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5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4篇
  13篇
综合类   15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41.
"瘦肉精"对人体的危害及其在动物组织残留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瘦肉精"对人体的危害 1.1"瘦肉精"(CL)对人体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激动心脏β1受体(特别是原有心律失常的病例),可见心动过速、心室早搏、ST段压低与T波振幅下降.还可引起四肢、面颈部骨骼肌震颤,尤其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病例更易发生.过量应用时或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时,可引起低钾血症,从而导致心律失常.反复用药易发生低敏感现象,表现为支气管扩张作用明显减弱.该药的药物残留已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为它的残留会聚积在动物可食组织,如果违法使用这类化合物就会给人体带来许多不良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人食用了有较高浓度CL残留的动物组织会出现心跳加快、心悸、心痛、手震、头痛、恶心、呕吐、晕眩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甲亢、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险更大.一般食后15min至6h出现症状,症状持续90min至6d.  相似文献   
242.
火鸡又称吐绶鸡,属鸟纲、鹑鸡目、火鸡科肉用珍禽.大型成年公火鸡体重在20kg以上,母火鸡可达10kg左右,其生长速度比其它家禽都快,饲料转化率也高,经济效益较好.现在人工饲养最普遍的是美国大型尼古拉斯白羽火鸡、法国中型贝蒂纳火鸡和广西小型青铜火鸡.火鸡是草食性禽类,其采食青草能力优于其它禽类,非常适宜放牧饲养.  相似文献   
243.
教研室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室在高职院校教学运行中有着关键的指导作用,认真有效地进行教研室规范化管理和实践,对于保障学校的教研活动和教学目标的完成,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理清教研室职责、建设教研室文化、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完善教师梯队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动物科学教研室规范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情况,希望能够对高职院校的教研室建设工作体系有着积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44.
为了解厦门市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从而为科学防控禽流感提供依据,对2015年的2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厦门分离株(A/chicken/Xiamen/09/2015分离自活禽交易市场、A/chicken/Xiamen/10/2015分离自某养殖场)进行全基因序列扩增、测定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的8个基因片段来自3个不同亚群;M、NP基因与安徽、江西、江苏(泰州)H7N9亚型禽流感分离株高度同源;6个基因出现毒力增强,以及与耐药性、哺乳动物嗜性相关的突变。研究结果提示,H9亚型与H7亚型流感病毒间存在基因重组风险,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会对公共卫生产生潜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45.
选取6头经产大白母猪及其所产仔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断奶时和断奶后15天时上午采血,检验血液学、血清生化等多项指标,结果如下: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在断奶仔猪料中添加了2%的抗仔猪断奶应激剂的试验组仔猪血清中LDH、ALT、γ-GT活性在断奶后15天时极显著降低(P<0.01),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TP、ALB、GLU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Ca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液中RBC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的早期断奶应激反应明显缓解,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显著增强,抵抗力也明显增加,达到了综合防治仔猪断奶应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6.
为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蒲公英、金银花、菊花抑菌效果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试验分别采用了水煎煮法和乳酸菌发酵法,对三种中草药材的7种组方进行了处理。体外抑菌效果试验所用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抗氧化活性测定的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佳的是乳酸菌发酵金银花+菊花组方,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乳酸菌发酵蒲公英+金银花组方,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的是乳酸菌发酵蒲公英+菊花组方,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的是乳酸菌发酵金银花组方;水煎煮处理的7种组方之间,在抑菌效果和抗氧化活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 <0.05),两种测试菌抑菌圈最大差值分别为68%、224%,两种自由基清除率最大差值分别为263%、127%;乳酸菌发酵处理的7种组方之间,在抑菌效果和抗氧化活性方面也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 <0.05),两种测试菌抑菌圈最大差值分别为61%、62%,两种自由基清除率最大差值分别为440%、137%;乳酸菌发酵法比水煎煮法抑菌圈直径提高12%~329%、抗...  相似文献   
247.
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生长发育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饲料混毒生物测定法,确定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LC25和LC50),并研究其对甜菜夜蛾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甜菜夜蛾幼虫历期和蛹期显著延长,幼虫体重和蛹重显著减轻,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下一代卵的孵化率均下降,说明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后,其体内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证明,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导致甜菜夜蛾幼虫体内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种群生命参数的变化。此外,在亚致死剂量下,氯虫苯甲酰胺能够降低甜菜夜蛾种群的发育速率和繁殖力,这对甜菜夜蛾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48.
夏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一直是农业种植中的研究对象。在我国重庆地区,夏玉米作为重要的种植作物,如何进行夏玉米病虫草防治,提高种植产量成为了重庆地区广大玉米种植中共同探究的课题。本文立足于此,浅谈重庆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在夏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虫草危害,探究重庆地区夏玉米病虫草的预防和治疗技术。旨在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为重庆夏玉米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可行性方向,提高夏玉米种植产量。  相似文献   
249.
农业生产用能结构变化特点及消费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用能一直以煤炭等直接能源及化肥、农药等间接能源消耗为主,在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下,如何科学合理用能已成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1980—2015年我国农业生产用能数据,在明确农业生产用能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生产用能结构变化特点进行了总体分析,并采用消费弹性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生产用能的消费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直接能源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能源,间接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普遍低于农业经济增长速度,而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说明我国农业生产用能结构正在朝着更为优化的方向发展,这将有利于我国能源的节约化、清洁化和安全化。  相似文献   
250.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和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马铃薯瓢虫肠道菌,利用刚果红平板法对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初筛,选取透明圈较大的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复筛,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正交法优化产酶条件。结果表明,经初筛和复筛得到1株酶活相对较高的菌株B-12,经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1.25%麦芽浸粉为碳源、1.5%KNO3为氮源、0.2%的NaCl、0.1%的CMC-Na、接种量6%、培养时间44 h为B-12产酶的适宜条件。优化后发酵液中的内切葡聚糖酶活(CMCA)为111.710 U/mL,较培养44 h后的酶活提高了8.78%;滤纸酶活(FPA)为35.017 U/mL,提高了387.23%;β-葡萄糖苷酶酶活(BGL)为116.799 U/mL,提高了700.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