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4篇
  7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酶法提物茶叶水溶性膳食纤维(SDF)的工艺及其理化性能进行研究,探讨了料液比、pH值、酶添加量、温度及时间对SDF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L16(45)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pH值对茶叶SDF提取的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温度、酶添加量、时间、料液比;茶叶SDF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温度60℃、酶添加量0.08g/g、pH值9.0、时间2.0h、料液比1∶20,提取率达53.72%,所得SDF具有较好持水力、膨胀力和持油力,对胆固醇、胆酸钠也有一定吸附作用,为一种优质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82.
为了研究台阶式溢洪道的消能特性,将台阶溢洪道与光滑溢洪道沿程的总水头进行对比,引入台阶式溢洪道相对水头的概念.通过3个工程的台阶式溢洪道模型试验,坡度为1 ∶2.0~1 ∶0.9,台阶高度为0.5~2.0 m,对影响相对水头的主要因素:流程长度、单宽流量、台阶高度、坡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滑行水流条件下,台阶式溢洪道沿程相对水头小于0;相对水头与流程长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 3~0.999 8;相对水头与单宽流量无关,不同流量条件同一断面的相对水头基本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4.5%,而台阶高度、溢洪道坡度对相对水头影响较大,台阶高度越高、坡度越大,相对水头绝对值越大.试验资料证实了相对水头具有良好的水力规律,便于应用分析,可为台阶溢洪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优质绿茶加工过程主要物理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单芽和一芽一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恒重法、量筒法、TPA测试和应力应变拉伸测试,研究针形名优绿茶加工过程物料容重、质构特性和拉伸等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针形绿茶加工过程中,茶叶容重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揉捻叶(含水量56%~58%),做形后期、固形和干燥过程茶叶容重急剧下降。塑性也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揉捻工序达到最大值,其后在做形过程(含水量58%~23%)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在固形和干燥阶段显著下降。弹性的变化趋势与塑性相反,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在揉捻及做形过程(含水量58%~23%)处于最低水平。加工过程柔软性的变化幅度较小。茶叶的拉伸过程经历线性阶段、非线性阶段和塑性变形到断裂阶段。随着加工的进程,最大力呈先下降后升高(含水率56%~57%)的趋势,拉伸强度则呈增加趋势,弹性模量在揉捻前变化小(含水率56%~57%),但此后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过程茶叶的拉伸强度与含水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研究结果还表明,单芽和一芽一叶的主要物理特性在加工过程的变化不尽相同。除柔软性接近外,单芽原料的容重、弹性、最大力要高于一芽一叶,但塑性、拉伸强度、弹性模量要小于一芽一叶。除了塑性和柔软性接近外,单芽在各工序的容重和弹性均高于一芽一叶,但一芽一叶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在全过程均高于单芽,最大力在揉捻后显著高于单芽。说明在机械设计原理和加工工艺的掌握方面需要注意原料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4.
为了研究揉捻时间对鄂茶10号优质绿茶品质的影响,并优化鄂茶10号优质绿茶揉捻工艺,应用6CR-35型茶叶揉捻机,对鄂茶10号杀青叶进行不同时间(0、10、20、30、40 min)的揉捻处理,并对制得的绿茶进行了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分析。结果表明,10~20 min揉捻的绿茶具有干茶色泽尚翠绿润、显毫,汤色尚绿明亮、花香栗香较高、滋味鲜醇的感官品质,其酚氨比和儿茶素苦涩味指数较低,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较多,干茶和茶汤的绿色度较高,色泽较为协调。说明鄂茶10号优质绿茶加工揉捻时间以10~20 min为宜。  相似文献   
85.
试验对Caco-2细胞膜上蔗糖酶和麦芽糖酶这两种α-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不同培养时间检测,并以儿茶素单体EGCG作为抑制剂,探究其对Caco-2来源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Caco-2细胞培养18 d后膜表面具有较高活性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可用于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儿茶素EGCG具有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抑制活性,抑制IC50分别为31.08μg/m L和36.44μg/m L。  相似文献   
86.
成都市龙泉驿区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中,通过建设标准化大型家禽市场“反弹琵琶”,带动养殖基地建设;通过国有投资公司与家禽行业协会合作,打造从家禽育雏、规模化养殖、交易集散,到宰杀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使全区家禽业在高起点上起步,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7.
甘蔗渣熟料袋栽草菇组合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甘蔗渣栽培料配方熟料栽培对草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甘蔗渣为主要原料部分代替稻草熟料栽培草菇,设置6个栽培料配方,观察记录草菇菌丝生长情况及草菇产量和质量。结果表明:甘蔗渣替代稻草做20%处理(配方1)是理想的草菇熟料栽培配方,草菇在此配方上的菌丝生长速度稍低于全稻草配方(CK),但在长势、产量、生物学转化率及投入产出比都强于对照(CK)和其他处理配方。  相似文献   
88.
波斑鸨雏鸟生长发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木垒县境内波斑鸨 (Chlamydotisundulatamacqueenii) 雏鸟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在雏鸟初生的第一个月内 ,体重和外部器官生长迅速 ,生长速度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减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体重的增长保证了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供给和热调节机能的发育 ,较其它外部器官更重要。在外部器官的生长发育中 ,跗 止口庶和翅的发育要优先于头骨和尾的发育 ,这与波斑鸨是早成鸟及其营地栖生生活的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89.
三孢布拉氏霉菌中carRA基因编码的CarRA为双功能酶,该酶的R结构域具有番茄红素环化酶的功能,是三孢布拉氏霉菌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过程中的关键酶,其酶活性的高低即环化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番茄红素的积累水平。为深入研究三孢布拉氏霉菌番茄红素环化酶的功能,以酿酒酵母菌株W303为出发菌株,首先构建了二甲基辛烯二甲基辛烯焦磷酸高效合成的酿酒酵母底盘菌株W303-thmgr-Bts1,在该底盘菌株中表达三孢布拉氏霉菌的carB和carRA基因,完成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对R结构域进行定点突变和随机突变,并成功构建了5个单一保守位点的突变酶和依赖于酵母同源重组的番茄红素环化酶随机突变体库。通过评估各突变株的菌落颜色和测定类胡萝卜素的产量来确定一系列位点的突变对R结构域催化番茄红素合成β-胡萝卜素能力的影响,最终筛选出了影响该蛋白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为三孢布拉氏霉菌番茄红素环化酶的催化机制研究与酶活性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0.
运用致病力和DNA多态性检测中国东北地区的35个大豆灰斑病菌分离物的遗传变异,根据菌株在9个品种上的致病力反应可将其分成7个组,利用13个随机引物扩增供试菌株共计产生105个RAPD标记其中78.1%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计算了各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产地状图,发现同一地区内及不同地区间的病菌表现遗传变异,致病性一DNA多态性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