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4篇
  5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2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和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对土壤供N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年晚稻草还田提高了翌年早稻期间土壤NH4 -N浓度;配施N肥后新鲜早稻草还田也增加了晚稻期间土壤NH4 -N浓度,但不施N肥淹水灌溉下稻草还田土壤NH4 -N浓度低于移走稻草的处理,间歇灌溉下稻草还田处理土壤NH4 -N浓度仍高于移走稻草的处理。稻草还田能增加水稻产量,早稻增产幅度为6.85%,晚稻为8.17%;施用N肥后稻草增产效应显著高于不施N肥处理,分别增产9.18%和5.83%。稻草还田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数来影响产量,但水稻生长季节、灌溉模式和施肥条件对稻草还田的增产效应存在交互作用,早稻以连续淹水灌溉条件下稻草还田的增产效果最大,而晚稻则以间歇灌溉条件下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2.
土壤镉生物毒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年来,随着工业三废排放和污水污泥农用的增多,土壤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土壤中过量的镉会对作物产生毒害,尤其是在可食部分的残留将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为此,国内外专家对镉污染毒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对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3.
104.
长期有机物循环对红壤稻田土壤磷吸附和解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为揭示土壤磷素肥力的变化机制,对16年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处理后红壤稻田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进行了研究。【方法】将4种施肥处理土样置于恒温摇床中连续振荡培养,定期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磷的各种吸附参数、累积解吸量和解吸率。【结果】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性,其中对0~20 cm土壤的影响尤为突出。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壤磷吸附亲和力常数(k)、最大吸附量(Q)和吸附缓冲容量(MBC),同时也明显提高了该层土壤磷的累积解吸量和累积解吸率;与不施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相比,NPK化肥配施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在降低0~20 cm土层土壤磷吸附参数和提高该层土壤磷累积解吸量与累积解吸率方面的效果更为突出。长期NPK化肥配施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对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不大。【结论】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能显著降低红壤稻田耕层土壤对磷的吸附性,促进土壤磷的解吸,有效提高土壤磷素肥力水平。有机物循环利用对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并不会增加磷素对水环境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5.
平度市金矿区农田土壤-玉米系统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平度市典型金矿区农田土壤-玉米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采用靶标危害系数法评价重金属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4种重金属潜在风险程度为: Cd > Zn > Pb > Cr,均表现出中等及以上污染风险,其中Cd呈极严重污染风险;采样点的农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均处于轻度以上污染程度,其中一半以上处于中等以上污染等级。矿区居民经玉米途径摄入的单一重金属元素对健康的损害风险不大;4种重金属叠加的总危害指数分别是2.99×10-3(成人)和7.13×10-3(儿童),摄食玉米后,矿区居民可能遭受一定的健康风险危害,其中Cd贡献率最高(60.30%),且对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明显高于成年人。  相似文献   
106.
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带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对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行,对农业环境的安全与健康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在青岛市 5 个农业主产区选择了 27 个代表性作物种植片区,对常年覆膜农田土壤地膜残留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岛市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在 10.7~69.3 kg·hm-2 之间,平均残留量为 32.3±15.7 kg·hm-2,中位值 27.3 kg·hm-2,其中有 7 个作物种植片区的残膜量均值超过 40 kg·hm-2,最高残留量均值达到 69.3 kg·hm-2,具有一定的残膜污染作物损害风险。青岛市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与种植模式、覆膜年限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当季残膜回收率有关。农田土壤中残膜大小以大于100 cm2 的最多,且 90%以上残膜分布在 0~20 cm 耕作层。为控制农田土壤地膜残留污染,提出 3 点建议:一是建立和完善地膜残留污染综合治理机制;二是强化超薄型聚乙烯(PE)地膜的质量提升与达标地膜的应用;三是积极研发推广生物可降解地膜,从源头解决 PE 地膜残留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7.
红壤稻区农业施肥制度定位研究报告(1990—1994)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南方红壤稻作区为背景,对“移耕农业”、“有机农业”、“石油农业”和“有机-无机结合农业”等施肥制度进行了为期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从水稻生产力、肥料效应、养分利用率、土壤养分平衡与肥力演变等方面探讨了各种施肥制度的优劣。指出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农业施肥制是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8.
 10年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以无肥 (CK)为对照 ,有机物循环处理 (C)可增产 5 6 .5 %,NPK配合增产6 2 .5 %,有机与无机肥配合增产 80 .7%;施肥实现的水稻产量中由于化肥应用所占的贡献份额为 38.5 %,有机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所占的贡献份额为 44 .7%;随着NPK配合程度的提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降低到基本平衡 ,有机与无机肥配合能有效地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氮、磷和钾进入红壤稻田系统及系统内有机物循环利用 ,可增强土壤氮、磷和钾养分库。  相似文献   
109.
茶叶品质与环境地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以暖  王凯荣 《茶叶》1995,21(2):5-7,48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湖南省茶叶产区环境地质条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影响茶叶品质的生化物质和营养元素含量与茶区土壤及其母岩的性质有密切关系,优质名茶大多产于磷和硫矿资料相对丰富,地质构造以志留系至前震呈系地层为主,土壤主要是石质或砂质红(黄)壤的地区,因此在进行茶园规划和施肥管理中应该充分考虑环境地质条件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品牌化是提高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进程。荷兰已形成众多具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探索荷兰农业品牌发展的优势,归纳分析其成功因素,对中国农业品牌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中国的农业资源优势,对我国农业品牌建设和国际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