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83篇
  免费   1069篇
  国内免费   1433篇
林业   1402篇
农学   1065篇
基础科学   1022篇
  1709篇
综合类   7815篇
农作物   1165篇
水产渔业   692篇
畜牧兽医   2565篇
园艺   1113篇
植物保护   737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714篇
  2021年   766篇
  2020年   721篇
  2019年   723篇
  2018年   503篇
  2017年   770篇
  2016年   528篇
  2015年   852篇
  2014年   776篇
  2013年   944篇
  2012年   1331篇
  2011年   1383篇
  2010年   1345篇
  2009年   1159篇
  2008年   1220篇
  2007年   1044篇
  2006年   888篇
  2005年   780篇
  2004年   428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363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b1230 protein of Mycobacterium bovis in the diagnosis of bovine tuberculosis,we obtained the Mb1230 gene by PCR and constructed recombinant plasmid pET-22b-Mb1230.Recombinant Mb1230 protein was obtained by IPTG induction and purified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The activity of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was evaluated by TST test,IGRA test and indirect ELISA.The size of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matched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 proved by SDS-PAGE;Western blotting result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could react with mouse anti-His antibody,and had specific band;The results of TST test,IGRA test and indirect ELISA test also showed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had antigenic activit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Mb1230 had good B cell and T cell activity,so,it ha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bovine tuberculosis.  相似文献   
72.
湖北省萝卜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萝卜主产省相比,湖北省萝卜产业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布局比较合理,产品周年生产、全年供应;二是具有生态型高山萝卜优势。但品种良莠不齐、市场信息不畅、加工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73.
淀粉消化主要是消化酶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并通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而参与体内代谢的过程。淀粉消化在家禽生长中有着关键作用,不仅影响家禽的生产性能,同时对家禽的糖类和脂类代谢、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肠道形态等都有显著影响。家禽对淀粉的消化与家禽日龄、饲粮淀粉类型、淀粉颗粒大小、支链/直链淀粉比例及非淀粉多糖含量等有关。本文主要综述家禽对淀粉消化特点及淀粉消化对家禽生理代谢的影响,并阐述影响淀粉消化的因素,为改善家禽对淀粉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本文主要介绍了采用嵌入式复合式纺纱技术,实现低支高纺,开发高支苎麻棉爽丽纱面料的工艺要点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5.
本试验旨在获得中国美利奴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0,FGF10)基因的编码区(CDS)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随后对FGF10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其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FGF10 mRNA表达水平与中国美利奴羊毛囊生长发育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PCR扩增获得中国美利奴羊FGF10基因CDS,并克隆到zero PCR@TM-Blunt进行测序验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GF10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绵羊FGF10基因CDS长度为696 bp(序列上传GenBank,获得登录号:MT872422),编码231个氨基酸,与牛和山羊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100%,存在1个信号肽和1个跨膜结构域,其为分泌通路信号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FGF10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均表达,在毛囊发育第85天表达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毛囊发育时期(P<0.05)。本研究获得中国美利奴羊FGF10基因完整的编码区序列和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FGF10基因编码区序列具有物种间的保守性,同时FGF10在绵羊毛囊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组织中表达,由此表明,FGF10基因可能在绵羊毛囊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76.
以‘秦美’猕猴桃为试材,分离纯化在贮藏过程中引起腐烂的主要病原真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及核糖体r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序列分析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腐烂猕猴桃中共分离出5株致病菌,对ITS区序列测序结果经GenBank数据库BLAST比对,A的ITS序列与Trichothecium roseum(EU552162.1)同一分支,支持率达100%;B的ITS序列与Fusarium tricinctum(AB587078.1)同一分支,支持率达99%;C的ITS序列与Penicillium expansum(AF330635.1)同一分支,支持率达99%;D的ITS序列与Colletotrichum boninense(KF819619.1)同一分支,支持率达99%;E的ITS序列与Botrytis elliptica(KJ638600.1)同一分支,支持率达100%。由形态学及ITS区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最终鉴定A为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B为镰刀菌属(Fusarium tricinctum),C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D为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E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5种病原真菌中灰葡萄孢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77.
根据吉林省美国白蛾的发生状况及疫区冬季的实际温度条件,分析了美国白蛾越冬的安全性与扩散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在吉林省未感染区域的冬季气温条件下可以安全越冬,冬季低温不能阻止美国白蛾在吉林境内的进一步扩散;提出了疫区以根除为主、边界区以监控为主、非感染区以保护预防为主的阻止美国白蛾扩散对策。  相似文献   
78.
基于SD模型的吐鲁番市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在SD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吐鲁番市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模型,模拟该地区在生态城市相关指标下的生态、资源环境和经济三个系统的发展趋势,将其可持续指标体系引入承载力的评价,在多种参数的调控下,设计四种发展模式,选出最优.结果表明:将2010-2030年吐鲁番绿洲农业、工业增长率分别维持在11%、9%左右,乡村人口、城镇人口增长率分别控制在2.5%、1%,把耕地面积增长率和减少率分别控制在4%、2%,灌溉面积增长率控制在2.1%,地表水、地下水开发率分别降低为2.4%、3.8%,吐鲁番市203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0%,耕地面积达到70074hm2,地表水减少到7.3013亿m3,地下水资源量降到1.59亿m3,水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耕地承载力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79.
大花黄牡丹枝条二次发育特点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涛  陈庭巧  唐英 《园艺学报》2021,(1):117-126
在西藏林芝地区和河南芍药科迁地保护中心观察了中国特有植物大花黄牡丹(Peaonia ludlowii)的枝条发育。结果表明:大花黄牡丹春季花枝在花期前后第2次萌发枝条,二次枝秋季并不"枯枝退梢",这是区别牡丹组其他种和栽培品种的特征之一。二次枝顶芽分化成具花、叶原基和腋芽原基的复合芽,从分化起始到开花结实历经3个年周期,约17~20个月。二次枝的生长、顶芽分化与种实发育同步并可增加群落冠层高度。非采挖性砍伐有利于枝条更新。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