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林业   20篇
  1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了研究该虫在桉树林内的空间分布格局,2011年6月在广西北海对桉树无性系DH201-2上的虫瘿和成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应用扩散系数等7种指标对其空间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虫在桉树林中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叶脉、叶柄、茎上的虫瘿和成虫的聚集原因是依靠环境因素决定的,柄脉上虫瘿的聚集主要是其本身的聚集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在此基础上,建立该虫林间理论抽样数公式,给出了不同虫口密度以及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2.
桉树梢枯病是近年来在广西桉树林中发生的为害性大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为探讨该病的防治途径,于发病林区发病高峰前期,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开展不同配方肥施肥对病害控制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桉树梢枯病林,不同配方的施肥对林木的胸径、树高、蓄积量增长率影响不同,对病害的控制效果亦不同。试验中的处理4(N+P_2O_5+K_2O 32%,有机质12%,有效钅朋、锌、铜含量2 602 mg/kg,含生防菌、氨基酸及复合杀菌剂,株施0.75 kg)的林木平均胸径、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增长率和病情指数下降率最高,分别达5.73%,10.1%,18.7%,73.8%,防治效果达80.3%。  相似文献   
13.
广西油茶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明确广西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形态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以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微管蛋白基因、几丁质合成酶基因、肌动蛋白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进行多基因系统分析鉴定;并用十字交叉法、菌丝干重法和血球计数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形态学和多基因联合系统结合分析鉴定,广西油茶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该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8℃;产孢温度范围为15~32℃,最适产孢温度为32℃;生长p H范围为3~11,最适生长p H为4;可促进菌丝生长并适合产孢的碳源为菊糖,阿拉伯树胶粉抑制菌丝生长但可促进产孢;对菌丝生长及产孢均有促进作用的氮源为酵母粉和牛肉膏,而硫酸铵和硝酸铵则表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定引起广西按树梢枯病的病原菌.[方法]对近年发生在广西河池、南宁、崇左、百色、梧州等地的桉树梢枯病进行了采样调查、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种类鉴定.[结果]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 Griffon&Maubl]、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Pennycook&Samuels) Crous,Slippers&A.J.L Phillips]和拟隐孢壳菌(Cryptospotiopsis sp.Bub.et Kabat)均可导致桉树梢枯病的发生.[结论]为桉树梢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白僵菌菌株S1-7发酵液对桉树枝枯病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theobromae)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抑菌率最高的培养条件:温度为28℃,培养时间20 d,p H值7.0~8.0,培养基中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含量分别为40、20、20 g/L。此外,60℃以下高温处理发酵液4 h对抑制作用影响不大,温度高于60℃抑菌率显著降低;紫外线照射对发酵液的抑菌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桉树小新壳梭孢梢枯病菌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常用杀菌剂对桉树小新壳梭孢枝枯病菌Neofusicoccum parvum (Penny Cook & Samuels)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和25%丙环唑对N.parvum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是0.0312和0.0330 mg/L;18.7%丙环·嘧菌酯、25%咪鲜胺、50%甲基硫菌灵、50%异菌脲、50%多菌灵、40%腈菌唑和75%百菌清抑菌效果次之,EC50值分别为0.0499,0.0681,0.1462,0.1672,0.2720,0.3454和4.6199 mg/L;25%嘧菌酯抑菌效果最差,EC50值是16.1451 mg/L.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对前期筛选出的25个油用樟树无性系进行炭疽病抗性测定,为抗病无性系的选育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油用樟树无性系对炭疽病存在一定抗性差异。其中高抗无性系有3个,分别为LL002(芳樟醇型)、BL508(龙脑型)和711(邻伞花烃型);抗病无性系有GLC95(芳樟醇型)、LL001(芳樟醇型)和LL004(芳樟醇型)等14个;中抗无性系有LLT11(芳樟醇型)、CN001(柠檬醛型)和SA001(黄樟油素型)等5个;中感、感病和高感无性系均为1个,分别是CA627-1(桉叶素型)、LR201(右旋芳樟)和SA002(黄樟油素型)。  相似文献   
18.
选择8种不同的杀菌剂,用菌落生长速度法对桉树枝枯病主要病原菌可可毛色二孢、拟隐孢壳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可可毛色二孢抑菌效果最好的是25%咪鲜胺,EC50值为0.03 mg/L,效果最差的是50%异菌脲,EC50值为11.49 mg/L;对拟隐孢壳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25%咪鲜胺,EC50值0.23 mg/L,效果最差的是25%苯醚甲环唑,EC50值为6.65 mg/L。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营养元素对桉树枝枯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菌丝生长指标的影响,采用不同N、P、K、Ca、Mg、B、Cu、Zn、Fe、Mn元素及不同浓度对桉树枝枯病菌菌丝进行培养,观测菌落大小、菌落长势、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结果表明:(NH_4)_2CO、KCl、CaCl_2、MgSO_4、H_3BO_3和MnSO_4均能促进菌丝生长,且(NH_4)_2CO、KCl和H_3BO_3在2μmol/L处理时菌丝生长达到最高峰,密度最大;CaCl_2和MnSO_4处理随浓度增加,菌丝生长加快,在8μmol/L时,菌落直径达最大;CuSO_4、ZnSO_4和FeSO_4能抑制菌丝生长,随元素浓度增高,菌丝生长减慢,密度小、稀疏;低浓度KH_2PO_4处理能促进菌丝生长,在高浓度时却能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20.
采用2种方法复壮马尾松毛虫球孢白僵菌菌株BD-10-4,虫尸复壮法获得产孢量最高的菌株为BD-7-2,产孢量为(66.67±0.60)×108个/m L,是BD-10-4产孢量的近2倍;活虫复壮法获得产孢量最高的菌株是BD-8-5,产孢量为(54±2.11)×108个/m L,是BD-10-4的1.5倍。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BD-7-2的毒力最高,LT50值为3.94 d,其次是BD-8-5,LT50值为5.08 d,毒力最低的是菌株BD-10-4,LT50值为5.13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