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9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30篇
  53篇
综合类   181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胡麻种子发育过程中α-亚麻酸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仪对3个不同质量分数α-亚麻酸品种进行脂肪酸组分分析,研究胡麻种子发育过程中α-亚麻酸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其中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积累都发生在种子发育的早期;亚麻酸质量分数从种子发育开始就明显上升,在发育30~40d时略有下降,随后又上升。说明亚麻酸从种子发育开始到成熟都在积累。为了进一步了解胡麻种子发育过程中各脂肪酸之间的关系,对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各脂肪酸进行相关性分析,认为其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间呈正相关,它们与亚麻酸间均呈负相关。最后研究了3个品种的果实直径、鲜质量、干质量及干/鲜质量比,其中3个品种的果实直径趋势基本相同,果实直径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初期,中后期基本保持平稳,甚至会有一点下降的趋势;果实鲜质量的变化从初期到收获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干质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干/鲜质量比一直呈上升趋势。说明果实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果实发育的前中期。  相似文献   
432.
河西走廓作为21世纪我国西部大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其区域内的绿洲可持续农业发展问题、绿洲周边的生态系统、景观结构及绿洲人口密度和水土资源的等问题却日趋严重,制约了该区域社会神经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河西走廓绿洲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433.
[目的]研究不同培肥模式对闽东茶园水土及其氮磷流失的影响,为该区茶园水土流失评价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径流小区试验,设置6个处理:全量化肥(NPK),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1/2NPKOM),全量有机肥(OM),全量化肥+豆科绿肥(NPKL),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1/2NPKOM+L)和不施肥(CK)。[结果]不同培肥处理下径流流失量的大小顺序为:OM1/2NPKOMCKNPKL1/2NPKOM+LNPK,泥沙流失量表现为:OM1/2NPKOMNPKLCKNPK1/2NPKOM+L;OM处理中径流携带的全氮、可溶性氮、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可溶性磷等氮磷组分的流失量均较高,而1/2NPKOM+L中这些氮磷组分流失量则相对较低,且泥沙结合态的全氮、全磷流失量在各处理中也有类似的变化规律。[结论]1/2NPKOM+L处理在减控茶园水土及其氮磷流失方面具有良好的保土保肥效果。  相似文献   
434.
亚麻新品系丰产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2~2003年亚麻区域试验资料和DPS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对甘肃省新育品系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95005、89259和9135是丰产性优良、稳定性较好的亚麻新品种(系),适宜甘肃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35.
用N-乙酰基-D-半乳糖胺-epoxy-Sepharose 6B、半乳糖胺-CH-Sepharose 4B和瓜尔胶三种亲和层析体系对大豆中的凝集素进行分离提纯,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结果显示:三种亲和层析体系纯化大豆凝集素的产率存在显著差异,依次分别为147±15、110±12和128±16mg/100g生大豆;三种亲和胶的亲和饱和度差异显著,分别为12.2±1.4、7.5±1.3和2.1±1.6 mg/mL凝胶.这一结果表明大豆凝集素最理想的纯化方法是N-乙酰基-D-半乳糖胺-expoxy-sepharose 6B亲和层析体系.  相似文献   
436.
陇亚16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陇亚9号为母本、8939-7-4-1品系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胡麻新品种。在 2017-2018 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2 年试验每 hm2 折合产量 1532.93kg,较对照品种陇亚 13 号增产 5.74%,增产极显著,居参试材料第 2 位,18 点次试验中增产点率 77.78%。陇亚 16 号具有抗旱、抗倒伏、高抗枯萎病、生长整齐一致等优势,适宜在全国西北、华北等胡麻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437.
培肥措施培肥土壤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土壤肥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培肥是维持农业土壤肥力水平最主要的措施之一,藉以补偿由于养分随农产品收获及农作物废弃物(如秸秆)带出农田对土壤养分库亏损造成的影响。如何对农田土壤进行有效培肥,达到既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又使农田土壤保持较高肥力,同时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维护农田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目前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培肥措施与土壤肥力水平关系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培肥措施与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肥力指标、土壤动物肥力指标之间关系的规律,并指出培肥措施与土壤肥力关系方面今后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有机肥的精细化高效化投入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土壤动物学肥力指标的深入研究、土壤长期培肥的土壤生物学过程研究、土壤培肥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研究。本文旨在为通过合理培肥措施来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及维护农田良好生态环境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8.
基于分层非监督分类的油菜面积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油菜生产表现为破碎化种植的特点,常规地面调查方法费时费力代表性差,遥感方法逐渐成为了油菜面积监测的理想途径。目视解译、监督分类等遥感分类方法人机交互量大,受监测者主观影响较大。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一种基于先分层后进行非监督分类的油菜监测新方法,利用从江县2013 年的GF影像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和精度评价,本次应用中使用了等距分层和自然分层两种分层方法。结果表明:相较直接非监督分类结果,先分层后非监督分类方法显著提高了总体精度。基于等距分层和自然分层方法总体精度从79.16%提升到了84.44%和85.17%。直接非监督分类中精度仅为72.97%的用户精度在等距分层和自然分层处理后,精度分别提升为81.05%和86.12%,大大降低了直接非监督分类中非油菜区被错判为油菜的现象。等距分层和自然分层方法的总体精度分别为84.44%和85.17%,Kappa 系数分别为0.69 和0.70。精度上两种分层方法间无显著的差异,自然分层方法的用户精度、制图精度和总体精度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文中提出的新方法具有人工干预少,精度高的特点,在基于大批量影像的面积监测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39.
胡麻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利用胡麻种质资源,促进胡麻品质育种,对国内外280份胡麻种质资源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 280份资源的粗脂肪平均含量38.3%,变幅为35.12%~45.27%,变异系数最小(3.22%);木酚素平均含量3.45 mg/g,变幅1.08~7.24 mg/g,变异系数最大(30.88%);亚麻酸含量平均48.03%,变幅35.62%~57.82%,变异系数为7.07%。(2) 相关分析显示,粗脂肪含量与油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硬脂酸含量负相关,与其他性状正相关;木酚素含量与亚油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含量正相关,与硬脂酸、油酸、亚麻酸含量负相关;亚麻酸含量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负相关。(3) 主成分分析将主要品质性状聚为4个主成分,油酸因子、亚油酸因子,木酚素因子和粗脂肪因子。(4) 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D=42.8水平上聚为5大类群,第Ⅰ类粗脂肪和亚麻酸含量比较高;第Ⅱ类木酚素和亚油酸含量比较高;第Ⅲ类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比较高;第Ⅳ类油酸含量比较高;第Ⅴ类亚油酸含量比较低。以上分析可为胡麻种质资源利用和品质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0.
GF-1卫星多时相组合近红外数据水稻识别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红外波段水稻识别能力的问题,选择银川市所属的5个县区为研究区域,采用2016年5月18日、6月16日、7月30日、9月13日4个时相GF-1/WFV影像的近红外波段(0.76~2.526μm)数据,基于决策树分类方法,获取了4个单时相、3个多时相条件下的水稻识别结果,并与全波段数据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单时相5、6、7和9月份近红外波段水稻识别精度分别为83.63%、57.40%、75.82%和62.61%,除5月份精度高于全波段5.75个百分点外,其他时相都低于全波段识别精度,6月份相差最高为30.23个百分点。多时相5/6、5/7、5/6/7/9月份组合,近红外水稻识别精度分别为83.76%、93.93%和94.03%,分别比全波段低5.47,高8.58和0.73个百分点。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早期的5月份、中期的7月份,近红外波段可以作为单时相遥感识别数据源,包括生长早期和中期2个时相在内的多时相近红外波段组合都可以作为遥感识别的数据源,研究结果可以作为GF-1数据水稻遥感识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