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4篇
  107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91.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其思想素质必须过硬,责任意识必须坚定,政治取向必须鲜明,否则就难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立足,更难以从西方腐朽思想的漩涡中爬出来。本文在阐述了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必要性之后,又分别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所面临的问题,而后据此提出了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92.
腐植酸尿素对玉米产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腐植酸尿素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以期为传统尿素产品的提质增效及新型腐植酸尿素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作物,以自制的腐植酸尿素为供试肥料,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开展土柱栽培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对照 (CK)、普通尿素 (U) 和腐植酸尿素 (HAU) 3个处理,所有肥料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柱0—30 cm土层。玉米成熟后,采集植株地上部样品进行考种,同时,分别测定玉米叶片、茎秆、苞叶、穗轴、籽粒的干物质量、氮素含量和15N丰度;分别采集0—15 cm、15—30 cm、30—50 cm、50—70 cm、70—9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氮素含量和15N丰度。【结果】各处理玉米植株地上部及各器官 (苞叶除外) 干物质量由低到高为CK < U < HAU,而玉米各器官的干物质量占该植株地上部干物质总量的比例在不同处理下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与U处理相比,HAU处理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平均提高13.8%,籽粒产量提高14.2%;玉米籽粒产量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玉米穗粒数差异显著 (P < 0.05),而百粒重却无显著差异。同时, HAU处理玉米对氮素和肥料氮的吸收量分别比U处理高0.989 g和0.072 g,提高了氮肥利用率4.8个百分点;各处理氮素和肥料氮在各器官的分配均表现为苞叶、穗轴 < 茎秆< 叶片 < 籽粒,籽粒总氮和肥料氮的吸收量分别占整个植株地上部总吸收量的65.7%~74.2%和58.6%~60.5%;从氮素来源分析,各器官所吸收的肥料氮仅占该器官氮素总吸收量的13.3%~30.9%。另外,不同施氮处理对土壤中肥料氮的总残留量影响不显著,但HAU处理肥料氮在施肥层 (0—15 cm) 的残留量显著高于U处理 (P < 0.05)。HAU处理肥料氮的损失率为34.9%,低于U处理5.1个百分点。【结论】供试条件下,施用腐植酸尿素能够增加玉米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促进玉米对肥料氮的吸收,减少肥料氮向下层土壤的淋溶,有利于土壤残留氮的进一步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陕西省南部凤凰镇地下水水质,为该古镇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凤凰镇2015年10月枯水期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总硬度和硫酸盐等11个水质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单指标评价法、综合指标评价法、常规及修正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对各种评判方法的具体运用过程进行了全面介绍。结果显示,5种方法评价的水质类型有一定的出入,但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常规、修正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和糊综合评判法在凤凰镇水质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结论]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靠,更能准确评价凤凰镇地下水水质。  相似文献   
94.
氮肥利用率概念与15N示踪测定方法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文献报道我国氮肥利用率低,旨在总结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从氮肥利用率的概念和测定方法入手,对15N示踪法测定氮肥利用率的方法及概念做详尽综述。讨论了氮肥利用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施肥参数,测定中必需的稳定环境条件和土壤氮素库容稳定的必要条件,还阐述了土壤氮肥利用率概念的含义。  相似文献   
95.
[目的]扩增烟草NtKRP基因尾部含T1083替换的片段,将其克隆入pGBKT7载体中。[方法]以pBI121KE质粒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将得到的PCR产物凝胶回收后等摩尔混合,取适量作为模板,得到含定点突变的尾部片段。将该PCR产物克隆入SmaI线性化的pUC19载体,构建含T1083替换的重组子pUC19Ts。通过蓝白斑筛选得到的重组子进行BamHI -SmaI双酶切鉴定,将筛选出的正确重组子送交联合基因测序。将pGBKT7和测序正确的pUC19Ts质粒均用BamHI -SmaI双酶切,分别回收1 320 bp的融合片段和7.3 kb的载体片段进行连接,转化并筛选得到重组子,任意挑取2个单菌培养后提取质粒进行BamHI -SmaI双酶切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NtKRP尾部含T1083替换的BD融合质粒载体pGBKT7-TS。[结论]为进一步研究NtKRP尾部T替换对NtKRP与靶物质结合的影响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6.
缓释复混肥料对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淋失累积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4种缓释复混肥料对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淋洗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复混肥料较普通化肥的常规施肥方式增产10%左右,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降低20%~70%,从而降低了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生态风险。与施用常规化肥的传统施肥方式比较,缓释复混肥料可作为基肥一次性使用,故其具有省工省时和环境友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
不同分子量风化煤腐殖酸对玉米植株主要代谢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腐殖酸的分子量决定了其功能特性,研究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为腐殖酸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郑单958’为供试玉米品种,以霍格兰营养液为基础溶液进行水培试验。选择分子量为> 50 kDa (HA_H)、10 kDa~50 kDa (HA_M)和<10 kDa (HA_L)三种腐殖酸,添加量均为碳10 mg/L,以不添加腐殖酸为对照(CK),共四个处理。幼苗生长20 d后收获,分为根、茎和叶样品,烘干称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型号VERTEX 70,德国Bruker公司)检测玉米植株根、茎和叶的光谱特征。【结果】腐殖酸处理玉米根、茎和叶的干物质重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91.07%、89.27%和88.53%。三种腐殖酸处理,以小于10 kDa分子量腐殖酸(HAL)对玉米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根、茎和叶的干物质重分别提高了143.14%、123.41%和150.54%,其次为10~50 kDa分子量腐殖酸(HA_M),大于50 kDa分子量腐殖酸(HAH)效果又次之。腐殖酸处理的玉米根系FTIR光谱在3420 cm–1和1655 cm–1波数附近的透射率均低于对照,茎FTIR光谱在3420 cm–1和1655 cm–1波数附近的透射率均高于对照,表明腐殖酸处理能增加玉米根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类物质的含量,减少其在茎中的积累,腐殖酸各处理玉米叶片在3420、2920、1735、1655、1518、1380、1250和1050 cm–1波数附近的透射率均低于对照,小于10 kDa分子量腐殖酸表现尤为明显。这表明不同分子量(尤其是小于10 kDa分子量)腐殖酸能够增加玉米叶片碳水化合物、脂类物质、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类物质和核酸等的含量。【结论】外源添加腐殖酸能够增加玉米干物质重,引起玉米植株不同器官中碳水化合物、脂类物质、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类物质及核酸发生变化,小分子量(<10 kDa)的腐殖酸对玉米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大分子量的,在生产中应尽量选择小分子腐殖酸产品,以充分发挥其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98.
氧化/磺化腐殖酸对潮土中Cu、Zn、Fe、Mn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比较改性腐殖酸对潮土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开发提高微量元素有效性的专用腐殖酸功能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土壤培养法,将腐殖酸 (HA)、氧化腐殖酸 (YHA) 和磺化腐殖酸 (SHA) 分别按30、100、300 mg/kg用量与干土混匀装入培养瓶中,调节含水量至田间持水量的60%,置于25℃人工气候箱中进行恒温培养,并保持土壤湿度恒定。分别在培养第3、7、15、30、60天取样,测定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结果】三种腐殖酸对土壤Cu、Zn、Fe、Mn有效性的影响大小依次为HA>YHA>SHA。施用30~300 mg/kg 腐殖酸 (HA) 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铜含量,特别是在15~30天内,土壤有效铜含量提升幅度可达51.3%,明显优于氧化腐殖酸和磺化腐殖酸;施用三种腐殖酸30~300 mg/kg可在15天内增加土壤有效锌含量,其中以腐殖酸 (HA) 效果最好,土壤有效锌含量增幅可达11.8%~20.3%,优于氧化腐殖酸、磺化腐殖酸;30~100 mg/kg用量下,施用腐殖酸 (HA) 可在15天内使土壤有效锰含量提升5.6%,效果优于氧化腐殖酸和磺化腐殖酸,300 mg/kg用量下,磺化腐殖酸可使土壤有效锰含量提升13.6%;施用30~300 mg/kg的腐殖酸 (HA) 一周后,土壤有效铁含量提高4.3%~7.2%,磺化腐殖酸或氧化腐殖酸用量分别在30 mg/kg和300 mg/kg时可提高土壤铁有效性。【结论】施用腐殖酸可显著提升潮土铜的有效性,但对潮土锌、锰、铁有效性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变化,不同结构腐殖酸对潮土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差异较大,以HA对元素有效性的影响最大。因此,腐殖酸应用于提升微量元素有效性时,需考虑腐殖酸本身性质及施用时期等因素。  相似文献   
99.
本研究在高产田条件下,选用了成穗数中等,穗型中等大小的冬小麦品种泰876161,研究了不同播种期下冬小麦国行产量优势形成的时间效应,主要结果是:1.适期播种下小麦不同生育期对边行产量优势形成的贡献大小为拔节-挑旗〉灌浆-成熟〉挑旗-开花〉开花-灌浆〉起身-拔节〉出苗-起身;  相似文献   
100.
氮肥利用率是一个评价施氮产量效益和环境效应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的计算和测定存在计算结果偏低和结果变异大的问题,希望通过研究提出规范、科学、合理的氮肥利用率测定方法。采用长期氮肥检测定位试验结果,分析空白对照和施肥处理小麦产量的逐年变化特征,应用常规差减法计算氮肥利用率,研究其年际间变化特点,提出测定氮肥利用率的规范的探讨。氮肥利用率测定规范:第一,空白对照吸收氮素达到相对稳定;第二,施肥处理作物吸收氮素量相对稳定;第三,必须采用稳定期内若干年的平均值。通过规范化的测定和计算,能够计算出比较合理的氮肥利用率参数,在施肥量120~180 kg N·hm-2范围内的氮肥利用率为69.2%~76.2%。建议氮肥利用率的测定遵循一定的测定规范,通过制定测定规范,测定出正确合理的氮肥利用率参数具有可比性,便于应用于科研和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