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7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氮素施用量对优质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90~270 kg/hm2,小麦施氮量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与蛋白质含量呈直线相关关系;增施氮素能显著提高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延长,湿面筋含量与面团稳定时间有增加和延长的趋势。施氮量在90~210 kg/hm2,增施氮素,面团弱化度、面团延伸度均升高,面团拉伸阻力、拉伸曲线面积增加;施氮量在210~270kg/hm2,增施氮素,面团弱化度、面团延伸度均降低,面团拉伸阻力、拉伸曲线面积均减小。  相似文献   
52.
对不同品种亩产400~600 kg麦田产量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表明,成产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北疆依次为亩穗数>穗粒数>粒重;南疆依次为穗粒数>亩穗数>粒重。北疆实现亩产550 kg左右高产水平的增产途径,是增穗增粒稳定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关键技术是提高播种质量,确保群体苗足穗齐;南疆实现亩产600kg左右超高产水平的增产途径,是稳定亩穗数、增加穗粒数、稳定提高千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关键技术是改善群体质量,降低群体对个体的制约,避免发生倒伏。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新疆春小麦主栽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品质相关性状表现及稳定性。方法 在4个不同生态区,以新疆8个不同筋力春小麦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基于小麦品质相关10个性状,利用Perten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按AACC39-10方法,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等10个品质指标,分析新疆8个主栽春小麦品种不同生态条件下品质性状表现。结果 8个参试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14.28%、面筋度:31.21g/100 g、面团稳定时间:8.41 min、吸水率:58.53%、沉降值:31.27 mL、面粉出粉率:74.40%、最大拉伸阻力Rm:716.25EU、延伸度E:165.70mm、拉伸面积:119.33cm 2、容重:793.97g/L。参试强筋组4个品种10个品质性状中面粉出粉率、吸水率和容重3个性状平均表现低于中筋组,其余包括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度、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拉伸面积7个品质性状的平均表现都高于中筋组。强筋组参试品种新春26号、新春44号在4个不同生态区品质性状与稳定性表现较好,中筋组参试品种新春6号、新春40号在4个不同生态区品质性状与稳定性表现较好。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度、和吸水率3个品质性状强筋组基因型效应最大,中筋组环境效应最大;其余7个品质性状强筋、中筋组均表现环境效应最大。 结论 8个参试品种品质整体表现属中强筋水平。10个品质性状均受基因型、环境以及互作共同影响;不同筋力类型参试品种不同品质性状基因型、环境以及两者互作效应不同。不同参试品种同一品质性状稳定性存在差异,同一参试品种的不同品质性状稳定性也存在差异。中筋组新春6号、新春40号品质性状表现好且稳定性高,属春小麦育种核心亲本材料;强筋组新春26号、新春44号品质性状表现好且稳定性高,可用于新疆春小麦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54.
遮阴强度对小麦光合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拔节期开始遮阴小麦的光合及籽粒灌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遮阴强度加大,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细胞间隙CO2浓度(Ci)随遮阴强度加大显著增大(P<0.05)。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对籽粒灌浆参数与粒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遮阴处理后降低的主要是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渐增期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和缓增期灌浆速率,而对灌浆持续期、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渐增持续期、快增持续期和缓增持续期影响较小。根据不同灌浆时段参数与最大理论千粒质量的相关分析可知,小麦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灌浆速率越快,籽粒积累的干物质越多,粒质量就越大。因此,籽粒质量的增加应更多地关注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灌浆速度。  相似文献   
55.
核麦间作系统小气候效应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KS4000手持气象站和SUNSCAN冠层分析系统,测定了核桃一小麦间作系统的田间小气候,并以单作田小麦为对照,对间作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作田,核麦间作系统明显降低了小麦冠层的风速和温度,增大了小麦冠层的相对湿度,但核麦间作系统也明显降低了小麦冠层顶部入射的光合有效辐射量和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量;核麦间作系统小麦的生物量、穗粒数、穗粒重、收获指数、公顷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低于单作系统(P〈0.05)。可见,虽然核麦间作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田间小气候,但由于核桃树对小麦遮荫作用较大,光合有效辐射透过率较低,导致了间作小麦产量的显著降低(P〈0.05)。因此,通过对核麦间作复合群体中主要气象因素变化特点的探讨,找出影响小麦生长的主要原因,有利于采取相应的栽培调控措施,优化间作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56.
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及水分生产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新疆绿洲灌溉农业区,实现农作物节水高产,筛选节水农作物品种是非常重要的.选择11个小麦品种(系),在全生育期灌三水的条件下,对其产量性状、水分生产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生物量、产置及产量构成、水分生产率有差异.产量在6 467.69~8 755.68 ks/hm2,水分生产率在1.16~1.58 kg/m2,超过对照品种有5个,其中:9907、烟农19和93-9等品种(系)的综合性状表现好,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18.4;、17.7;和12.5;,达到了5;显著水平,水分利用率比对照品种提高19.7;、18.2;和12.9;.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新疆主要春小麦品种(系)的耐旱性和水敏感性.为筛选出的耐旱、水敏感及水高效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参考.[方法]设置田间有限灌溉和充分灌溉处理,测定小区的实收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计算干旱产量指数(DYI)、丰水产量指数(WYI)和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YHWUEI).干旱产量指数(DYI)分析耐旱性,丰水产量指数(wYI)分析水敏感性,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YHWUEI)分析水高效特性.[结果]筛选出耐旱性强品种(系)5个(DYI>1.05):新春33号、新春44号、新春40号、新春38号、14-10,水敏感性强品种(系)7个(WYI> 1.05):新春29号、29-3、14-10、新春33号、新春37号、新春26号、新春40号,水高效品种(系)3个(YHWUEI>1.05):新春33号、新春40号、14-10.[结论]2007年及以后育成的部分春小麦品种(系)较2006年以前育成的品种在产量、耐旱性、水敏感性方面得到提高,穗粒重和千粒重可作为耐旱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8.
为油用牡丹套种玉米或改茬种植玉米提供参考,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琼脂培养及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0、0.25g/L、0.5g/L、1g/L、2g/L、4g/L和8g/L共7个油用牡丹丹皮粉浓度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皮粉不同添加浓度对玉米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地上部的抑制作用大于地下部,幼苗含水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55g/L和0.89g/L。  相似文献   
59.
[目的]获得玉米(Zea mays)的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基因(以下简称ppdk),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使用Trizol提取玉米SC704的总RNA,并用特异引物对其进行RT-PCR扩增,将得到的cDNA片段连接到pGEM-T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然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的玉米PPDK基因CDS全长2781bp,与玉米z561ppdk基因同源性为99;;其编码的多肽链包含926个氨基酸,与玉米PPDK同源性为97;.[结论]克隆了玉米C4型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备PPDK蛋白的保守序列和催化活性中心区域.该基因的成功克隆为今后利用其改造C3植物的光合效率以提高粮食单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0.
<正>蔬菜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是以选择抗病良种为前提,以农艺防病抗病栽培技术为基础,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在此基础上施以化学防治,达到防病虫、护天敌的效果,生产出优质无公害的蔬菜产品。一、加强检疫,做好蔬菜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一)加强对蔬菜种苗的检疫工作对于蔬菜种苗要加强检疫,防止病虫及有害生物随着蔬菜的种苗在菜田传播和蔓延。如番茄的溃疡病、黄瓜的黑星病、美洲斑潜蝇等都属于检疫对象。不论从何处引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