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36篇
  38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292.
基于荚膜多糖cps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海豚链球菌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以快速检测鱼类养殖中的海豚链球菌。结果表明,LAMP最佳反应条件为65 ℃反应20 min,镁离子浓度为1.2 mmol/L、dNTPs浓度为0.64 mmol/L、内外引物比例为 16∶1。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检出海豚链球菌,对无乳链球菌和其他14种菌检测结果均呈阴性;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该LAMP方法灵敏度为2.12×10-5 ng/μL,比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100倍;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LAMP方法在模板中存在鱼类基因组干扰下也能正确完成检测。研究中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为海豚链球菌的检测提供一种可视化、灵敏、成本低的快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293.
以L808为试验菌株,研究了香菇不同生育阶段培养料中碳、氮吸收利用规律与5~15、10~20、15~25、 10~30℃(自然常温)4个温度区间香菇产量及品质(蛋白质、可溶性糖、纤维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0~20℃温度区间香菇产量最高,5~15℃温度区间香菇品质最好。随着香菇生长阶段的推移和出菇潮次的增加,香菇培养料中碳的含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且与香菇产量和品质相关性极为密切,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香菇产量和香菇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越高的温度区间内,培养料中碳的含量下降幅度也较大。培养料中氮的含量则呈现先升高而后逐渐降低的趋势,香菇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温度区间内,培养料中氮含量降幅相对也较大,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94.
育种的本质是种质创新,种质又是品种选育的基本材料。以大白菜07-882为母本,芸薹属异源六倍体AABBCC(2n=6x=54)CGMCC No.2553的双单倍体DH系“abc3-1”为父本进行杂交、多代自交,创制出中熟、合抱类型的大白菜新种质(07-882×abc3-1)2。(07-882×abc3-1)2具有球形美观、菜薹白色、叶片浅绿色、花瓣浅黄色等特点;继续以(07-882×abc3-1)2为母本,与“小花菜♂”父本杂交并多代自交,采用叶片颜色浅、花色浅黄等作为选择新种质的标记性状,快速获得了“(07-882×abc3-1)2×小花菜♂”新种质;同时,以创制的新种质(07-882×abc3-1)2和(07-882×abc3-1)2×小花菜♂为父本,以菜心细胞质不育系为母本分别试配组合,选育出19AT4菜薹和20ET9菜薹等新品种,并在广州和宁夏等地广泛推广应用,因其菜薹白色,条形顺直,抗性好,产量高,效益稳定,市场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295.
互花米草入侵对我国红树林湿地土壤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福建漳江口、九龙江口、闽江口和浙江乐清湾为研究区,采集红树林和入侵种互花米草(入侵前为红树林)湿地土壤样品,分析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有机碳(SOC)、有机碳储量(SOCS)、活性有机碳组分(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EOC、水溶性有机碳WSOC)以及有机碳键合组分(钙键结合有机碳(Ca—SOC)和铁铝键结合有机碳(Fe(Al)—SOC))的变化,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有机碳组分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后,土壤SOC、SOCS、MBC和EOC总体上有所降低,尤其是SOC和SOCS,其降低的比例分别约为9.86%~27.13%和13.95%~26.29%;土壤WSOC含量则增加,增加比例约为5.75%~53.52%;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有机碳键合组分也具一定的影响,其中Ca—SOC/SOC比值增加,而[Fe(Al)—SOC+残渣态SOC]/SOC比值降低。这些结果预示着互花米草入侵改变了土壤有机碳库,同时也一定程度削弱了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土壤有机碳的化学键合可能是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稳定的主要保护机制,对红树林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6.
为明确不同物理介质在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幼虫入土、蛆果处理和成虫产卵阻隔等方面的效果,测定橘小实蝇3龄幼虫对果园中4种常用地面阻隔介质的透出率,研究桃果获得位置及腐烂程度、PE塑料袋颜色与幼虫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分析常见成虫阻隔介质材质、厚度、抗穿刺力等指标与果实受害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比分析9种常用果袋的田间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无纺布(厚0.16 mm)和PE塑料薄膜(厚0.01 mm)处理24 h均未出现透出现象,可应用于地面覆盖阻止幼虫入土化蛹; PP防草布(厚0.07 mm)和棉毛毡(厚0.27 mm)不建议在橘小实蝇发生区使用。蛆果处理效果与果实获得位置及腐烂程度、PE塑料袋颜色密切相关,以黑色综合效果最好。当纸、PO塑料薄膜和无纺布的厚度分别为≥0.16、0.12和0.20 mm时可实现有效产卵阻隔,此时对应的抗穿刺力值分别为126、86和344 kg/cm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桃果受害率与果袋材质、厚度、层数及颜色指标有关,双层果袋平均受害率低于单层,但单层白加蜡纸袋整体表现较好且在适当厚度范围内不影响果实着色。  相似文献   
29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