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8篇
  免费   428篇
  国内免费   700篇
林业   386篇
农学   578篇
基础科学   473篇
  826篇
综合类   2504篇
农作物   324篇
水产渔业   410篇
畜牧兽医   1218篇
园艺   318篇
植物保护   269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392篇
  2020年   388篇
  2019年   395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322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337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399篇
  2012年   500篇
  2011年   544篇
  2010年   462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生态学课程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存在教材选择困难、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要求,提出以下对策:应强化生态学理论基础地位;在有关章节补充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相关内容;着重讲解生态学理论基础;通过野外实习、实验课、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方式增强该学科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992.
青海高寒区不同密度白桦林枯落物水文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定量研究青海高寒区不同密度白桦林枯落物的水文效应,为该区白桦林的营造、配置及水文功能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7—8月对青海省大通县宝库林区进行了调查。每种密度白桦林选择3块样地,林龄均为22~24年, 测定了5种密度(225、500、688、900、1 220株/hm2)白桦林的枯落物厚度、蓄积量、最大持水率等指标,并用浸泡法来研究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的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结果5种林分密度的枯落物厚度、蓄积量、持水能力有明显差异:(1)5种密度林分(按225、500、688、900、1 220株/hm2排序)枯落物厚度分别为4.51、4.64、5.30、6.10、5.35 cm,枯落物蓄积量分别为11.22、13.54、15.33、17.86、15.86 t/hm2,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27.91%、214.40%、215.44%、236.81%、221.70%。(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排序均为900株/hm2>1 220株/hm2>688株/hm2>500株/hm2>225株/hm2。(3)枯落物持水量和浸泡时间的关系与对数函数拟合较好,回归系数R2达0.90以上,吸水速率和浸泡时间的关系与幂函数拟合较好,回归系数R2达0.99以上。结论林分密度在900株/hm2时,枯落物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均达到最大,枯落物水源涵养作用达到最优。所以从枯落物的水文效应角度来考虑,密度为900株/hm2时,枯落物的水文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993.
云南省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了解云南省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分布特征及其关系,于2014年和2015年对云南省12个州(市)采集2 127份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植烟土壤物理性粘粒质量分数平均50.91%,偏重壤土,pH值以及养分平均质量分数除有机质偏高外,均适宜优质烤烟生产.2)12个州(市)间植烟土壤的物理性粘粒和养分质量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河和文山物理性粘粒质量分数最高,保山和大理的有机质和速效氮质量分数最丰富,曲靖和昭通速效钾最丰富,昆明、楚雄和临沧有效硼最丰富,德宏和普洱的pH值和养分质量分数较低.3)文山43.08%和红河52.34%的土壤物理性粘粒质量分数大于60%,需适当调节土壤通透性;德宏66.67%,临沧54.78%和普洱53.69%的土壤pH值小于5.5,需调节土壤酸碱度;普洱58.40%和41.61%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缺乏,需增施氮肥和磷肥;各州(市)均存在35.41%~66.67%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缺乏,需增施钾肥;红河49.99%土壤有效硼质量分数缺乏,需增施硼肥;大理30.41%,曲靖20.80%和昭通16.66%的植烟土壤水溶性氯质量分数大于30mg/kg,应当适当控制含氯肥料施用.4)云南省植烟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效硼质量分数与物理性粘粒质量分数的R2值较高(0.696 2~0.885 9),有机质和速效氮和有效硼质量分数存在随物理性粘粒质量分数升高而先升高再降低趋势,速效钾质量分数存在随物理性粘粒质量分数升高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4.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Alpine Musk Deer)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麝属动物资源,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级野生动物。其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包括青海、宁夏贺兰山、甘肃祁连山及肃南山地、四川西部地区、云南北部高山地区及西藏东南部,其中以甘肃兴隆山马麝种群密度较大。20世纪90年代初,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马麝人工驯养基地。但随着基地养殖规模的扩大及马麝种群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亦开始侵扰圈养马麝种群,并逐步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统计资料表明,在1998-2005年因病死亡的马麝中,呼吸系统疾病占26.8%、运动系统疾病占16.5%、消化系统及营养性疾病占14.6%、心血管系统疾病占13.0%。在马麝种群内发生严重传染性疾病流行的案例并不多见。 2008年以来,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内人工圈养马麝种群中开始流行一种以马麝心、肝、脾、肺、肾、小肠、脑等组织和器官的充血、出血和坏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以1岁内的马麝多发,以6月龄左右幼麝最为易感且致死率极高。绝大多数病例无症状急性死亡,个别病程稍长者,表现精神沉郁、采食和饮水停止且死前有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多年来,该病给兴隆山马麝养殖产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但其真正的病原始终未能确定,以致难以对该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甘肃农业大学研究团队采集病死马麝的心、肝、脾、肺、肾等内脏器官,匀浆并反复冻融后离心,取上清经过滤除菌后接种鸡胚、羊睾丸原代细胞、兔肾原代细胞、兔肺原代细胞、MDBK细胞、Hela细胞、Vero细胞、MDCK细胞等不同动物源性细胞和绵羊、山羊、家兔、鸡、鸽、小鼠等不同实验动物,对该病病原进行分离,并结合电镜观察、血清学试验和核酸序列分析对该病病原进行鉴定。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该病病原为一种杯状病毒,其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35 nm,20面体对称,无囊膜,表面有短的纤突。该病毒暂被定名为马麝出血症病毒(Moschus chrysogaster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McHDV)。基因组测序结果证实,McHDV基因组全长为7 437 bp,其核酸序列与GenBank中兔出血症病毒(RHDV)的基因组核酸序列同源性高达89.2%-98.7%,且McHDV基因组结构与国内外经典RHDV的基因组结构相同,5'-端非编码区为1-9 bp,有两个编码区分别为ORF1(10-7 041 bp),ORF2(7 025-7 378 bp),3'-端非编码区为7 379-7 437 bp。鸡胚感染试验结果表明,McHDV对鸡胚的发育无不良影响,亦不能在鸡胚上增殖。不同细胞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在所有试验细胞中均不能有效增殖。动物感染试验表明,在所有受试实验动物中,唯有家兔对其易感且致死率极高,而且病死兔肝、肺等内脏器官中有大量的病毒粒子。因此,可用家兔进行该病毒的扩增培养和传代。研究者认为,该病为杯状病毒科的兔出血症病毒疑似毒株感染马麝所致的马麝病毒性出血症(Moschus chrysogaster viral hemorrhagic disease, McVHD)。此研究是兔出血症病毒对其他动物致病的首个实证案例,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全基因组关联定位籼稻种质资源外观和加工品质QT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0份籼稻变异丰富的种质资源材料在2个环境下考察外观与加工品质性状表型,利用404K高密度SNP基因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影响外观与加工品质性状的重要位点。结果表明,粒型和籼米的外观和加工品质密切相关,垩白性状降低稻米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除粒型外,籼稻的外观和加工品质明显受到环境影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到39个QTL,其中17个为新位点,6个新位点(qMRR9、qGL2、qGL10、qGW1、qGLWR1和qGLWR2.1)在2个环境下均被检测到,暗示这6个位点在水稻外观与加工品质上可能是不依赖于环境稳定表达的QTL。此外,21个控制稻米外观品质的位点很可能具一因多效。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我们推论qSW5、GSE5和GS3在籼稻外观和加工品质性状上扮演着关键性角色。研究结果为克隆新的外观与加工品质基因以及通过分子手段加速培育优质高产籼稻新品种提供了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996.
以‘户太八号’葡萄为试材,测定露地栽培与避雨栽培2种模式下,葡萄果实大小、硬度、果梗拉力、糖酸等基本指标及避雨栽培对浆果酚类物质、香气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下,果粒粒径及果穗均小于露地栽培,去皮果实硬度比露地栽培高13.56%,带皮果粒硬度与果梗拉力分别比露地栽培低7.04%和9.73%;避雨栽培可提高糖质量浓度,但差异不显著,固酸比显著提高;pH及总酸在果实发育时期极显著低于露地栽培葡萄;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葡萄果实总酚、单宁及总花色苷质量分数均呈现显著降低趋势,而香气物质总相对含量则比露地栽培提高4.95%;另外,避雨栽培会降低葡萄的抗氧化活性,葡萄果皮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降低,但葡萄果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97.
选取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4个样地,采用野外调查、形态分类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长蝽总科分布情况。明确该地区长蝽分属7科48种,以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物种最丰富(20种),长蝽科Lygaeidae次之(12种)分布情况。在4个样地中,呼伦贝尔市物种最丰富(34种),通辽市最少(13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相似性分析表明赤峰市与呼伦贝市、赤峰市与兴安盟长蝽群落中等相似;通辽市与其他三地相似性均较低。长蝽分布与多样性情况可能与生境、食物、寄主和自身适应性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小豆矮秆窄叶突变体(nld)的遗传行为及观察矮秆窄叶突变基因控制的农艺性状的变化。【方法】选用高秆小豆种质资源GM904与nld进行杂交,对亲本和F2、F3、F4各世代分离群体中个体形态进行调查统计,对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第1至5节间长、前10节间长、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荚长、荚宽、单株荚数等15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中矮秆窄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前10节间长、荚长、单株荚数的广义遗传力达到0.9以上,可作为小豆杂交育种的选择指标。【结论】矮秆窄叶突变基因导致株高变矮,叶变窄,茎变细,主茎节数减少,各节间长缩短,荚变小,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99.
‘黄华占’是近年来陕南地区水稻种植主推品种,通过‘黄华占’在陕南地区的种植表现及产业开发,对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本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With the urbanization increasingly advancing at a high speed,a large number of farmlands have been turned into building lands,which leads the urban-rural conflicts more and more evident than before.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productive landscape into residential districts,could relie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agricultural land an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improve the modern lifestyle,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design philosophy.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idential green space,the significance and approaches of productive landscape in residential areas have been put forward,and suggestions of daily mana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about agricultural pollution problem have also been gi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