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68篇
  免费   20932篇
  国内免费   29413篇
林业   12892篇
农学   13881篇
基础科学   11316篇
  38281篇
综合类   42274篇
农作物   8504篇
水产渔业   7484篇
畜牧兽医   13514篇
园艺   3728篇
植物保护   8839篇
  2024年   765篇
  2023年   1463篇
  2022年   2438篇
  2021年   2973篇
  2020年   4239篇
  2019年   7407篇
  2018年   6826篇
  2017年   7930篇
  2016年   8486篇
  2015年   8933篇
  2014年   8065篇
  2013年   8943篇
  2012年   9129篇
  2011年   8381篇
  2010年   7141篇
  2009年   6680篇
  2008年   5542篇
  2007年   5783篇
  2006年   5281篇
  2005年   5013篇
  2004年   3563篇
  2003年   3115篇
  2002年   2692篇
  2001年   2406篇
  2000年   2371篇
  1999年   2737篇
  1998年   2383篇
  1997年   2195篇
  1996年   2022篇
  1995年   1998篇
  1994年   1919篇
  1993年   1618篇
  1992年   1492篇
  1991年   1276篇
  1990年   1029篇
  1989年   957篇
  1988年   805篇
  1987年   566篇
  1986年   489篇
  1985年   272篇
  1984年   223篇
  1983年   214篇
  1982年   219篇
  1981年   266篇
  1980年   205篇
  1979年   166篇
  1978年   139篇
  1975年   116篇
  1965年   140篇
  1964年   14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Cotton fabric was modified with β-cyclodextrin (β-CD) forming inclusion complex to yield color strength, pattern sharpness, and color fastness for ink-jet printing. The modified cotton fabric was confirmed with the presence of new strong absorption peaks around 1713 cm-1 and 1243 cm-1 in FT-IR. β-CD had been covalently grafted on cotton fabric via the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of citric acid (CTR) with cellulose and β-C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rinting performances of the ink-jet printed fabric were enhanced through β-CD modification. The K/S value was enhanced from 4.21 to 6.72, the width of printed line was decreased from 1.48 mm to 1.25 mm, and the color fastness was improved to 3-4 level. These improvements were due to the truncated cone structure of β-CD, which can form inclusions with water-based pigment. Meanwhile, the crease recovery performance was also improved with the aid of CTR.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unmodified and modified cotton fabric suggested that the crease recovery angle of β-CD modified cotton fabric was increased by 25.0 % in the warp direction. Therefore, printing performance and crease recovery performance of β-CD modified and water-based pigment printed cotton fabric were enhanced remarkably.  相似文献   
92.
为掌握典型药物在农作物中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用超声萃取-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围场县全县马铃薯中5大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及其他类)25种药物污染水平及富集效果进行了调查,并对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20种目标物被检出,不同目标物检出率差异显著,检出含量范围为0.13~3.67μg·kg-1,单种污染物最高检出含量为17.0μg·kg-1。马铃薯对目标污染物的富集系数范围在0.01~39.6之间,最大富集系数为61.8。畜禽粪便是马铃薯中药物残留的主要来源,尽管整体检出水平和健康风险相对较低,但长期摄入与协同作用引发的潜在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因此,仍需严控污染源头,推进畜禽粪便安全资源化利用,确保农田环境质量及农产品安全品质。  相似文献   
93.
乳酸菌质粒提取研究具有很长的历史。目前已有多个有效的乳酸菌质粒提取方法被报道,其中多数以乳酸球菌为研究对象,而植物乳杆菌质粒提取有效方法报道较少。该研究以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并优化已报道的乳酸菌质粒提取方法,得到了高效且适于平台期植物乳杆菌野生质粒的提取方法。通过该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植物乳杆菌野生质粒数和高拷贝质粒,为后续构建植物乳杆菌表达系统所需供体质粒和受体菌株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4.
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植被覆盖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改善关中地区及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利用植被覆盖和地表温度数据,结合Sen趋势与Mann-Kendall检验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2001—2016年的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并根据估算的土壤湿度因子,应用残差法评价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向。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维度来看,2001—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植被覆盖变化总体呈良好趋势,且整体表现为在不断波动中递增,表明关天经济区进行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正在慢慢凸显它的生态效应。2)从空间变化维度来看,关中-天水经济区植被覆盖显著增长的区域面积占35.87%,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北两侧。而显著下降的面积区域占3.21%,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即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如西安市区,宝鸡市区,天水市区,铜川市区等。3)关中-天水经济区植被覆盖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受其他因素影响大。其正相关区域占13.43%,不显著相关区域占85.26%。4)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正作用大于负作用。其中,正作用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东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不频繁,建设生态屏障、加强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保护以及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促进植被NDVI增长。负作用区域主要分布在渭河沿线、经济活动较高地区,其主要原因有:人类活动频繁、过度城市化、工业化等抑制植被生长。5)植被覆盖的增长和下降区域与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正作用和负作用区域大致相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关天经济区植被覆盖情况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总之,在负作用区域,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植被建设、以及对植被乃至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玉米单作(MM)、玉米-大豆间作1∶2(IMS1,玉米1行,大豆2行)、2∶2(IMS2,玉米2行,大豆2行)3种种植方式和3种施肥水平不施氮(N0)、减量施氮200 kg/hm(N1)、常量施氮300 kg/hm(N2)对玉米生长、产量以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IMS1下,N2玉米叶面积较N0显著提高6.30%。间作和N1处理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玉米和大豆总产量。N1较N2的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在成熟期达到最低值。与N2相比,N1土壤硝态氮无显著变化,未对土壤养分产生负面影响并能满足作物对氮素的需求,保持高产。总体来看,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减量施氮有利于节肥和提高间作体系总产量。  相似文献   
96.
为进一步明确化控处理时期对玉米冠层、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2017和2018年在吉林省西部开展2年大田试验,供试品种为‘富民985’,2年均喷施乙烯利类型的化控试剂;其中2017年种植密度为7万和9万株/hm~2,在8和10叶期(T(8+10))、8和16叶期(T(8+16))分别进行化控处理;2018年在8叶期(T(8))、8和16叶期(T(8+16))、16叶期(T(16))分别进行化控处理,种植密度为6和9万株/hm~2。结果表明:1)玉米增密后,倒伏率增加;化控处理可缩短植株节间长,降低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倒伏率,其中T(8+16)处理最为显著;2)化控处理后穗位以上叶片叶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其中T(8+16)处理能够降低15%以上,从而提高透光率,利于下层叶片进行光合作用;3)化控处理增加玉米根系投影面积和最大扩展宽度,降低顶部夹角,使根系更加平展,增强抗倒伏能力,其中T(8+16)处理效果较为理想;4)T(8+16)处理能增加玉米产量,其中2017年T(8+16)处理与CK相比增加6.5%的产量。所以在玉米群体结构建成的8~9和15~16叶期,运用乙烯利类型化控试剂2次,能够改善穗上群体结构,增强茎秆和根系的抗倒伏能力,维持后期群体结构物质生产能力,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7.
马金龙  陈吟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7):135-141
针对不同设备设计不同喷液量,飞行参数验证防治效果,从而验证无人机在稻田全程应用的可能性,旨在探索2种小型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低空喷洒在整个水稻生长时期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的防效。结果表明:当喷洒水田封闭式除草剂的喷洒量为10650、15000 mL/hm2,其对杂草的株防效与鲜重防效与人工电动喷雾相近。在病虫害的防治试验中,使用推荐用量且喷洒量为10650、15000 mL/hm2时,以及使用70%推荐用量(减量30%)且喷洒量为15000 mL/hm2时,防治效果均与人工电动喷雾器无显著差异。通过验证,选择合适的药剂,配合科学的喷洒参数,可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减少农药使用量。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田有进行大面积全程飞防植保应用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8.
99.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1989—2018年来土壤食物网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概括土壤食物网的研究脉络及国际土壤食物网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显示:土壤生物多样性、食物网的碳氮循环功能及管理方式对土壤食物网结构的干扰是现在研究热点,而土壤食物网功能多样性、系统稳定性、及土壤食物网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则是新兴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0.
陇东旱塬区复种不同藜麦品种(系)的适应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不同藜麦品种(系)在陇东雨养地区夏播复种的生态适应性,以12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藜麦品种(系)除LY-2无法复种成熟外,其余的11个品种(系)均能完成生育期;对其19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籽粒产量与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根倒率、茎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株高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籽粒粗蛋白和淀粉分别与籽粒直径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对其15个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提出的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04%,根据综合得分,筛选出适应性最好、得分最高的2个品种(系)‘陇藜4号’和‘Q2’;聚类分析表明,11个藜麦品种(系)系统聚为3大类型,各品种(系)间性状与遗传距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第三类产量最高,第二类有矮秆、早熟等特性,可根据生产需要和育种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