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9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6篇
  17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不同集约经营年限对雷竹林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集约经营年限下雷竹林土壤的磷形态特征,采集分别经营3,9,15年的雷竹林上层(0—20cm)和下层(20—40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有机碳、全磷(TP)、Olsen P、Mehlich-3P等理化性质,并采用改进的Hedley分级法分析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结果表明:在集约经营9,15年后,上层土壤pH低于雷竹正常生长范围,且有酸化深层化现象;土壤有机碳主要在上层土壤中积累,经营15年为各处理中最高,较3年提高了183%。上、下层土壤TP、Olsen P、Mehlich-3P、活性磷(H2O-P+NaHCO3-Pi+NaHCO3-Po)和中稳性磷(NaOH-Pi+NaOH-Po)含量均随经营时间逐渐增加。与3年相比,集约经营15年后活性磷和中稳性磷占总磷百分比在上层土壤中提高了63%和83%,在下层土壤中提高了88%和128%;而上、下层土壤难溶性磷(HCl-P+Res-P)所占百分比则分别从58%和66%降低至26%和29%,难溶性磷的含量基本不变。由此可见,持续、大量施用磷肥提高了雷竹林土壤中活性磷和中稳性磷比例。此外,Mehlich-3P-H2O-P拟合方程推测上、下层土壤均有可能已发生磷酸盐流失。因此,雷竹林集约经营过程中应注意合理施肥,以免造成磷流失。  相似文献   
172.
通过对小麦/玉米轮作不同施磷水平7年14季定位试验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与评价,探讨石灰性潮土有效磷耗竭和积累状况下土壤全磷、无机磷分级形态的变化规律,并运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Olsen法、Mehlich3法、树脂交换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与各无机磷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初始土壤相比,N0P0K0、N2P0K2处理全磷总量分别降低了15.2%,29.7%,无机磷总量降低了13.5%,11.8%,N2P2K2、N2P3K2处理全磷总量分别增加了8.2%,27.2%,无机磷总量增加了11.1%,27.8%。供试土壤无机磷含量以Ca_(10)-P、Ca_8-P为主,施用磷肥可提高Ca_2-P、Ca_8-P、Al-P、Fe-P占无机磷总量的相对比例。(2)磷耗竭状态下,植物利用的无机磷来源于缓效磷源(Ca_8-P、Al-P、Fe-P;75%)、无效磷源Ca_(10)-P(11.5%~14.0%)、速效磷源Ca_2-P(7.5%~8.9%);无机磷盈余状态下,积累的无机磷主要转化为Ca_8-P(50%~70%)、Al/Fe-P(10%~23%)、O-P(8%)、Ca_2-P(0.2%~1.8%)。(3)Ca_2-P、AlP对3种方法测得的有效磷均具有正向作用且贡献率较大。Olsen法测定的无机磷主要是Ca_2-P、Ca_8-P,Mehlich3法主要是Ca_2-P、Ca_8-P、Al-P,阴离子交换树脂法主要是Ca_2-P、Fe-P。(4)Olsen法、Mehlich3法、树脂交换法均适于评价土壤有效磷水平,Olsen法最优。  相似文献   
173.
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对藜麦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藜麦在中国的种植刚刚起步,尚处在引种和试种植阶段,虽在品种选育、栽培模式、种植密度等方面有些研究,但在水分管理和肥料利用上鲜有报道。‘条藜1 号’是条山农林科学研究所培育的藜麦新品种,本试验对该品种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对产量、经济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对藜麦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例是藜麦高产的重要因素,当施氮量为60 kg/hm2、基追比为1:2时,藜麦植株的各项性状指标表现良好、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74.
内蒙古扎兰屯市柴河镇某养牛户的一头黄牛,在注射口蹄疫疫苗后不久发病死亡。笔者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该养牛户共养5头黄牛,年龄、个体及营养不  相似文献   
175.
应用水培技术,对黑莓瓶外生根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5~7的幼苗生长及根系发育良好,其中以pH值为6的状况最佳;随着电导率增加,植株的生长和生根情况逐渐好转,在电导率为2.5、3.0 mS/cm处理中,幼苗的各项指标表现最佳;通气量为0.05 vvm能有效促进幼苗的地上部生长,营养液通气量过大不利于根的生...  相似文献   
176.
玉米收获机输送清选系统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玉米生产机械化进程加快,而玉米机收环节一直是玉米机械化进程的瓶颈。玉米收获机输送装置易堵塞与清选不净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为此,介绍几种收获机输送清选系统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参数计算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7.
不同浓度葡萄糖打破马铃薯块茎休眠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浸泡和打孔注入处理,研究0.5%、1.0%、1.5%、2.5%等4个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打破大西洋马铃薯块茎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葡萄糖和2种处理方法均能打破马铃薯块茎休眠,其中以1.5%葡萄糖为破休眠最佳浓度,浸泡法比打孔注入法能提前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178.
为有效并准确诊断出斜拉桥损伤,对基于模式识别的斜拉桥损伤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选取易于测试出的低阶模态频率和部分关键点竖向振型数据为动力指纹,无需模态扩展或模型缩聚。研究并采用全因子设计进行动力指纹库的创建,可精确评估设定的损伤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设计并增加了带随机误差的动力指纹库样本集。编制了基于Matlab的模式识别的多种算法,重点研究了精确度高的多层感知器识别算法及其提高该算法预测准确率的装袋集成算法。最后给出一座单塔双跨双索面斜拉桥的多种识别算法的损伤诊断过程和结果,得到一种可包容测试随机误差的高精确度斜拉桥损伤诊断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79.
甘肃沿黄灌区连作马铃薯根区土壤有机物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轮作(前3 a均种植玉米)和连作(连续4 a种植马铃薯)条件下马铃薯"大西洋"品种出苗期和落花期根区土壤溶液进行GC-MS测定,研究连作逆境下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的自毒物质。结果发现,两种根区土壤溶液中匹配度80%以上的有机物均检测出烃、苯、酸、醇、酯、醛、酮,酰胺及其烃衍生物,其中出苗期有13种有机物是连作土壤溶液中独有物质,且含量最高的是丙酸丙酯(22.335%),最低的是2-十一烯醛(0.258%)。落花期连作土壤溶液中新增有机化合物7种,其中十六烷酸丙基酯也称棕榈酸丙基酯是植物自毒物质。比对出苗期和落花期两种土壤溶液有机物,确定12种化合物〔壬烷、丙酸丙酯、辛醛、二丁基羟基甲苯、1,2-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基)酯、2,6-二甲基壬烷、2-辛烯醛、2-十一烯醛、1-十二烯、1-十三烷醇、1-十五碳烯、5-十八烯〕不是马铃薯自毒化合物。落花期连作土壤溶液中独有的N,N-二甲基甲酰胺化合物也是出苗期连作土壤独有物质,其浓度为0.455%(出苗期)和0.699%(落花期),该物质是否为自毒物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0.
近年来,随着家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饲草料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因此栽培利用饲草料作物已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苦荬菜作为优良的饲料作物已被广大养殖户认可。苦荬菜又称苦麻菜、鹅菜、山莴苣、八月老。原产于亚洲,由野生的山莴苣驯化而来,成株高2.0~2.5m,多分枝7~18个,叶长30~50cm,为菊科一年生草本作物,现已普及全国,成为较受欢迎的饲料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