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61篇
  8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5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2014年国家取消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试点政策,2015年又在内地主要产棉区实施棉花种植补贴,标志着国家对棉花产业进行了重新定位。本文分析了在这一大背景下山东棉花生产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提出了提高棉花竞争力水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2.
整枝方式与种植密度对蒜套棉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棉花抗虫杂交种鲁棉研15号(F1)为材料,在鲁西南3个不同的地点,研究了整枝方式(去叶枝、留叶枝)与种植密度(2.7、3.3、3.9、4.5万株·hm-2)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枝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3.3万株·hm-2×留叶枝、2.7万株·hm-2×留叶枝和3.3万株·hm-2×去叶枝的组合比传统栽培(2.7万株·hm-2×去叶枝)分别增产20.4%、9.2%和10%,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生物产量分别提高了13.7%、27.8%和11.6%,而经济系数只降低了5.3%、11.5%和4.5%。在维持较高经济系数和铃重的基础上增加生物产量和铃数是该3个处理组合显著增产的原因,适当提高密度并配合简化整枝是实现蒜套棉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3.
生物降解膜降解特征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4种生物降解地膜1#(8μm白色)、2#(10μm白色)、3#(10μm黑色)、4#(12μm白色)为供试材料,以普通聚乙烯地膜(8μm白色)为对照,在山东临清覆盖栽培抗虫棉品种K836,对4种生物降解膜的降解特性和覆盖效果进行了试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物降解膜的诱导期都超过50d,具有一定可控性。不同降解地膜的降解速率和强度不同,降解速率表现为1#2#4#3#,白色地膜比黑色易降解。棉花收获后,1#和2#地膜降解较彻底,而3#、4#还有少量残膜,但膜已无韧性,受外力则易碎,都能达到消除土壤"白色污染"的目标。与普通地膜相比,4种生物降解膜处理的棉花苗期干物质积累减少,生育期推迟,比普通地膜略有减产。  相似文献   
104.
为探索防治棉花烂铃的技术措施,以棉花品种K836为材料,设去下部4个果枝、行间盖膜、覆盖秸秆、喷杀菌剂、喷落叶剂及常规管理(对照)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于 2013-2014 年在山东临清比较研究了不同措施对棉花烂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去下部4个果枝、覆盖秸秆和喷杀菌剂3个处理的烂铃数2013年减少了28.1%、36.4%和8.0%,2014年减少了14.9%、30.6%和12.4%。喷落叶剂2013年表现为增加烂铃数和烂铃率,2014年则减少烂铃数和烂铃率,2年的效果不一致。行间盖膜增加了烂铃数,提高了烂铃率。不同处理的2013年籽棉产量基本相当,2014年去下部4个果枝的籽棉产量略有增加,其余几个处理间产量无明显差异。表明,去下部4个果枝、覆盖秸秆和喷杀菌剂皆具有较好的防烂铃效果;喷落叶剂防烂铃效果不稳定,行间盖膜没有防烂铃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山东成武县蒜棉两熟高效种植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山东省成武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也是黄河流域棉区发展蒜棉两熟高效种植的代表县之一。回顾并总结全县蒜棉套种高效种植的发展现状,查找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蒜棉两熟高效种植的发展对策,不仅有利于当地高效棉田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其他产棉县建设蒜棉两熟高效棉田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成武县蒜套棉生产现状1.1种植模式和技术2018年成武县棉花种植面积1.33万hm~2,其中98%是蒜套棉,其余为纯春棉、麦套棉和瓜套棉。  相似文献   
106.
棉花盐害与耐盐性的生理和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0,自引:20,他引:30  
盐胁迫通过离子毒害、营养失衡和渗透胁迫,引起棉株体生理生化代谢失调,进而影响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但棉株体可以通过膜脂过氧化清除系统活性的提高维持质膜的相对稳定,通过合成和积累脯氨酸、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质缓解渗透胁迫,通过调节盐离子在不同器官、组织或细胞内的区域(隔)化分布减轻离子毒害,而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Na /H 反向转运蛋白和LEA蛋白(晚期胚胎发生富集蛋白)等的合成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参与甚至调控了棉株体防御或忍耐盐胁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7.
滨海盐土地膜覆盖对抗虫棉产量和熟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旨在探索滨海盐碱地地膜覆盖对不同抗虫棉品种的产量和熟相的影响。[方法]以三个不同类型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33B、鲁棉研17号、鲁棉研15号为材料,于2004年在东营市滨海盐碱地比较研究了3个品种在露地直播(对照)和地膜覆盖条件下的产量、产量构成、早熟性和熟相表现。[结果]地膜覆盖栽培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的产量,33B、鲁棉研17和鲁棉研15覆膜栽培分别比露地栽培增产20.3%、9.0%和12.4%;地膜覆盖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的铃数和铃重,但对衣分的影响不大;品种间的熟相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露地和覆膜处理的熟相没有差异。与露地栽培相比,覆盖栽培的33B、鲁棉研17和鲁棉研15的霜前花率分别提高了4.3%、3.5%和2.8%。[结论]地膜覆盖没有促进早衰,却显著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早熟性,是实现抗虫棉早熟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8.
早熟棉花品种288 和中棉所16 在第2 片真叶展开时, 中熟棉花品种中棉所12 和鲁棉14 在第3~4 片真叶展开时开始花芽分化。供试4 个品种在开始花芽分化时主茎顶芽皆出现IAA 含量低峰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高峰, 未见IAA 氧化酶活性的明显变化。推测棉花花芽分化与IAA含量的降低有关, 而IAA含量的降低可能是由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所致。  相似文献   
109.
以转AhCMO基因的5个棉花品系(CMO1、CMO2、CMO3、CMO4、CMO5)及其转化受体泗棉3号(SM3)为材料,在日光温室盆栽条件下,比较研究了转AhCMO基因棉花品系耐盐胁迫能力的差异。试验分3次加入5%的NaC l溶液,使土壤含盐量达到0.5%(土壤水分含盐量,W/W)为盐处理,以不加NaC l的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盐胁迫后,转化受体和所有转基因品系的生长发育都受到显著抑制。但5个转基因品系在发芽率、株高、真叶数、鲜重、光合参数、荧光参数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或改善,同时转基因品系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CMO2、CMO4相对于其它转基因品系表现出更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10.
[研究目的]旨在探索滨海盐碱地地膜覆盖对不同抗虫棉品种的产量和熟相的影响。[方法]以三个不同类型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33B、鲁棉研17号、鲁棉研15号为材料,于2004年在东营市滨海盐碱地比较研究了3个品种在露地直播(对照)和地膜覆盖条件下的产量、产量构成、早熟性和熟相表现。[结果]地膜覆盖栽培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的产量,33B、鲁棉研17和鲁棉研15覆膜栽培分别比露地栽培增产20.3%、9.0%和12.4%;地膜覆盖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的铃数和铃重,但对衣分的影响不大;品种间的熟相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露地和覆膜处理的熟相没有差异。与露地栽培相比,覆盖栽培的33B、鲁棉研17和鲁棉研15的霜前花率分别提高了4.3%、3.5%和2.8%。[结论]地膜覆盖没有促进早衰,却显著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早熟性,是实现抗虫棉早熟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