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49篇
  免费   1216篇
  国内免费   1580篇
林业   1422篇
农学   1137篇
基础科学   736篇
  1664篇
综合类   9326篇
农作物   1467篇
水产渔业   812篇
畜牧兽医   2586篇
园艺   1440篇
植物保护   655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99篇
  2022年   782篇
  2021年   820篇
  2020年   821篇
  2019年   730篇
  2018年   579篇
  2017年   854篇
  2016年   560篇
  2015年   853篇
  2014年   915篇
  2013年   1177篇
  2012年   1612篇
  2011年   1628篇
  2010年   1556篇
  2009年   1414篇
  2008年   1420篇
  2007年   1319篇
  2006年   1048篇
  2005年   806篇
  2004年   511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339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21.
以杂交水稻品种陆两优996和两优培九的商品种子为试验材料,以盐水溶液将种子精选分级为比重1.0(T1)、1.0~1.09(T2)、1.1~1.19(T3)、≥1.2(T4)等不同等级,以未精选的种子为对照(CK),研究比重分级对种子发芽出苗、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精选分级后,处理T2、T3、T4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出苗率、成秧率均不同程度高于CK,T1处理则显著低于CK;与未分级的商品种子对照相比,T2、T3、T4处理均增产显著,增产的原因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增加。  相似文献   
122.
PWM整流器模型中的非线性特性给控制器的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且随着对整流器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控制在性能上已难以令人满意。对此提出一种新的双闭环控制策略,电压外环采用模糊PI控制,电流内环采用内模控制。模糊PI控制使系统具有更快的动态响应和更小的超调,电流环内模控制解决控制器过分依赖精确数学模型的问题,提高电流环的抗扰性能,并简化了控制器设计。理论分析和仿真对比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3.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lfalfa flavonoids (Medicago sativa)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erum indexes of sheep.This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with hybrid F1 sheep of Suffolk sheep×Small-tailed Han sheep.Twenty-eight sheep with the body weight of (27.02±3.03) k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with 7 replicates in each group and 1 sheep per replicate.Sheep in different groups were fed diets with 0 (group Ⅰ), 0.1% (group Ⅱ), 0.2%(group Ⅲ) and 0.4% (group Ⅳ) alfalfa flavonoids, respectively.The experiment was cosisted of 7-day-preliminary trial and 41-day-formal trial.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①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f alfalfa flavonoid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sheep(P>0.05).②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f alfalfa flavonoid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contents of GLB, ASP, BUN, HDL and P in serum (P<0.05).Serum GLB content at the 1st day in group Ⅲ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sⅠand Ⅱ(P<0.05), serum ASP contents at the 1st and 21th days in group Ⅳ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Ⅰ(P<0.05), serum BUN content at the 1st day in group Ⅳ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Ⅰ(P<0.05), serum HDL content at the 21th day in group Ⅱ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s Ⅰ and Ⅲ (P<0.05), serum P content in group Ⅳ at the 21th da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s Ⅱ and Ⅲ (P<0.05).In conclusion,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f alfalfa flavonoids might modulate lipid metabolism, improve nitrogen utilization, maintain energy metabolic and balance Ca and P contents, and have the potential function for promoting growth and no adverse effect on liver.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ppropriate supplemental level of alfalfa flavonoids for sheep was 0.2%.  相似文献   
124.
葡萄叶斑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葡萄产量的病害。为了明确引起刺葡萄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筛选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从福建农林大学实践教学基地采集刺葡萄‘高山二号’10片典型叶斑病病叶片,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rDNA-ITS(ITS)、β-tubulin和EF-1α序列分析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防治药剂筛选的结果显示,不同的防治药剂对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不同,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和25%嘧菌酯悬乳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_(50)分别为0.119 mg/L和0.178 mg/L;其次为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其EC_(50)为1.766 mg/L;抑制效果最差的药剂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仅表现出轻微的抑制作用。防治棒状拟盘多毛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佳药剂是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和25%嘧菌酯悬乳剂,可作为备选药剂进行田间刺葡萄叶斑病防控试验。  相似文献   
125.
以通过审定的广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良种为扦插材料,探讨不同的生根处理方法和扦插月份对扦插生根效果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生根剂处理的穗条,其生根率、成活率、根系数量及整齐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ABT1和IBA处理的穗条根系萌发最快,根系萌发时间均为22 d,比对照提前13 d;ABT1处理的穗条生根率(97.8%)和平均根系数(4.2)最高,整齐度最好,其次为IBA;ABT1、IBA和NAA处理的穗条成活率分别为97.8%、97.2%和93.1%,对照成活率为81.5%;杉木扦插苗培育的最佳扦插时间为3~5月。  相似文献   
126.
以华冠小白菜为对照品种,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对秋冠小白菜进行新品种的多季多点比较试验,以期对新选育的秋冠小白菜的生物学性状、品质、产量等进行合理评价.结果表明:在多季多点试验中,新品种秋冠小白菜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片数等均比对照表现好,株型紧凑,春、秋季平均667 m2产量分别比对照华冠提高18.5%、25.6%;抗病性及抗逆性均比对照强;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均较高,综合营养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27.
周龙  汤利  陈俊  曾志伟  杨德荣 《南方农业学报》2020,51(10):2498-2506
[目的]开展基于综合营养诊断施肥法(Diagnosis and Recommendation Integrate System,DRIS)的冰糖橙种植基地柑橘营养诊断,为柑橘园的营养诊断和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云南褚橙龙陵基地500 ha冰糖橙为研究对象(柑橘园随机划分为8个区域),通过测定成熟秋梢叶片中氮(N)、磷(P)、钾(K)、钙(Ca)、镁(Mg)、铜(Cu)、锌(Zn)和铁(Fe)矿质营养的含量,运用DRIS图解法求得冰糖橙叶片各营养元素诊断参数最适比范围,依据DRIS指数法求得各区域冰糖橙需肥紧迫程度排序及养分不平衡指数(NII),初步制定冰糖橙树体营养元素DRIS指数分级标准.[结果]整个园区高产园(>22500 kg/ha)的各营养元素含量大多高于低产园(≤22500 kg/ha),高产园和低产园间N、Fe、N/Fe、P/Fe、Ca/Mg、Ca/Fe、Mg/Zn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当N/P在2.27~2.57,N/K在1.58~1.91,P/K在0.66~0.79时冰糖橙叶片N、P和K养分含量平衡;当Ca/Mg、Ca/Fe、Mg/Fe、Cu/Zn、Cu/Fe和Zn/Fe分别在17.01~19.09、0.21~0.26、0.012~0.015、2.77~4.60、0.30~0.43和0.09~0.12时,冰糖橙叶片Ca、Mg、Fe、Zn和Cu养分处于平衡状态.综合诊断显示冰糖橙叶片养分需求顺序为Mg>N>K>P>Ca>Cu>Zn>Fe,不同区域冰糖橙养分需求顺序不同,高产园冰糖橙相对缺乏的养分有N、P,低产园相对缺乏的养分有N、Mg,相比之下,低产园营养比例失衡情况较严重.依据高产园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范围确定冰糖橙叶片矿质营养元素的适宜值为N(11.66~13.30 g/kg)、P(4.74~5.61 g/kg)、K(6.23~8.23 g/kg)、Ca(13.67~19.33 g/kg)、Mg(0.86~0.97 g/kg)、Cu(14.49~37.71 mg/kg)、Zn(6.38~8.02 mg/kg)和Fe(55.91~85.74 mg/kg).[结论]根据DRIS诊断,褚橙龙陵基地冰糖橙园普遍存在N、P、K、Ca、Mg缺乏,Cu、Zn、Fe相对过剩问题.DRIS图解法和指标法综合诊断既可求得各元素最适比范围和需肥紧迫程度,同时,参照冰糖橙叶片养分含量分级标准能判断树体营养元素的平衡状况,可用于生产上指导下一年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明确不同生态位风景游憩林的优势树种和结构特征,可揭示风景游憩林构建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方法  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以900 m2样方为单元,分别在佛山千灯湖公园(20个样方)、文华公园(40个样方)、平洲公园(20个样方)设置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结合高分遥感影像,进行每木调查。先对径级、高度级和冠面积划分等级,再进行不同类型风景游憩林的差异分析。  结果  ①千灯湖公园的大径级、大高度级和大冠面积等级的主要树种为非洲楝Khaya senegalensis,均比文华公园和平洲公园单一;②在3个样地的有林地和建筑旁林地中,中径级乔木占相对优势明显,大径级乔木占比最少,疏林地和亲水林地小径级乔木占相对优势明显,大径级乔木占比最少;③在3个样地的有林地和建筑旁林地中,中层乔木占比最多,上层乔木占比最少,疏林地和亲水林地下层乔木相对优势明显,上层乔木占比最少;④在3个样地的风景游憩林中,中冠面积等级乔木占比最多,大冠幅等级占比最少。  结论  3个样地森林群落均具备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植物区系特征。3个样地的有林地和疏林地(核心林地)、亲水林地和建筑旁林地(边缘林地)内部径级分布均表现出差异。风景游憩林所在位置由城市核心区、次核心区、城郊的过渡,其高度级分布差异逐渐变小。由于树冠是受人为干扰影响最强的生长指标,须开展长期的动态冠面积监测才能反映真实的分布趋势。图3表4参20  相似文献   
129.
长期施肥下黄土旱塬黑垆土磷平衡及农学阈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磷平衡和土壤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明确土壤有效磷(Olsen-P)的农学阈值及合理磷肥施用量,依托甘肃平凉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79),分析了黄土旱塬黑垆土36 a土壤磷盈亏动态、累积磷盈亏与有效磷的响应关系以及土壤磷残余,通过Mitscherlich方程模拟作物相对产量对土壤有效磷的响应关系,计算黄土旱塬黑垆土小麦和玉米的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结果表明:不施肥(CK)和单施氮肥(N)处理土壤磷始终亏缺,N处理每亏缺磷100 kg·hm~(-2),有效磷含量下降1.05 mg·kg~(-1);施磷处理土壤磷当季盈余4.3~207.9 kg·hm~(-2),累积盈余154.9~7 483.6 kg·hm~(-2),其中有机、无机配施(MNP)处理磷盈余最大;土壤累积磷盈余与土壤有效磷增量呈线性正相关,土壤中每盈余100 kg·hm~(-2)磷,秸秆还田配施化肥(SNP,磷肥隔年施)、氮磷配施(NP)、有机肥(M)和有机、无机配施(MNP)处理土壤有效磷分别增加7.55、2.47、0.28 mg·kg~(-1)和0.46 mg·kg~(-1);黄土旱塬黑垆土农田有效磷的小麦和玉米农学阈值分别为22.05 mg·kg~(-1)和13.96 mg·kg~(-1),MNP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已高于作物农学阈值,NP和SNP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达到小麦农学阈值分别需要21 a和24 a,达到玉米农学阈值分别需要2 a和8 a,M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已高于玉米农学阈值,还需要3 a可达到小麦农学阈值。当磷投入量每年平均达22.9 kg·hm~(-2)时,土壤磷呈持平状态;当磷用量达33 kg·hm~(-2)时,不仅作物产量较高,而且磷肥当季利用率也较高;当磷用量增加到233 kg·hm~(-2)时,作物产量对增加磷投入无响应,土壤磷残余超过90%,大量磷素累积在土壤中,增加了土壤磷素的流失风险。黄土旱塬小麦玉米一年一熟轮作黑垆土农田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为13.96 mg·kg~(-1)(玉米)和22.05 mg·kg~(-1)(小麦),秸秆还田可促进旱地农田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0.
唐朝荣 《热带作物学报》2020,41(10):1958-1967
天然橡胶(顺式-1,4-聚异戊二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来自橡胶树。以天然橡胶的生物合成与产量形成为主要内容的产胶生物学研究为橡胶树高产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指导,近10年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橡胶树基因组测序、橡胶转移酶、转基因、以及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4个方面介绍产胶生物学研究主要进展,并讨论了相关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5~10年需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提出了建议。在介绍橡胶转移酶时,同时概述其他几种产胶植物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