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3篇
  免费   867篇
  国内免费   1245篇
林业   1180篇
农学   827篇
基础科学   657篇
  1399篇
综合类   6362篇
农作物   1169篇
水产渔业   508篇
畜牧兽医   1754篇
园艺   945篇
植物保护   624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679篇
  2021年   677篇
  2020年   607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395篇
  2017年   695篇
  2016年   438篇
  2015年   660篇
  2014年   700篇
  2013年   822篇
  2012年   1156篇
  2011年   1145篇
  2010年   1016篇
  2009年   936篇
  2008年   944篇
  2007年   826篇
  2006年   730篇
  2005年   580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河南省2010-2018年果树发展趋势数据表明河南省果园种植面积缩减,园林水果产量稳步增长.苹果、桃、梨和葡萄是河南省四大主栽果树,其中苹果面积和产量远超其它树种.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果园面积和园林水果产量分析表明,南阳市果园面积居河南省第一,果树种类丰富;三门峡市园林水果产量河南省内第一.苹果优势产区集中在三门峡市、商丘市和洛阳市等,桃优势产区集中在南阳市、商丘市和周口市等,梨优势产区集中在商丘市和周口市等.河南省葡萄尚未形成产业优势集中区,区域分布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72.
科丰16号是以自交系A45为母本,以自交系花大板为父本育成的西瓜一代杂种。中早熟,全生育期95 d左右,果实发育期30 d左右,主蔓第7~8节着生第1雌花,以后每5~7节现1雌花;植株长势强,坐瓜整齐,果实圆形,果皮绿色覆墨绿色条带,外形美观;瓤肉红色,口感好,瓤质沙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左右;单瓜质量7 kg左右,667 m~2产量4 500 kg左右;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适宜陕西及相同生态区早春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73.
建立菠萝 DNA 甲基化水平的 HPLC 测定方法,分析菠萝愈伤组织 DNA 甲基化水平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菠萝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机理奠定基础。通过对流动相和水解温度等条件的优化,建立菠萝 DNA 甲基化水平的检测方法。结 果表明,分离 C 和 5m-C 的最佳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三乙胺为 10∶90∶0.2(V/V),pH 3.0,DNA 的最佳水解 温度为 90 ℃。利用此体系分析菠萝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的 DNA 甲基化变化,结果表明,菠萝愈伤组织在分化过 程中 DNA 总甲基化水平呈动态变化,变化范围为 5.14%~96.86%。此外,胚性愈伤组织甲基化水平低于非胚性愈伤组 织。推测 DNA 甲基化影响菠萝愈伤组织的分化及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74.
为了降低裂解燃料酸值,增加燃料的稳定性能,将吡啶丁烷磺酸硫酸氢盐应用于菜籽油裂解燃料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酸值的影响,并在最佳优化条件下考察了裂解燃料成品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吡啶丁烷磺酸硫酸氢盐对催化酯化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优化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2%、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7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酸值降低到1.0 mgKOH/g以下。  相似文献   
75.
半干面作为一种新型面制品,具有口感好和保质期长等优点。脱水干燥是半干面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干燥方式和条件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半干面的品质。利用热风干燥方式设计的恒温恒湿干燥系统通过对温湿度及风速等参数的设置,具有良好的干燥效果。通过对1.0×570和1.5×360和1.7×510 3种规格半干面在不同干燥条件下进行脱水干燥,得出3种规格半干面的含水率变化曲线。经过数据对比与分析,可知在干燥时间为22 min左右时,每一种规格的半干面均能达到含水率要求(22%~26%)。结论表明:在相同干燥条件下,直径接近,长度较短的半干面达到含水率要求所需干燥时间较短。该试验通过探究半干面含水率变化规律,为半干面的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6.
为了评价氟苯尼考的应用对禽腺病毒感染雏鸡病情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对血清4型禽腺病毒感染SPF雏鸡并应用氟苯尼考饮水给药,监测雏鸡的发病及排毒情况,并对免疫器官指数、干扰素相关基因及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感染雏鸡后应用氟苯尼考能显著增加雏鸡的病死率及排毒量,加重雏鸡的病理学变化,并降低雏鸡免疫器官指数,还可降低干扰素相关基因IRF-7、2′-5′OAS、MX1和细胞因子基因IL-6、IFN-γ、TNF-α的转录水平。本试验进一步认识了氟苯尼考的毒副作用,对临床氟苯尼考的合理用药提供了相关数据支持,为进一步研究氟苯尼考的毒副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产蛋前蛋鸡胸肌和腿肌化学成分、物理特征和感官评价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海兰褐壳蛋鸡9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蛋鸡在1~10周龄和11~20周龄时分别饲喂相同的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日粮,3个组蛋鸡分别通过笼养、平养(稻谷粉作为垫料)和散养。试验结束后,对蛋鸡屠宰,收集胸肌和腿肌进行分析。结果:平养和笼养组蛋鸡胸肌粗脂肪含量较散养组分别显著提高114.81%和74.07%(P<0.05),但散养组蛋鸡胸肌铁含量较平养组显著提高37.99%(P<0.05),同时胶原含量较笼养组显著提高25.28%(P<0.05)。散养组蛋鸡腿肌粗脂肪和能量含量最低(P<0.05),但散养组粗蛋白质、铁、锌含量分别较笼养组显著提高8.85%、40.26%和17.16%(P<0.05)。散养组蛋鸡胸肌硬度和韧性较笼养组分别显著提高42.69%和27.76%(P<0.05)。笼养组腿肌蒸煮损失较平养组显著提高8.01%(P<0.05),散养组腿肌硬度和韧性分别较平养组显著提高35.24%和133.25%(P<0.05)。与笼养组相比,散养组胸肌风味和咀嚼性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同时散养组胸肌总可接受度显著高于平养组(P<0.05)。散养组腿肌风味、多汁性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笼养和平养组(P<0.05),同时该组总可接受度较平养组显著提高6.72%(P<0.05)。结论:散养产蛋前蛋鸡的感官指标表现最佳,同时腿肌和胸肌粗脂肪含量最低,粗蛋白质和胶原蛋白含量高,可以改善肌肉口感。  相似文献   
78.
碱性电解水浸泡处理除农残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的主题。崇尚自然,维护环境,是现代绿色消费的潮流。随着电解水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电解水农业理念的提出,电解水肥系列产品的推出,在促进种子萌发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农作物的杀菌、驱虫,农副产品的防霉保鲜,以及提高农产品品质,对土壤酸、碱度的中和改良等作用明显,真正做到了“用自然的力量,创造健康的生活”,为中国绿色农业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7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精料对广丰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且体重相近的3月龄左右广丰山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占1/2)。3组山羊分别饲喂高(22.87%,H组)、中(19.07%,M组)和低(15.23%,L组)蛋白质水平的精料,粗料均为野生芒草鲜草,精粗比50∶50。试验期为84 d,其中预试期为14 d,正试期为70 d。结果显示:1)正试期第35天,L组的体高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而料重比则相反,其他生长性能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正试期第14天,H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其中M组最低;正试期第35天,L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M组(P<0.05);正试期第70天,H组和L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高于M组(P<0.01)。3)H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M组(P<0.05),其他屠宰性能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M组的瓣胃重量和指数以及皱胃重量均显著低于L组(P<0.05),而肺脏指数则显著高于L组(P<0.05);H组的心脏重量和指数均显著低于L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蛋白质水平为19.07%的精料可以满足广丰山羊的育肥需求。  相似文献   
80.
Geographic variations in the dolphin whistles could be useful in assessing association and isolation among populations. Whistle of free-ranging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 (Sousa chinensis) among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PRE), Leizhou Bei (LZB) and Sanniang Bay (SNB) popul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A total of 2850 whistles with legible fundamental contour were extracted and 15 acoustic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Contrary to SNB, PRE and LZB had the same relative proportion of tonal type compositions with flat and sine representing the most frequent types. The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 analysis showed significant acoustic difference among populations and tonal types. All frequency parameters in SN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RE and LZB, where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was observed in most of the parameters either at the population level or within each tonal type. Canonical discriminant functions analysis showed a smaller difference between PRE and LZB than between PRE and SNB and between LZB and SNB. Compared with previous recordings, recent recordings demonstrated a consistent pattern of becoming higher in whistle frequency parameters in both LZB and SNB populations, suggesting that noise pollution in LZB and SNB increasing with time according to the acoustic niche hypothesis. Dolphin whistle's geographic variations could be shaped by the combined func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barrier function of the Qiongzhou strait and local ambient noise. Considering the isolated condition and the relatively smaller population size of the humpback dolphin in the SNB, more effective and proactive conservation action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the extinction of small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