细菌抗原均显阴性.经临床测试,该试纸具有微量、特异、快速、简便和结果容易判定的优点,可作为检测猪瘟抗原的一种新试剂.  相似文献   
979.
Diarrhoea caused by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 expressing F4 (F4ab, F4ac and F4ad) fimbriae i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newborn and weaned pigs. The locus controlling susceptibility towards ETEC F4ab/ac has been mapped to SSC13q41, in which TFRC (transferrin receptor) was localized and considered as a positional candidate gene for ETEC F4ab/ac receptor. In this study, we determined susceptibility/resistance to ETEC F4ab/ac in a total of 755 F2 animals from a White Duroc x Erhualian intercross using a microscopic enterocyte adhesion assay. We identified two TFRC polymorphisms (SNPs 591 A>G and 632 A>G) in a single exon after comparative sequencing analysis of 2371-bp amplicons containing the complete coding region of TFRC using RNA of eight full-sib F2 animals with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phenotypes. The intron sequences flanking the two exon polymorphisms were obtained, revealing an intron polymorphism (SNP 291 C>T). We genotyped the 19 founder animals of the White Duroc x Erhualian intercross for the identified polymorphisms, showing that only the 291 C>T polymorphism is a highly informative marker. We further genotyped all 59 F1 and 755 F2 animals for the 291 C>T polymorphism, and the association of this polymorphism with susceptibility/resistance to ETEC F4ab/ac in these F2 animals was evaluated by the 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291 C>T polymorphism is not a causal mutation, however, has a significant linkage disequilibrium with the ETEC F4ab/ac, especially F4ac receptor locus.  相似文献   
980.
猪用发酵床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公害养猪技术,它可有效地解决猪生产中的粪便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猪的福利状况,利于猪只的生长和发育,其环保性和经济性明显优于集约化,规模化养猪方式。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发酵床的概念、分类和工艺流程,讨论了其技术要点和应用效果,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