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4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6篇
  44篇
综合类   165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51.
通过不同移栽密度与不同施肥方法对优质早稻———金优F6进行成穗率的研究 ,结果表明 :移栽密度( 2 3 .1cm× 13 .2cm)与施氮比例 (基肥∶促蘖肥∶促花肥∶保花肥 =4∶2 .4∶1.2∶2 .4)的组合T8(A3 B2 ) ,群体分蘖增长速率快而分蘖消亡速率慢 ,能够早生快发 ,个体健壮 ,有效分蘖数多 ,成穗率高 ,产量最高。比相同移栽密度T7(A3 B1 )、T9(A3 B3 )分别增产 6.73 %和 7.42 % ,比相同施肥方法T2 (A1 B2 )、T5(A2 B2 )增产 12 .2 2 %和 13 .90 %。  相似文献   
152.
在开花期,通过剪去1/2左右颖花和剑叶以下叶片来改变库/源比,研究了改变库/源比对二系稻N31s/P40(F_1)剑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及的DA含量,光合同化物从剑叶的输出和在稻穗中的积累,茎鞘中糖含量的变化的影响。处理后7d的光合速率差异明显,去1/2颖花量的降低光合速率,而剪叶的则提高光合速率,但处理14d后则处理间无差异。剑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因此,改变库/源比并不影响二系稻N3IS/P40剑叶的衰老行为。但是,改变库/源比后茎鞘糖含量的变化差异明显。疏花的茎鞘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而剪叶处理的则低于对照。淀粉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剪叶提高乳熟期剑叶光合同化物在穗中的分配,疏花则降低在穗中的分配,但疏花提高了光合同化物在茎鞘中的分配。  相似文献   
153.
选用Ⅱ优明86作中稻蓄留再生稻栽培,研究其物质生产、吸肥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Ⅱ优明86作中稻蓄留再生稻栽培,是一个主季生物量大、穗大粒多粒重、产量高且再生能力强的组合,适合在江西省双季稻区作再生稻种植。要发挥其高产特性,全生育期需保证供纯N 400 kg/hm2。生产100 kg稻谷,主季约需供N2.83 kg,再生稻2.11 kg。本试验条件下,基蘖肥占40%施N 108 kg/hm2、穗粒肥占60%施N 162 kg/hm2较合适;促芽肥以收割前10 d施下为好,促苗肥宜在主季收割后越早施用越好。  相似文献   
154.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中早22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超级早稻中早22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栽插密度组合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及其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在中、低施氮水平下,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很小,而在高氮水平下,适当降低密度有利高产.在0~195 kg/hm<'2>施氮范围内,有效穗数、生物产量、产量、氮素积累总量、最高茎蘖...  相似文献   
155.
高温胁迫对不同早稻品种胚乳淀粉合成酶类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高温胁迫对水稻胚乳灌浆影响的酶学生理特征。【方法】选用水稻耐热型品种082、农大228和热敏感品种协青早B、茉莉占,采用高温胁迫与常温对比试验方法,研究灌浆前期高温对胚乳淀粉合成酶类活性及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胚乳淀粉合成酶活性高峰出现在花后9~12 d。高峰期间及之前,胚乳SS、AGPase、SSS和Q酶受高温影响活性上升,高峰之后,除Q酶外,均较对照下降,耐热品种胚乳淀粉合成酶类活性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热敏感品种。高温影响淀粉积累速率与AGPase、SSS、SS和R酶活性相关显著。【结论】不同水稻品种胚乳淀粉合成酶对高温的感应存在差异,AGPase、SSS、SS和R酶是高温影响淀粉积累速率的关键酶。高温影响直链淀粉含量下降与Q酶活性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6.
优质早稻不同类型肥料全层施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选用生物有机肥、BB肥、尿素、氯化钾、钙镁磷肥等肥源 ,对优质早稻香两优 6 8采用 3种施肥方式 (一次性全层施肥 ;全层深施基肥 ,中后期补施穗肥 ;传统的分期施肥 )进行施用效应研究 ,结果表明 :一次性全层施肥和全层深施基肥、中后期补施穗肥对早稻均能早生快发 ,干物质积累量大 ,尤其是全层深施基肥 ,中后期补施穗肥中的T5早稻 ,中后期长势稳健 ,营养水平好 ,LAI下降缓慢 ,总吸氮量大 ,肥料利用率和产量高 ,千粒重、成穗率较一次性全层施肥明显提高。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表明 :T5、T2 两处理与其他处理产量有显著差异 ,说明用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化肥作基肥一次性全层施用能增产 ,但如果后期补施氮肥作穗肥 ,增产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57.
总结和分析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中“江西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分项,江西农业大学负责的余干、进贤、都昌、南城和奉新五个县实施的关键措施和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8.
作物收获指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收获指数(HI)反映了作物群体光合同化物转化为经济产品的能力,是评价作物品种产量水平和栽培成效的重要指标。随着作物新品种的定向选育和栽培措施的不断改善,禾谷类作物的收获指数已由过去的0.3左右提高到现在的0.4~0.5,有的甚至达到了0.6。HI有着较高的遗传力,同时也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作物光合特性、输导组织的结构、穗部性状、N素水平以及水分等都对HI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9.
不同机插条件下双季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干物质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不同生育期早、晚稻品种各8个,探讨机插秧条件下生育期表现、以及产量和物质生产力,为双季机插稻适宜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插秧机型对生育期没有影响。早稻品种生育进程差异表现在营养生长阶段。生育期较长的品种营养生长期较长,幼穗分化较晚;不同品种穗分化和发育期、籽粒灌浆期差异小。晚稻品种生育进程的差异表现在营养生长阶段和抽穗后的灌浆结实期。晚稻品种的营养生长期较短,灌浆结实期较长。早稻生育期112 d以下、晚稻120 d左右的品种为机插宜栽品种。机插稻谷产量、干物质总产量与生育期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早稻分别为0.573 0**和0.668 0**,晚稻分别为0.737 8***和0.582 8**。相同生育期品种,稻谷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存在差异。稻谷产量与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日生产能力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随着生育进程推进提高。要获取双季稻机插高产,在选择适宜生育期品种的前提下,早稻品种应前期和全生育期干物质日生产力高,晚稻品种应后期干物质日生产力和全生育期干物质日生产力高。双季稻宽窄行机插优于等行机插。  相似文献   
160.
江西双季稻主要种植方式及其配套栽培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江西双季水稻的发展、种植方式的演变与现状,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双季水稻产量与效益进行了分析。基于江西双季水稻种植方式多样化的现状,针对手插,抛秧,机插,免耕抛秧,直播和再生稻等不同种植方式,分别提出了适宜不同稻区的双季超级稻品种及高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