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5篇
  11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6 毫秒
21.
本中心在2001年春季(3月份)从浙江象山引进象山红橘橙接穗,当年枝接在10年生早熟温州蜜柑上,嫁接成活率达95%以上,第二年开花始果,第三年已批量挂果,表现为:果实外观美丽,着色橙红,果形整齐,肉质优,极丰产.但由于结果较多,果形偏小(在100g/个左右),达200g/个以上大果比例较低,直接影响果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为此,根据其丰产特性进行了不同时期疏果技术的探讨,确保大果比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杨梅的营养保健和保鲜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梅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水果,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杨梅的果实、叶、仁、树皮等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综述了杨梅的营养保健作用和保鲜技术,为杨梅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3.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5.1%甲氨阿维·虫酰肼可湿性粉剂对番茄和白菜地的甜菜夜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番茄地甜菜夜蛾卵孵化期施药,850~2000倍液,药后3d的防效最高,达74.92%~94.96%,药后7d已有新的幼虫孵化,防效开始下降;在白菜地甜菜夜蛾不同虫龄混发期施药,药后5d的防效最高,为83.85%~95.52%。对菜青虫有很好的兼治作用,而且对番茄和白菜安全。可以作为防治甜菜夜蛾的有效药剂推广使用,推荐使用浓度为850~1200倍。  相似文献   
24.
蘑菇辐照保鲜贮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超  徐宏青  王宏  蔡健 《核农学报》2003,17(5):363-366
使用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辐照双孢蘑菇 ,抑制双孢蘑菇的后熟作用 ,辐照后在蘑菇破膜、开伞、褐化、腐烂、鲜重损失等方面都明显低于对照。用 1 2kGy的辐照剂量 ,结合 4℃的低温贮藏能使双孢菇保鲜贮藏 30d左右  相似文献   
25.
蔡健  兰伟  李飞天  罗瑞丽  闻峰 《核农学报》2007,21(2):116-119
利用AFLP标记和2年田间试验对皖北地区小麦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AFLP标记在20个品种之间扩增的172条多态性位点数据,采用Nei和Li的方法,计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同时,以2年田间试验得到的品种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密度、千粒重、护颖长短、粒长和粒宽等表现型性状平均数经正态标准化后,采用欧氏距离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基于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类群。若以整个遗传距离的总平均数作尺度对聚类图的结果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6类。Mantel检测表明,AFLP标记数据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和表现型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8260,t=11.325),证明AFLP标记是检测品种间遗传差异的有效方法,可为小麦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还证实,一个骨干亲本与由其衍生出来的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差异一般较小。  相似文献   
26.
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46个水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继而研究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按照NC设计获得的195个杂交组合的产量及特殊配合力的相关性,探讨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通过UPGMA聚类分析(图3),可将供试材料分为16个类群,并把来源不明的品种(系)划分到相应类群中,从而对这些材料进行初步鉴定。可见,AFLP分子标记是检测类内品种间遗传差异的有效方法,为水稻品种(系)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2)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优势、F1产量、特殊配合力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3235-0.7713之间。但相关程度还不足以预测杂种优势。增效座位和减效座位以及使用与杂种优势有关的QTL连锁标记位点可能提高杂种优势的预测能力,但最终解决,将依赖于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
特大"太空椒"是用北方优良品种为基础材料经卫星搭栽,利用太空失重基因突变定向选育而成.该品系属中早熟,株高55~80cm,株幅45~55cm,果实灯笼形,外观鲜绿有光泽,肉质厚,口感脆甜.结果期长,早期挂果率高,膨果速度快,前期单果重200~250g,最大单果重达600g以上,丰产潜力较大.经两年大田示范结果,保护地栽培亩产6984.5kg,比对照"牟农"和"海花"分别增产15.8%和21.3%.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8.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在广西瓜类作物上的发生情况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DAC—ELISA对广西各地瓜类作物病毒病样品448份进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检测,结果表明:该病毒在广西瓜类作物上普遍发生,ZYMV阳性检出率为77.68%,西瓜、甜瓜、南瓜、西葫芦、黄瓜、苦瓜、瓠瓜和蛇瓜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在58.33%~100%之间,冬瓜、丝瓜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和28.57%。ZYMV是侵染广西瓜类作物的主要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29.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淮北地区近50年来推广面积在6.67hm2以上的20个主栽小麦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密度、千粒重、护颖长短、粒长和粒宽等农艺性状为依据,计算20个品种间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分析法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0个品种共划分为8个类群,Ⅰ类为扬麦12、皖麦47;Ⅱ类为皖麦33;Ⅲ类为皖麦48、阜麦938、济麦21、皖麦44、皖麦55、荔高6号、豫麦49ck2、浏虎98、豫农035、百农AK58;Ⅳ类为豫麦49、皖麦38;Ⅴ类为郑麦366、衡观35;Ⅵ类为皖麦50;Ⅶ类皖蒙118;Ⅷ类为豫麦70。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并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群。形态学形状检测是研究品种间遗传差异的一种方法,可为小麦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优质食用玉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成学  蔡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4):608-608,611
分析了我国优质食用玉米的发展现状、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合理加工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