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7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616篇
林业   520篇
农学   426篇
基础科学   297篇
  769篇
综合类   2511篇
农作物   371篇
水产渔业   280篇
畜牧兽医   981篇
园艺   362篇
植物保护   24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480篇
  2009年   392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2 毫秒
51.
刘振  成杨  杨培迪  赵洋  宁静  杨阳 《茶叶科学》2020,40(2):250-258
采用简单重复序列标记(nSSR)与叶绿体DNA序列(cpDNA)分析技术,对城步峒茶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等研究。结果表明,15对nSSR引物在参试81份资源中共获得142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9.47个,城步峒茶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Nei期望杂合度(Nei)分别为0.49、0.62和0.62,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tructure分析将79份峒茶资源分成3个类群,但各类群的遗传背景较为复杂,没有明显的群体结构。F检验表明,城步峒茶群体的近交系数FIS为正值(FIS=0.177 5),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较小(FST=0.034 5),分化程度较低,基因流Nm较高(Nm=7.01)。3对cpDNA引物分别获得了473 bp(rbcL)、704 bp(matK)和320 bp(psbH-trnA)的片段序列,变异位点占总位点的比例分别为0.42%、0.71%和1.25%。将3个序列依次拼接,共产生了9个单倍型,单倍型数由多到少的居群依次为TXZ(6)、DZC(4)、DPS(4)、TYS(3)、HJZ(2),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732和0.001 39。9个单倍型中,单倍型H1和H5处于进化网络图的中心节点上,并且包含资源数量最多,属于比较原始的单倍型。同时,nSSR和cpDNA的AMOVA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居群内的变异百分比分别达到96.69%和80.54%,城步峒茶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  相似文献   
52.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作为多种植物病毒的载体而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害虫之一,对蚜虫的防治一直是众多科学工作者所面对的难题。构建了雪花莲凝集素(GNA)和苋菜凝集素(ACA)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A,在农杆菌介导下,叶盘法转化烟草NC89,得到卡那霉素抗性植株65株。通过基因组PCR、ELISA、RT-PCR和Western-blot等分子生物学检测,从中筛选出外源凝集素不同表达水平的转基因烟草5株。对筛选出的5株转基因烟草植株进行初步蚜虫抗性实验,证实转基因烟草对桃蚜表现出一定的抗性,最高抑制率达85.8%,为农作物双价抗蚜基因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3.
毛竹种子内生真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毛竹种子中分离得到不同形态特征的内生真菌7株,通过菌落形态特征、r DNA-ITS片段的扩增、克隆、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对其中的5个菌株进行鉴定。确认2号菌株为枝孢属枝状枝孢,是一种重要的致霉菌。4号和7号菌株属于刺盘孢属,能引起竹炭疽病,是种常见的竹杆部病害。5号菌株为竹黄属竹黄菌,能使竹子患赤团子病,但竹黄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虽然2号与6号菌株菌落形态不尽相同,但鉴定为同一种菌。  相似文献   
54.
众所周知,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经济将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南海作为中国海域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外海,也将成为我国打造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核心海域。而因其独特的区位因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引起了东南亚沿岸各国间的相互争夺,从而形成了"六国七方"的混乱局面。本文从主权争议,岛屿归属,南海资源开发(渔业资源开发,油气开采)等方面出发,研究我国南海资源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并借鉴美、英、日、韩等国经验,寻求一种综合性解决南海资源开发的办法。  相似文献   
55.
以4个苦瓜品种为试材,进行春季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绿玉苦瓜早熟性好,颜色浓绿,产量高,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品种比玉,比较适合武汉及周边地区早熟栽培种植,可作为武汉地区春季早熟栽培推荐品种。  相似文献   
56.
转录组研究是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基础,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被应用到多种动植物中。利用其能够获得大量未知序列的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未知基因挖掘、分子调控及相关代谢途径中。该研究主要介绍了转录组研究的方法、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动植物中的重要应用,并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7.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是《医学机能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传统经典实验只观察血压的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我院引进BI-2000图像分析系统,并在2014级临床医学教改班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中应用,使学生对于休克发生、进展的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休克各期微循环血液灌流的变化特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58.
农民大学生移动学习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宁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100-6101
通过调查分析农民大学生的特征以及移动学习的特点和优势,发现移动学习能够对农民大学生的课程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重要的远程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河南省郏县红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河南省郏县地区某红牛养殖场及散养红牛的218份新鲜粪便样本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6.5%,共检出4种肠道寄生虫,其中球虫、圆线虫、鞭虫和绦虫感染率分别为61.5%、2.3%、6.9%和7.8%,混合感染率为11.5%,阳性粪便中虫卵或卵囊感染强度以轻度感染为主。结果表明,河南省郏县红牛肠道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应加强其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0.
Intestinal bacterial communit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nutrition, development,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of insects.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insects with piercing-sucking mouthparts, the habitats of cicada nymphs and adults are totally different.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ut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nymphs and adults within any cicada species. The diversity of bacteria in the gut of nymphs and adults of both genders of Meimuna mongolica (Distant) was studied using th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method. Few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s among gut microbiota were observed, suggesting that M. mongolica typically harbors a limited and consistent suite of bacterial species. Bacteria in the genera Pseudomonas and Enterobacter were the predominant components of the gut microflora of M. mongolica at all life stages. Bacteria of Pantoea, Streptococcus, and Uruburuella were also widespread in the cicada samples but at relatively lower concentrations. The relative stability and similarity of the PCR-DGGE patterns indicate that all individuals of this cicada species harbor a characteristic bacterial community which is independent from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genders. Related endosymbionts that could be harbored in bacteromes of cicadas were not detected in any gut samples, which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cicada spec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endosymbionts in the cicada cavity, or due to some of the possible limitations of PCR-DGGE community profiling. It is worthwhile to further address if related cicada endosymbiont clades distribute in the alimentary canals and other internal organs through diagnostic PCR using group-specific primer s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