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42篇
  免费   3823篇
  国内免费   4890篇
林业   4897篇
农学   3809篇
基础科学   2772篇
  6388篇
综合类   27525篇
农作物   4313篇
水产渔业   2662篇
畜牧兽医   8071篇
园艺   4007篇
植物保护   2711篇
  2024年   241篇
  2023年   949篇
  2022年   2357篇
  2021年   2495篇
  2020年   2347篇
  2019年   2079篇
  2018年   1560篇
  2017年   2758篇
  2016年   1768篇
  2015年   2865篇
  2014年   2940篇
  2013年   3725篇
  2012年   4889篇
  2011年   5189篇
  2010年   4629篇
  2009年   4221篇
  2008年   4180篇
  2007年   3933篇
  2006年   3328篇
  2005年   2594篇
  2004年   1609篇
  2003年   1065篇
  2002年   1121篇
  2001年   1131篇
  2000年   997篇
  1999年   475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208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3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1篇
  1956年   17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对海南西瓜蔓枯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室内杀菌剂筛选,为西瓜蔓枯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PDA培养基,对西瓜病株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分析及rDNA-ITS測序,鉴定其致病菌为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选用8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对西瓜蔓枯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均对西瓜蔓枯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4%双胍.吡唑酯可湿性粉剂(WP)和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FSC)的毒力较强,EC50值分别为0.101 7、0.391 1 mg/L,均小于1 mg/L;其次是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WDG)和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SC),EC50值分别为1.393 3、3.037 6 mg/L;27%春雷?溴菌腈WP和22.5%啶氧菌酯SC毒力一般,EC50值分别为10.753 0、20.982 6 mg/L;毒力效果较差的是46%氢氧化铜WDG和50%多菌灵WP,EC50值分别为60.703 9、151.477 0 mg/L.  相似文献   
952.
研究了玉米间作菊花脑的高效栽培方法对玉米杂草的影响,以探究此间作方法对杂草的防效及间作经济效益,为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菊花脑间作处理(T)较玉米单作处理(CK),玉米产量增加,每667 m2产值增加2496元,增收效果明显;间作处理的玉米维生素C、粗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41.7%、3.6%、6.2%、14.2%;在玉米各时期CK处理杂草发生种类和相对密度均高于T处理;玉米成熟期T处理防草效果最好,株数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达87.64%和90.28%,有效减少杂草生长。综上所述,玉米间作菊花脑的高效栽培方法有效减少了除草剂的用量,菊花脑经济效益更高,能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显著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953.
针对近年来江门市蔬菜种植过程中害虫种类繁多、化学农药使用量增加,且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治工作困难的现状,进行了多年实践,在分析江门市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发生种类及发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通过采用清除残株落叶、合理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设置杀虫灯、黄板、性诱剂等物理防治措施,释放寄生蜂、捕食性天敌等生物防治措施,辅之以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的综合治理技术,实现了害虫防控总体防效达到90%、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产量增加5%以上的良好效果,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54.
以"金粉1号"粉蕉为试材,设置4个不同植株高度梯度处理,对其进行2次相等用量的多效唑树盘淋施,并对各处理植株新抽生叶片叶间距、株高、茎基围及产量性状指标进行测定与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多效唑矮化粉蕉的适宜施用时期。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对粉蕉产量性状无显著性影响,对粉蕉营养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植株叶间距明显缩短,株高降低,茎干比增加。其中T2(90 cm≤株高<120 cm)处理矮化效果最为理想,收获期株高359.4 cm,较对照显著降低20.9%,茎干比较对照显著增加5.7个百分点,果指长、果指周长、株产与对照相比稍有减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55.
为揭示罗汉果幼苗对盐胁迫的响应,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溶液胁迫处理罗汉果幼苗后其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罗汉果幼苗茎叶、根系质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逐渐减小,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加。40 mmol/L以上浓度盐胁迫下茎叶鲜质量及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初始荧光(F_o)逐渐升高,最大荧光(F_m)、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都逐渐减小,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和光化学反应猝灭系数(qP)先增加后减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逐渐升高,罗汉果幼苗的光化学量子产额(ΦPSⅡ)逐渐下降;尤其120 mmol/L处理的罗汉果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变化明显。说明40 mmol/L以上浓度盐胁迫对罗汉果幼苗生长特性、植株光合作用影响较大,120 mmol/L以上浓度盐胁迫则严重抑制了罗汉果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及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956.
4种微生物菌剂对多年连作甜瓜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真菌群落及成员的影响,利用4种微生物菌剂(A.谷乐丰聚谷氨酸微生物菌剂,B.启高系列生物菌剂,C.施特葆系列菌剂,D.新型菌剂NBmelon)对土壤进行处理,样品经DNA抽提、PCR扩增和真菌ITS测序,进行分析制图。结果显示,处理B和A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高于CK,处理D、C的Simpson指数高于CK,表明菌剂处理后,土壤真菌群落均匀度得到提高,真菌多样性优于CK。优势种群相对丰度在不同处理间存在差异,处理A、B、D与CK相比分布在不同象限,且图中距离较远,表明菌剂处理后土壤样品的物种构成发生了变化。处理D(新型菌剂NBmelon)具有降低镰刀菌属相对丰度的效果,能减少镰刀菌属群落数量,可供后续开发利用。因此,施用微生物菌剂具有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提高土壤真菌多样性、降低有害菌镰刀菌属相对丰度、改良土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7.
利用区位熵指数和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分析了京津冀地区13个市域单元和184个县域单元的蔬菜生产空间分布、集聚程度及分类。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市域蔬菜生产大致分为紧缩型、发展型和平衡型三类;县域蔬菜生产呈现一定的专业聚集度,区位熵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可根据县域蔬菜生产特征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4个蔬菜生产区。  相似文献   
958.
目前,莲籽的加工是先切壳、穿芯,再进行分离与清选。由于壳与仁之间的间隙较小(0.1~0.2mm),莲籽穿芯、切壳后,多数壳、仁仍为一体,人工分离与清选难度加大,效率也很低下。为此,设计了莲籽壳仁分离与清选机械,将振动分离、揉搓分离、抛掷分离与气流分离有序结合,实施莲籽混合物中莲芯、碎壳和莲仁的分离与清选;介绍了莲籽壳仁分离与清选机械的主要结构和特点;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运动特性;确定了该机械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959.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霜脲氰在马铃薯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霜脲氰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霜脲氰在马铃薯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半衰期分别为2.26d和5.75d,施药3240g ai·hm^-23次时,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8d,霜脲氰的残留量在马铃薯中低于0.0098mg·kg^-1,在土壤中为ND-0.0100mg·kg^-1。该药属易分解农药(%〈30d),按推荐使用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60.

 

从提升医学院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角度,分析了医学院图书馆的互动活动从被动转向主动的必要性,提出了开展主动互动的准则,并对主动互动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