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0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林业   665篇
农学   453篇
基础科学   603篇
  347篇
综合类   2728篇
农作物   427篇
水产渔业   288篇
畜牧兽医   1930篇
园艺   597篇
植物保护   130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450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化肥的施用是获得水稻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但过度依赖化肥,也会导致化肥施用量增大,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危害生态安全。化肥的施用对水稻影响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增加,施肥量达到最高点后,产量不增反降。通过田间试验和数据分析,华坪县河谷区杂交籼稻施肥量以养分含量为19∶7∶6,锌0.2%的复混肥500 kg/hm2较为适宜,相应产量12 658 kg/hm2,产品产值45 569元/hm2,投入成本1 250元/hm2,施肥量减少20.5%。  相似文献   
992.
孢子粉是灵芝的生殖细胞,具有灵芝遗传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有良好作用。在灵芝野生条件下,孢子粉无法采集。我国灵芝孢子粉的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2000年之前,孢子粉产量很低。2001年发明扎袋套筒技术,2007年孢子粉/子实体产量之比达到143.8%,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2018年全国产孢用灵芝栽培面积2.5万亩(1亩≈667 m2,下同),孢子粉年产量1.5万吨。介绍产孢用灵芝栽培发展进程和4项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993.
园林绿化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对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有着较好的积极作用,但是园林绿化养护施工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及专业性,整个过程要考虑到的因素较多,难以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工程的功能效用。为促进园林绿化养护施工质量的提升,本文就针对园林绿化养护施工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希望能为园林绿化养护施工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为探究蟛蜞菊醇提物对原代鸡胚心肌细胞抗热应激作用的影响。研究选取12胚龄的文昌鸡胚构建原代心肌细胞体外模型。采用MTT法测定蟛蜞菊醇提物对心肌细胞活性和抗热应激损伤的影响。通过研究热应激组(45℃)与常温组(37℃)的心肌细胞上清液中AST和LDH含量变化,并运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sp70的表达量,分析醇提物对减缓心肌细胞抗热应激损伤的作用。蟛蜞菊醇提物浓度为0.5~50μg/ml时对心肌细胞无毒性并具有促进活性作用。热应激处理下,醇提物浓度为5~20μg/ml时能够极显著提高心肌细胞的活性(P<0.01),并降低AST和LDH酶含量(P<0.01)。同时,蟛蜞菊醇提物促进了Hsp70的表达量,且表现出浓度依赖性作用,并且在蟛蜞菊醇提物浓度为20μg/ml时作用最佳。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蟛蜞菊醇提物可以有效减缓热应激对原代鸡胚心肌细胞的损伤,并诱导细胞显著提高Hsp70表达。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氮素输入影响着全球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关注施氮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分子生态网络,为草地退化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松嫩退化羊草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施氮和未施氮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和随机矩阵网络构建理论构建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子生态网络。探讨氮素管理对退化羊草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网络的影响,氮添加条件下微生物网络结构中的关键微生物变化规律,以及该过程中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解析外源氮素添加条件下土壤细菌动态变化的关键结点和规律。【结果】 在门分类水平上施氮处理草地有细菌门22个,未施氮处理23个。7个菌门是施氮和未施氮处理草地的优势菌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含有OTU数量最多的门类,约占总序列的30.46%,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是含有OTU数量次之的门类,约占总序列的30.15%,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是含有OTU数量第3的门类,约占总序列的8.14%,放线菌(Actinomycete)约占总序列的6.15%,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三者约占总序列的17.16%。施氮处理草地土壤微生物中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未施氮处理草地土壤(P<0.01);未施氮草地土壤中绿弯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施氮草地土壤(P<0.01),其他各门细菌施氮与未施氮处理间未呈现出显著差异。表征网络的正向连接比、平均路径长度、平均聚类系数和模块性均为施氮处理显著低于未施氮处理(P<0.001)。在土壤的分子生态网络中,未施氮处理有16个模块枢纽(Zi>2.5,Pi≤0.62),施氮处理有6个模块枢纽,均属于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和放线菌门。施氮导致土壤微生物种间关系改变,进而改变土壤整体生态网络。【结论】 施氮降低了退化草地土壤网络结构的复杂程度和紧密性;降低了退化草地土壤中的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土壤中微生物关键物种(OTU)由16个(未施氮)减少为6个,且二者土壤中均没有重叠OTU,这表明施氮调控微生物群落网络的关键物种,进而改变其分子生态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996.
 星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 L.) 是一种重要的藤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种植。青枯病是近两年在海南星油藤种植区发生的新病害,为探究星油藤青枯病菌的基本特性及种下分化情况,本研究对分离的6株代表菌株进行了相关分析。细菌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害是由类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侵染引起。同时,从传统分类及分子生物学不同层面分析了星油藤青枯病菌的遗传分化情况。生理小种及生化变种的测试结果表明,星油藤青枯病菌属于1号生理小种和生化变种Ⅲ;16S rDNA和egl基因部分序列聚类分析显示,星油藤青枯病菌属类茄科雷尔氏菌演化型Ⅰ即亚洲分支菌株,序列变种34。  相似文献   
997.
研究田间条件下PGPR菌剂灌根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深入探究PGPR菌剂的田间促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4株PGPR菌株制成PGPR菌剂,对辣椒进行灌根,并采用Illumina-MiSeq平台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V3-V4区进行Paired-end测序,结合细菌及功能菌群数量、辣椒产量指标,比较分析菌剂灌根配施全量化肥(PGPR-CF1)、菌剂灌根配施80%化肥(PGPR-CF2)和全量化肥(CK)处理后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PGPR菌剂灌根后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及包含固氮、解磷及解钾等功能菌群的数量显著提高,且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细菌优势度则表现为PGPR-CF1和CK组高于PGPR-CF2。所有土样共得到有效序列573 896条,在相似水平为97%下聚类分析得到OTUs数分别为2 153个(CK)、2 337个(PGPR-CF1)、2 358个(PGPR-CF2);各处理辣椒根际土壤中的优势门为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总占比分别为83.7%(PGPR-CF1)、79.55%(PGPR-CF2)和79.77%(CK)。PGPR菌剂灌根后增加了伯克霍尔德氏菌目、芽孢杆菌目、鞘脂单胞菌目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芽单胞菌目、酸杆菌目的相对丰度。Pearson指数表明,辣椒产量和单果重与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度正相关。研究显示,PGPR菌剂处理,可以提高根际土壤细菌和功能菌群的数量,同时影响了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并促进了辣椒增产。  相似文献   
998.
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农业生产大县,随着农业规模生经营的不断扩大,其生产结构性矛盾也越来越显现,如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路子,在多年多点试验探索基础上,对以大麦为主的种养结合的新型生态循环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99.
我国在经济发展期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人们生活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对我国环境质量进行有效提高,这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其中,荒山造林能够有效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比如雾霾、温室效应等,在进行荒山造林的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是进行树种的选择,并且在此基础上造林技术在其中也尤为重要,能够有效提高荒山造林质量,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近35年红壤稻区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以进贤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红壤稻区典型县域农业生产中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以及当前土壤肥力水平,为红壤稻田土壤培肥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野外采样分析得到江西省进贤县1982年、2008年和2017年3个时期稻田耕层土壤属性的数据,统一选取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作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标,首先对3个时期各项肥力指标进行常规统计和差异性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找出不同时期肥力差异的关键因子并确定权重,通过隶属度函数得到各项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值,将各项肥力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值加乘得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最后结合土壤各项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的GIS空间分布图探究该区域稻田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982—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土壤pH呈下降趋势。1982、2008和2017年3个时期进贤县土壤pH的平均值分别为5.9、5.1、4.8,年均下降0.03个单位;35年来土壤pH整体由西部向东南和西北下降速率逐渐减低,2017年99%的稻田土壤处于酸性水平(4.5—5.5)。35年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由28.1 g·kg-1上升至36.8 g·kg-1,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速率分别为0.21和0.31 g·kg-1,2017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0—40 g·kg-1之间的稻田占比达94%,1982—2017年土壤有机质整体由东北向西南上升速率逐渐降低。1982—2017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平均值由7.0 mg·kg-1上升至32.1 mg·kg-1,2017年进贤县以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40 mg·kg-1的稻田为主,占比75%。1982—2017年稻田土壤速效钾累积缓慢,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土壤速效钾年均增加速率分别0.58和0.53 mg·kg-1,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73.2 mg·kg-1。稻田土壤碱解氮在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两个阶段增长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前后两个阶段的年增长速率分别为1.24和0.29 mg·kg-1,1982—2017年进贤县土壤碱解氮含量东南地区上升速率高,西北地区上升速率低。1982、2008和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43、0.50和0.55。3个时期稻田土壤肥力指标综合得分分别为:碱解氮有效磷>pH>速效钾>有机质(1982年);pH>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2008年);速效钾>有效磷>pH>碱解氮>有机质(2017年)。【结论】经过35年的长期耕作,进贤县稻田土壤肥力得到改善。当前进贤县稻田土壤仍存在碱解氮过量、速效钾亏缺、土壤酸化严重等问题。土壤碱解氮、pH和速效钾分别为1982年、2008年和2017年3个时期造成进贤县稻田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