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在NCBI网站BLAST得到5个烟草表达序列标签(EST),据此设计引物,从烟草(Nicotianabenthamiana)品种本塞母氏中分离出2条DREB(dehydration-responsiveelementbindingprotein)-like转录因子基因,分别命名为NbDREB1和NbDREB2。与相关AP2/EREBP类转录因子比对结果显示,NbDREB1和NbDREB2都具有典型的AP2/EREBP转录因子家族EREBP亚族A类AP2区特征,并且都能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中表达。酵母单杂交结果显示,都不具有激活功能。连接pGADT7反式激活载体进行酵母单杂交结果显示:NbDREB1能与DRE顺式作用元件结合,NbDREB2则不能,表明NbDREB1为抑制型DREB类转录因子。比较NbDREB1和NbDREB2的AP2区发现:两者在第2位和第49位氨基酸处不同,NbDREB1为Y和K,NbDREB2为N和R。  相似文献   
12.
小麦叶绿体果糖 1, 6 二磷酸醛缩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植物中的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高效表达,可逆催化卡尔文循环中果糖1, 6 二磷酸(FBP)和景天庚酮糖1, 7二磷酸(SuBP)的合成反应,在各种非生物胁迫的逆境条件下,FBA会表现出不同的响应。为了测定小麦叶绿体FBA (CpFBA)的活性,进一步研究小麦中CpFBA的功能,本研究比较了两种酶活性测定方法:一种方法是根据FBA催化FBP分解的过程中NADH转化为NAD+的量来确定FBA的活性;另一种是利用谢利万诺夫试剂(Sediwanoff reagent)与酮糖FBP作用生成鲜红色复合物,根据OD520的变化测定FBA的活性。在此基础上,测定了两个小麦材料在4℃低温处理过程中CpFBA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谢利万诺夫试剂法对于测定小麦叶绿体FBA活性较为可行。CpFBA酶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在35 d内两个材料的FBA酶活都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交替变化,相比较而言,对低温不敏感的小麦矮变1号相对稳定,对低温敏感的返白系小麦出现先升高后又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四倍体圆锥小麦中克隆ramosa2(TtRa2),分析其序列特征、组织表达特异性和体外活性,为阐明ramosa2与麦类作物穗形态建成关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ramosa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其重组到pET-21a-MBP载体并在T7 Express菌株中诱导表达。利用Amylose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通过凝胶阻滞试验对其DNA特异结合能力进行鉴定。【结果】TtRA2含有LOB和RA2结构域,属于Ⅰ类LBD蛋白家族成员。TtRa2在幼穗中高丰度表达,而在根、茎、叶、种子中未检测到表达。融合的TtRA2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其表达量占总蛋白的68.6%。重组TtRA2可与包含核心序列“GCGGCG”的DNA探针特异性结合,两者形成的复合体的解离常数约为10 nmol?L-1。【结论】TtRa2参与圆锥小麦穗形态建成,其编码产物具备RA2-like转录因子的典型特征,具有类似拟南芥LOB的DNA结合特性。  相似文献   
14.
黄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银杏抗菌肽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黄瓜的高效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并进行银杏抗菌肽GK-2的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MS6(MS+0.005 mg/L TDZ+0.20 mg/L IAA)培养基适于黄瓜愈伤组织的形成和不定芽分化,7 d即可分化出不定芽,出愈率和分化率分别高达100%和86.67%。进一步用带有银杏抗菌肽GK-2目的基因的农杆菌转化黄瓜,筛选出了侵染时间20 min、共培养时间3 d以及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最佳转化体系。利用该体系转化黄瓜,获得的转化植株阳性率高达17.9%,并对黄瓜枯萎病表现出明显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用SSR分子标记检测杂交油菜秦优7号的种子纯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交油菜中的主要杂株类型是母本不育株和父本恢复株。通过对100对SSR引物筛选,获得1对可将杂交油菜秦优7号及其父母本区分开来的SSR引物SA82,扩增产物杂交种表现为父母本的互补带型,在30 g/L的琼脂糖凝胶上显带清晰稳定。通过简化油菜DNA提取方法、优化反应体系、重复使用琼脂糖凝胶等,建立了适用于杂交油菜秦优7号种子纯度检测的SSR技术系统。经对大量油菜杂交种个体进行验证,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具有快速、经济的特点,可用于杂交油菜种子纯度的实际检测。  相似文献   
16.
选取8个常见小麦品种,通过室内限菌试验筛选出对于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Azorhizobium caulinodans ORS571 (A.caulinodans) 侵染响应敏感的品种,研究了浸种侵染、菌液浓度和添加葡萄糖对接菌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结合荧光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A.caulinodans在小麦幼苗根系内的分布与定殖规律。结果表明:小偃22为响应敏感品种;在室内限菌条件下,浸种侵染小偃22幼苗平均根长和平均株高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7.04%和8.37%;最适菌液浓度为1.0108个/mL;在菌液中添加1g/L葡萄糖有助于A.caulinodans浸种侵染和定殖。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GFP标记A.caulinodans从小麦幼苗根毛和侧根裂隙处进入,定殖于根维管组织等部位。田间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A.caulinodans浸种侵染对不同小麦品种均具较明显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杆菌侵染小麦的优化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选用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洛阳8716和绵阳19幼胚愈伤作为受体材料,以pCAMBIA3301为载体,GV3101,EHA105,LBA4404农杆菌为供体材料进行侵染过程的优化研究.采用3种菌株,4个浓度梯度:OD600=0.2,0.5,0.7,1.0;3个时间参数:10 min,30 min,60 min;一共3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结果显示,农杆菌GV3101和EHA105,OD600 1.0×10 min和OD600 0.5×30 min两个侵染处理结果比较好,瞬时表达率达到50%-70%.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预培养3~5 d,在24±1℃下,共培养3~4 d和350 mg/L羧苄青霉素除菌及5 mg/L PPT筛选处理后,转化效果较好,平均转化率为0.45%.  相似文献   
18.
除草剂对水稻、稗草种子萌发后幼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四种酰胺类除草剂:SY-8602、JCA-84、DHL-96和丙草胺,分别处理处于胚芽鞘期的水稻和稗草幼苗,测定一系列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酰胺类除草剂对作物与杂草生长影响的差异性及其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四种除草剂对胚芽鞘期水稻和稗草幼苗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0.5mg/L的丙草胺毒性最大;除草剂处理后稗草和水稻幼芽的膜相对透性增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扦草幼芽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水稻幼芽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根和叶mtDNA的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olA及其保持系PolB、陕2A及其保持系陕2B 幼苗为材料,分别提取其根和叶线粒体DNA(mtDNA),并对所提取的油菜mtD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幼根所提取的mtDNA平均含量为3250 ng/g FW,约为幼叶所提取mtDNA含量的6.5倍,而且所提取的mtDNA纯度较高;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也显示,油菜幼根所提mtDNA较幼叶所提mtDNA有更为清晰的条带.另外,油菜线粒体基因的PCR扩增结果显示,油菜幼根所提mtDNA扩增条带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也优于幼叶所提mtDNA.因此,用油菜幼根提取mtDNA是一条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L型杂交小麦及亲本三系为材料,比较了70%乙醇和ZY型提取剂提取麦醇溶蛋白的效果,并用70%乙醇做提取剂,对P.Kolster(1989)法、改良的Weghe法和酸性梯度胶分离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良的Weghe法和酸性梯度胶分离法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对供试的9个材料进行电泳分析,发现用Weghe法和梯度胶分离法可以鉴别出杂种及常规种之间的明显差异,但不能鉴别出L型、T型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