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7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4篇
  16篇
综合类   144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镰刀菌侵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真菌性土传病害,在小麦产区呈流行态势,严重威胁中国小麦的安全生产。本研究评价了不同的种衣剂处理、以及返青期喷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控效果。从拌种剂对苗期的影响来看:多粘类芽孢杆菌(≥5亿cfu/g)FC+三氟吡啶胺(200 g/L)FS组合能显著增加麦苗的4项评价指标,且能显著降低苗期的病株率。拔节期调查发现:各处理都能较好的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的扩散流行,以多粘类芽孢杆菌(≥5亿cfu/g)600mL FC+三氟吡啶胺(200 g/L)300mL FS组合效果最好,病株率为15.55%。灌浆期调查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5亿cfu/g)FC+三氟吡啶胺(200 g/L)FS组合能较好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病茎率为17.78%~23.33%,防效为77.27%~83.74%。最终的测产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5亿cfu/g)FC+三氟吡啶胺(200 g/L)FS组合最优,小麦增产率为16.03%~17.55%,生产上可以采用此药剂组合进行种子包衣预防小麦茎基腐病。  相似文献   
32.
利用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等4种非生物学评价法对31份枇杷种质资源的果实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和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不同的评价方法结果有所差异,CS的范围为8.36~21.46;AAS的范围为9.87~23.1;EAAI的范围为42.83~65.68;SRC的范围为54.90~63.20,31份种质的SRC均在50以上,有16份超过60;枇杷果实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红肉种质的CS、AAS、SRC显著高于白肉种质,而两者的EAAI差异不显著;野生种质的EAAI极显著高于栽培种质,CS、AAS、SRC差异不显著,不同来源地的种质之间CS、AAS、EAAI、SRC差异均不显著;类平均法欧氏距离通过聚类分析将31份种质分为3类。  相似文献   
33.
许玲琴 《草原》2014,(3):77-78
正~~  相似文献   
34.
35.
为了筛选防治樱桃茎腐病的高效、低毒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的方法,测定了9种药剂对樱桃茎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化学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最好,一年两地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90.79%、86.83%;化学药剂50%肟菌酯悬浮剂7 000倍液、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倍液和30%王铜悬浮剂800倍液也都有较好的防效,防治效果为78.50%~85.76%;生物药剂80%乙蒜素乳油800倍液防效能达到73.35%,6%春雷霉素水剂1 000倍液和0.5%香芹酚水剂1 000倍液防效较低,为12.01%~32.48%。因此,化学药剂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烯酰吗啉、霜霉威盐酸盐和王铜等可以作为防治樱桃茎腐病的优选药剂,生物药剂乙蒜素也可以作为有效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小麦生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邹城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面对2021/2022年度秋汛晚播、苗情复杂、病虫害偏重偏早发生、后期干旱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立足实际,积极作为,采取早谋划植保挂图到位,早调查监测预警到位,早行动田间指导到位,早防控统防统治到位,早宣传培训提升到位“五早五到位”有效举措,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较好地扛起粮食安全责任。  相似文献   
37.
花生病虫害全覆盖式绿色防控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局从2007年开始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10年间取得了良好成效。分析了自2001年以来该市花生病虫害防控工作的数据,介绍了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发展与现状,总结了绿色防控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模式,探讨了绿色防控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38.
淹水对湖南3种典型水稻土镉的形态分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外源镉(约1.0 mg/kg)污染的3种典型水稻土即红黄泥、河沙泥和灰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淹水培养试验,研究了淹水前后土壤镉的各级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淹水前,红黄泥田镉主要赋存形态为交换态(35.42%)、有机结合态(31.42%)和残渣态(28.08%);河沙泥田以残渣态为主(41.24%),其次是交换态(29.12%)和有机结合态(26.17%);灰泥田主要形态为有机结合态(68.78%)。淹水后,3种水稻土总体上呈现出交换态镉含量下降,而残渣态镉等升高的规律,交换态镉降幅表现为河沙泥田(60.00%)红黄泥田(45.71%)灰泥田(35.29%),残渣态镉增幅为灰泥田(142.86%)河沙泥田(58.00%)红黄泥田(42.86%),其他形态镉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9.
砀山梨采后黑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rDNA-ITS分子标记分析和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销售的砀山梨黑腐病病原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砀山梨采后黑腐病的病原真菌为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本研究为果蔬采后病原真菌的快速鉴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0.
为了明确荆州黑麦ScNPR1基因的功能,对荆州黑麦 NPR1同源基因ScNPR1进行克隆并分析了其表达特性。利用同源序列法和RACE技术从荆州黑麦中克隆得到 NPR1同源基因的3 185 bp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包含了一个编码507个氨基酸(1 524 bp)的开放阅读框、终止密码子TGA、5′端1 517 bp的非编码区和3′端144 bp的非编码区,命名为ScNPR1。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ScNPR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小麦、水稻 NPR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较高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2.4%和90.3%。荧光定量PCR发现,ScNPR1基因在小麦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在叶、茎、根中表达较高;ScNPR1基因在植物抗病相关信号分子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处理后上调表达,在白粉病菌、纹枯病菌和赤霉病菌的诱导下,ScNPR1基因也上调表达。研究结果表明,ScNPR1基因与水杨酸和乙烯信号转导途径有关,参与寄主对病原菌侵染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