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5篇
  88篇
综合类   27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41.
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为基础,针对油气田开发建设的项目特点,建立了一套油气田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的4层30个评价指标,并提出了各指标的评价标准。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评价油气田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苏里格气田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油气田开发建设对生态的影响在2007年属于轻度影响,2008年、2009年、2010年属于中度影响。分析结果与该地区实际情况相符,这一研究成果为油气田生态环境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为了合理确定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后评估指标权重从而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价,应用基于离差平方和的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陕西省关中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效益评价中.应用结果表明,与单纯的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以及目前其他已有的综合集成赋权法相比,基于离差平方和的综合集成赋权法能够兼顾主客观影响因素,且原理科学、计算过程较方便,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分析了银北灌区地下水位较高的成因,研究了灌区地下水位年际和年内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灌区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用变速率的VLBP神经网络实现了对灌区的地下水位变化的模拟.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具有周期性、季节性的特点,并且可以被VLBP神经网络模型准确地模拟.  相似文献   
44.
多因素浑水膜孔灌入渗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选取土壤容重、土壤初始含水率、膜孔直径和浑水含沙率4个影响因素,研究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浑水膜孔灌单点源入渗特性及分析各因素的敏感性.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利用SPSS软件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四因素影响下的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进行了回归分析,拟合决定系数R=0.98,表明各影响因素均对浑水膜孔灌单点源入渗有影响.利用相对值法分析了各因素入渗参数对单位膜孔累积入渗量的影响程度,且显著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膜孔直径、土壤容重、土壤初始含水率、浑水含沙率;利用敏感性指标判断得出在同一入渗时间,各影响因素越大对浑水膜孔灌单点源入渗的入渗速率的影响越弱.  相似文献   
45.
通过分析膜孔多向交汇入渗条件下肥液质量浓度对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和氮素运移转化影响的室内试验资料,研究提出了土壤湿润体的含水率及其硝态氮和铵态氮与不同肥液质量浓度和灌水入渗时间关系的经验公式,提出了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及其减小量和减小率、土壤硝态氮及其转化量和转化率、土壤铵态氮及其转化量和转化率与肥液质量浓度和运移转化时间关系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该经验公式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000,标准误差很小,且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可见该经验公式能反映膜孔多向交汇入渗不同肥液质量浓度的土壤水分分布和氮素运移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46.
膜孔单点源肥液入渗运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单膜孔点源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膜孔肥液入渗的分布特性与运移规律。研究表明,膜孔肥液入渗湿润体土壤含水率比清水的大;分析了肥液入渗累积入渗量比清水入渗增加的机理;供水入渗过程中,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浓度最大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再分布过程中,浓度锋运移距离继续增大,而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膜孔肥液入渗土壤浓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在不同时间均近似于“S”型曲线。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进行膜孔灌溉技术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7.
通过室内膜孔单向交汇肥液入渗试验,研究了肥液入渗下湿润锋的运移特性,建立了湿润锋运移速率与入渗时间的经验模型;分析了膜孔单向交汇面湿润锋形状,建立了交汇面湿润锋运移距离随时间变化模型;研究了湿润体内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再分布的规律。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进行膜孔灌溉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数学模型是进行波涌灌溉田面水流运动数值模拟和灌水方案优 化设计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的几类主要数学模型:Richards模 型、权重函数模型、Kostiakov-Lewis模型或Kostiakov模型、周期-循环率模型、梯函数模 型和其它模型的应用现状,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9.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区农村用电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是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性工程,论文结合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特点,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项目区未实施小水电代燃料情况的农村年用电量预测模型,将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后的农村用电量分为代燃料生活用电量和常规用电量两部分,应用弹性系数法建立了常规用电量预测模型。实例应用表明,灰色预测模型和弹性系数预测模型对于小水电代燃料农村用电量和常规用电量预测是十分有效的;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实施后,不仅会极大地增加代燃料用电量,也会带动项目区常规用电量的增长。研究成果为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估、确定代燃料电价、制定多能互补方案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0.
膜孔单点源肥液入渗湿润体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单点源肥液入渗的湿润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湿润锋的纵剖面形状曲线符合椭圆方程;湿润锋运移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幂函数方程;建立了湿润体纵剖面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和膜孔肥液入渗累积入渗量的经验模型以及湿润体平均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湿润体内土壤水分的分布特性。该研究为进一步进行膜孔灌溉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