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88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62篇
  54篇
综合类   327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26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直接促进了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近年,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高度重视农牧产业结构调整,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使该产业在本地畜牧养殖产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引领带动作用,在地区畜牧产业结构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肉牛养殖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地位,然后论述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肉牛养殖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2.
旨在探讨鱼腥草芩蓝口服液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等方法建立炎症及疼痛模型。造模前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鱼腥草芩蓝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双黄连口服液20mL/kg体重,鱼腥草芩蓝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服34、17、8.5g/kg体重剂量的鱼腥草芩蓝口服液,连续给药5d,观察鱼腥草芩蓝口服液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表明,高、中、低剂量的鱼腥草芩蓝口服液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降低醋酸诱导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说明鱼腥草芩蓝口服液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3.
为探讨水氮控制对荒漠草原优势植物无芒隐子草和冷蒿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设置自然降雨(CK)、增雨30%(W)和减雨30%(R)3个水分处理以及0(N0)、30kg/hm~2·a(N30)、50kg/hm~2·a(N50)、100kg/hm~2·a(N100)4个氮素(NH_4NO_3)水平,开展水氮交互试验。结果表明:在21个月的分解过程中,无芒隐子草分解速率快于冷蒿。同一分解时间同水分处理,氮沉降促进两种凋落物的分解,CK-N和R-N处理,随施氮水平的增加促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于N50水平分解最快,分解50%所需时间为2.15a、2.45a和2.37a、2.69a,分解95%需要9.99a、11.37a和10.75a、12.24a;W-N处理,促进作用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强,于N100水平分解最快,分解50%所需时间为1.87a和2.23a,分解95%需要8.84a和10.30a。同一分解时间同氮素水平,增雨促进凋落物分解。相关分析表明: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初始全氮含量呈正相关,与初始全碳、纤维素、C/N、木质素、木质素/N和纤维素/N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4.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常建国那会珍吴建桉(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大庆石化总厂)(黑龙江省松花江森工产品经销公司1前言我国种植玉米历史悠久,种植面积为215230千hm2,总产量992770万t。玉米是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医药...  相似文献   
135.
在盐碱地上种植耐盐冬小麦的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植耐盐冬小麦,是提高盐碱地生产力,收复弃耕三地,开垦盐碱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的一最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办法。本文是“科技兴阿”项目中“石冬五号耐盐冬小麦在阿克苏地区盐碱地推广示范”的工作总结。石冬五号耐盐冬小麦在阿克苏地区盐碱地上种植,表现出较好的耐盐,丰产等生态特性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晚播,利于轮作倒茬和改良土壤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6.
齐鑫  陈永光  张燕  闫万斌 《河北渔业》2019,(9):14-15,20
为了解丁酸钠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幼鱼摄食及生长的影响。共设计了五个不同的丁酸钠水平,按照0、1、2、3、4、5 g/kg的含量分别添加到鲟鱼饲料中,正式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添加1 g/kg及以上剂量丁酸钠组的鱼体末均重、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摄食率和肝体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本实验条件下配合饲料中添加丁酸钠能有效提高西伯利亚鲟幼鱼的生长性能,其最适添加剂量为1 g/kg。  相似文献   
137.
选用杜泊、小尾寒羊和蒙古羊各3只作为父本,母本为小尾寒羊、蒙古羊各60只,对其杂交一代进行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F1代杜寒羔羊和杜蒙羔羊的初生重、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高于F1代小尾寒羊和蒙古羊(P<0.05);F1代杜寒羊与杜蒙羊育肥末期的体高显著低于小尾寒羊和蒙古羊(P<0.05),胸深显著高于蒙古羊和小尾寒羊(P<0.05),杜寒羊、杜蒙羊和小尾寒羊胸围显著高于蒙古羊(P<0.05);经过90 d育肥后,杜寒羊和杜蒙羊末重、ADG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和蒙古羊(P<0.01);F1代杜寒羊和杜蒙羊宰前活重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和蒙古羊(P<0.01),F1代杜蒙羊屠宰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杜寒羊和小尾寒羊的屠宰率、净肉率显著高于蒙古羊(P<0.05)。通过研究发现,F1代杜寒羊和杜蒙羊生产性能总体上优于小尾寒羊和蒙古羊。  相似文献   
138.
<正>1影响分析1.1呼吸系统疾病牛只呼吸系统疾病的出现,给牛只饲养管理工作造成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主要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直接影响到牛只的健康。为此,在相关疾病进行综合防治时,需要分析相关季节性气候变化对牛只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喂食管理对策,科学合理地控制牛群饲养管理计划。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在牛群饲养管理时,需要契合该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而设定科学严谨的季节性疾病防治对策,保证牛群饲养管理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例如,在冬季牛群饲养管理时,若管理不得当,将导致大量牛犊患病,最终导致牛犊死亡,给牛群的整体繁衍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在不同季节开展饲养管理时,需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9.
【目的】了解水氮控制对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影响,进而从土壤动物角度解读全球变化对荒漠草原的生态效应。【方法】2014年植物生长季,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自然降雨状态)、减雨(R)、增雨(W)、施氮(N)、减雨施氮(R+N)和增雨施氮(WN)6个处理,观测不同处理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和土壤环境参数的变化。【结果】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333 079.5只/m~2,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4纲10目47科,主要为弹尾纲(Collembola)、蛛形纲(Arachnida)和昆虫纲(Insecta);优势类群为疣虫兆科(Neanoridae)和等节科(Isotomidae),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构成了研究样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主体。增雨、增雨施氮有助于提高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减雨、减雨施氮处理减少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且水氮交互作用对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影响表现显著,而对类群数无显著影响。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具有明显表聚性,各处理下0~10cm土层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显著高于10~20cm土层(P0.05)。【结论】在未来降雨增加和氮沉降的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的变化可能会更大。  相似文献   
140.
探讨80个红花品种羟基黄色素A含量(HSYA)差异及其与花色的相关性,评价不同红花品种间的HSYA和花色的差别。以来源于不同产地的80份红花品种为试验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HunterLab EasyMatch QC4.41型色差仪分析红花HSYA和花色差异。不同基因型红花HSYA差异显著,变异幅度为0.05~14.99 mg/g,相差近288倍,平均为11.31 mg/g。在所有供试材料中,有43个红花品种的HSYA高于平均值。不同地理来源红花品种的HSYA差异较大,欧洲红花品种的HSYA高于亚洲和非洲;中国红花的HSYA高于土耳其、印度和肯尼亚等;河南红花品种的HSYA高于新疆。视觉法将80份红花分为四个花色型,红色型红花HSYA高于橘色、黄色和白色型红花。白色、黄色、橘色和红色型红花的L分别为50.99、36.22、33.51和33.13,a分别为6.37、21.32、26.80和27.66,b分别为50.99、21.32、33.80和32.65。不同红花品种花色与L、a和b值呈显著正相关;黄色型和橘色型红花的HSYA与a值、色调值和色光值呈显著正相关;红色型红花HSYA与a值、b值和色光值呈显著正相关,表明a值越高,颜色越偏红,b值越高,颜色越偏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