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茶园中合理地间作其他作物,有利于扶植天敌或抑制害虫。为评价松阳茶区几种常规间作对天敌和害虫个体数的影响效应,遂选乌牛早品种分别与吊瓜、杨梅和柑桔的间作茶园、安吉白茶品种与吊瓜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于2007年9月上旬-2008年12月下旬,每旬1次调查茶丛上、中、下层各类天敌和害虫的个体数。结果表明:(1)茶园天敌总个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杨梅和柑橘间作茶园,天敌个数最少的是乌牛早纯茶园,5者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2)害虫总个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乌牛早与杨梅、柑橘间作茶园,5者之间差异也达显著水平;(3)茶丛上层总个体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杨梅和柑橘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差异达显著水平;(4)茶园总个体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杨梅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乌牛早与柑橘间作茶园,差异显著;(5)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益害比值最大,乌牛早纯茶园、乌牛早与柑橘间作茶园益害比值最小。分析认为:(1)间作拓展了空间,分散了昆虫和蜘蛛对于茶树的注意力,可以增加害虫或天敌的个数;(2)间作作物气味可调节昆虫行为,吊瓜与茶树间作吸引最多的害虫或天敌,柑橘与茶树间作致茶园中总个体数显著减少;(3)间作调节茶园益、害个体数量之比,合理间作可以作为一种调控害虫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茶蚜刺吸茶树嫩梢,致茶叶减产和品质下降,已成为许多茶区的主要害虫.秋季短日照诱导茶蚜雄蚜、雌蚜的产生,二者交尾产受精卵越冬.本研究使用分别携带3种茶蚜性诱剂、3种植物源引诱剂的素馨黄粘板,以及油菜花黄、芽绿和素馨黄粘板诱捕深秋时节的茶蚜雄蚜,以减少雌-雄交尾机会而压低越冬基数.结果表明:①性诱剂色板的诱效显著优于植物源引诱剂色板的诱效,后者诱效又优于色板的诱效;②3种性诱剂诱效之间差异显著,其中以荆芥内酯与荆芥醇1∶9比例的性诱剂的引诱力最强;③植物源引诱剂诱效之间有明显差异,以反-2-己烯醛、正戊醇、2-戊烯-1醇、正己醇、顺-3-己烯-1-醇和顺-3-己烯乙酸酯1∶1∶1∶1∶5∶25比例的引诱剂诱效最佳;④3种诱虫色板诱效之间有差异,以油菜花黄诱效最好.深秋使用携带茶蚜性诱剂(荆芥内酯:荆芥醇=1∶9)的油菜花黄粘板可有效诱捕雄蚜而压低越冬基数,有效地控制春茶至夏茶前期这段时间茶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秋季草蛉盛发时节,开展了芽绿、土黄、墨绿、素馨黄、果绿、橘黄、大红、桃红、湖蓝、紫色、天蓝和纯白等12种色板和7种茶蚜性信息素制剂对茶园天敌草蛉的引诱试验.结果表明,供试12种色板对草蛉的引诱力以芽绿、土黄、墨绿和素馨黄最强,纯白最差,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蚜虫性信息素荆芥内酯和荆芥醇按一定比例配制成7种茶蚜性信息素制剂对草蛉的诱集过程中,以荆芥内酯和荆芥醇之比为1:9时,对于中华草蛉和大草蛉的诱效最强,荆芥醇引诱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4.
邬子惠  王梦馨  潘铖  韩善捷  韩宝瑜 《茶叶通讯》2021,48(2):200-206,252
综述了茶小绿叶蝉一般发生规律及近些年来茶树对于叶蝉抗性、昆虫信息物质、诱虫板和杀虫灯诱杀叶蝉机理和功效,讨论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对叶蝉的防治效果.展望了信息素和诱虫板等诱杀技术产品、抗性育种和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及其在叶蝉绿色防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茶蚜广泛分布于我国茶区,刺吸危害茶树嫩梢。拟使用粘性色板诱捕之,减免施药。使用素馨黄、芽绿、土黄、桔黄、果绿、大红、纯白、紫色、湖蓝、天蓝、桃红和墨绿等12种粘性色板,经多年多点诱捕茶蚜,并在芽绿色板上附着不同种类和相互比例的茶梢信息物质引诱茶蚜。发现素馨黄和芽绿色彩对茶蚜的引诱力显著强于其它色彩,茶蚜具有显著的趋黄、绿习性;信息物质皆可增强色板对茶蚜的诱捕力,其中以C5、C6醇类、醛类和酯类等绿叶气味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对色板增效作用最强,顺-3-己烯-1-醇次之、反-2-己烯醛和2-戊烯-1-醇又次之。认为:生长季节成蚜大量迁飞时使用携带绿叶气味诱芯的色板诱捕之,可有效压低其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轻度“倒春寒”对不同防护措施下3种茶园蒸青茶样的茶汤滋味影响,遂选品种和管理措施一致的安装防霜扇的茶园、松树林围绕的茶园以及未设防护措施的普通茶园,用电子舌综合评价3种茶园茶汤滋味、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汤游离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基于电子舌检测数据的主成分分析、软独立建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揭示了普通茶园的茶汤滋味与防霜扇茶园和林间茶园的差异显著(P<0.05);从9种茶样中皆检测出18种氨基酸,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介于19.691~30.947 mg/g 之间,茶氨酸含量占游离氨基酸含量的55.1%~70.5%;随着3种茶园气温的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茶氨酸含量呈升高趋势,3种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茶氨酸)、5种甜味氨基酸(脯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5种苦味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共占游离氨基酸含量在防霜扇茶园和林间茶园中分别出现升高、降低和降低趋势,而在普通茶园中变化与之不同。分析认为:轻度“倒春寒”可导致无防护措施的普通茶园茶叶滋味劣变,林间茶园能够减轻冻害,防霜扇作为防护手段不仅可以减免冻害,还可避免茶叶滋味品质下降。该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不同防护措施茶园茶叶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选择13类茶园环境、3种管理技术下的茶园以及分别种植8个品种的茶园,通过长期定时定园调查这些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发现:(1)茶-杂草茶园和林-茶-杂草茶园的叶蝉密度显著多于I型丰产茶园、II型丰产茶园、III型丰产茶园、撂荒茶园、幼龄茶园、I型自然生茶树品种园、II型自然生茶树品种园、I型母穗园、II型母穗园、双行密植茶园和三行密植茶园等11个类型茶园;并且,后11类茶园的叶蝉密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茶丛上层、中层和下层叶蝉虫口分别占全株叶蝉虫口54.6%、42.8%和2.6%;(2)对于无特殊管理措施的普通新建茶园、采用无公害技术的无公害茶园、以及施用有机栽培方法的有机转换茶园的叶蝉虫口各调查36次,平均虫口分别为433、394和236头,密度递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3)无性福鼎、褚叶齐、皖农95号、雨前大芽、黄叶早、龙井43、安徽1号和福鼎大白茶8个茶树品种上叶蝉密度差异明显,但未达显著,以福鼎大白茶(平均虫口1.57头)和皖农95号(平均1.55头)品种上叶蝉密度稍大,雨前大芽品种的叶蝉密度(平均0.78头)较小。认为:茶园环境显著地影响着叶蝉虫口密度,杂草是叶蝉重要转主寄主、促进叶蝉种群繁衍,施药之前应先除草;叶蝉显著地趋嫩为害,分批勤采可抑制其种群;供试8个品种中以雨前大芽的叶蝉密度最低,值得进一步探讨其抗虫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