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1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1篇
  7篇
综合类   13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偏最小二乘回归在Hyperion影像叶面积指数繁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一个重要的森林结构参数指标,遥感技术被认为是区域LAI反演的有效手段。现有遥感反演模型多以单变量的曲线估计及线性回归模型为主,模型的通用性、建模精度以及植被指数的选择上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论文以攸县黄丰桥林场为研究区,Hyperion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等13个因子,利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开展130个样地(60 m×60 m)的叶面积指数测量,选用变量投影重要性(VIP)指标、变量解释能力及变量权重作为变量筛选的依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植被指数与实测样地的回归模型,开展叶面积指数反演并制图。研究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在LAI反演中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其中以6个植被因子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精度最高,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1;LAI与植被指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RVI与LAI的相关性最大;残差分析表明,反演模型的自变量个数选取以4~6个为宜。  相似文献   
152.
洞庭湖水系鳜遗传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采自洞庭湖水系6个地理位置(湘江常宁、沅江洪江、沅江桃源、澧水石门、洞庭湖万子湖和南岳坡)共100尾鳜(Siniperca chuatsi)的线粒体Cyt b基因DNA序列。结果显示:1 140 bp的Cyt b基因共检测到55个变异位点,100个样本得到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777±0.033和0.019 70±0.000 74。洞庭湖的万子湖和南岳坡2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湘江常宁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显示:FST=0.098 03(P>0.05),9.8%的变异来自群体间,91.2%的变异来自群体内。除常宁群体分化显著外,其它群体没有出现明显遗传分化(两两之间FST在-0.065~0.024之间)。  相似文献   
153.
长江河口区渔业水域水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2011年长江河口区渔业水域水质的监测结果,分析了各水质参数的年际变化,在对各水质参数进行污染指数计算的基础上,应用水质综合评价模式,对该水域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该水域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程度较重,主要污染指标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该水域属典型的有机型与富营养化污染类型。  相似文献   
154.
移土法防治根结线虫效果及对土壤养分和黄瓜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有效防治根结线虫,采用室内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移土法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的效果以及对温室土壤养分和黄瓜生长发育的效应。结果表明,移土处理后第2年2月、3月、4月的防效分别为100%、80.5%和69.6%;危害高峰期和清园时间较对照区推迟30~40d,全生育期累计产量增加24.9%。0~20cm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降低,其中速效钾、速效磷、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20.8%、61.9%、50.3%、63.4%。因此,在其他措施难以实施的地区,移土法不失为防治根结线虫的一项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5.
陕西设施蔬菜主栽品种对根结线虫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自然接种方式,开展陕西设施蔬菜主要栽培品种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yne incognita)的抗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黄瓜、南瓜和茄子主要栽培品种根结率均大于85%,表现为高度感病;辣椒、番茄、圣女果主要栽培品种中的日本朝天椒、早美、千禧、奥妮娜、春桃和尼瑞萨-1420表现为免疫,22号尖椒、鑫禧表现为抗病,津研19号、津椒5号、明泽3号、圣玛丽203、明泽81、圣玛丽新四号和金千禧表现为比较感病;其他品种表现为感病。抗性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番茄和圣女果抗病和免疫的品种,无性繁殖体抗病性表现稳定,芽扦插3个茬次,发病率、根结率和发病程度均没有变化,而有性繁殖随着繁殖世代的增加,发病率、根结率和发病程度均依次提高。辣椒抗病和免疫品种有性繁殖体抗病性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56.
为明确枣树食芽象甲种群动态及田间分布特点,为田间准确测报及防治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定点调查了食芽象甲的数量变化和田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关中地区食芽象甲羽化初期比榆林地区早10 d左右,其中在阎良区北冯村,食芽象甲羽化初期为4月5日,佳县小会坪村和清涧县李家崖村为4月15日。从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来看,食芽象甲幼虫在0~19 cm均有分布,3月份以前各龄期幼虫集中分布于8~15 cm土壤中,3月份以后随着气温升高,其分布向0~3 cm土表上层迁移并化蛹;从水平分布来看,随着树龄的增加,分布在枣树主干周围的食芽象甲幼虫数量显著在增加,主要集中在距离主干0~100 cm内,占到总虫口量的77.78%;从食芽象甲田间羽化与枣芽萌发率之间的关系来看,枣树平均萌芽率达到50%时,枣食芽象甲成虫开始上树为害;不同地形食芽象甲虫口密度以山地显著高于滩地,阳坡高于阴坡,树冠阳面高于阴面。  相似文献   
157.
以野生鹿药(Smilacina japonica A.Gray)的根茎及根为对象,研究了鹿药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并测定了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水为提取剂,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g∶mL),温度30℃,超声时间20 min。多糖含量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葡萄糖为对照品,最大吸收波长490 nm,回归方程为A=13.049C+0.003 7,r=0.999 8,该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加样回收率、稳定性的RSD分别为3.80%、4.43%、0.04%、0.16%。采用最佳工艺提取和含量测定,测得鹿药中多糖含量为(23.79±0.02)%。  相似文献   
158.
拟建立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甲基睾酮残留量的方法。样品在加入无水硫酸镁后用乙腈均质提取,提取液经N-丙基乙二胺(N-propylethane-1,2-diamine,简称PSA)和C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甲基睾酮在1~200 n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为0.5μg/kg,定量限为1.0μg/kg。对罗非鱼、中华鳖、凡纳滨对虾进行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2.4%~96.3%,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6.98%。本方法简单、高效、灵敏、重复性好,适用于水产品中甲基睾酮的快速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59.
本研究选取宁夏银川市贺兰山农牧场苜蓿地及苜蓿-玉米、苜蓿-小麦、苜蓿-防护林、苜蓿-休闲地4种邻作边缘带,用陷阱法对步甲科昆虫种类和个体数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地表步甲昆虫的物种组成与数量、多样性以及季节迁移动态。调查共采集步甲昆虫9239头,21种。其中毛青步甲(Chlaenius pallipes)、谷婪步甲(Harpaluscal ceatus)、彩角青步甲(Chlaenius touzalini)分别占总个体数的41.17%,18.77%,17.07%,为该地区的优势种类。分析表明,4种邻作型的苜蓿边缘地步甲丰富度为防护林-苜蓿边缘地>小麦-苜蓿边缘地=玉米-苜蓿边缘地>休闲地-苜蓿边缘地;多样性为小麦-苜蓿边缘地>防护林-苜蓿边缘地>玉米-苜蓿边缘地>休闲地-苜蓿边缘地;小麦-苜蓿边缘地的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为最高。苜蓿边缘地与相邻作物边缘地步甲群落多样性比较,前者的步甲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后者。地表步甲种群在苜蓿田边缘带与相邻作物田边缘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季节迁移,其迁移动态的程度受不同邻作作物类型、苜蓿刈割及灌水等农事操作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0.
杀虫剂对烟粉虱传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探讨通过化学药剂防治烟粉虱控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感病品种‘圣帝’为材料,在烟粉虱密度较低(三叶每株15头左右)和较高(三叶每株60头左右)的大棚中,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3种杀虫剂,采用间隔3 d和6 d施药频率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传播媒介烟粉虱进行灭杀,调查烟粉虱虫口减退率、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率、番茄带毒率的变化。结果发现,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3种杀虫剂在药后24 h能够有效降低烟粉虱的虫口密度,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0.2%、84.8%和83.9%,但在药后72 h的虫口减退率分别降低至12.5%、22.8%和23.5%,烟粉虱种群迅速恢复。杀虫剂施药后第6天,番茄植株带毒率即可达到100%,第18天植株出现症状。药剂处理与对照组番茄植株的番茄产量及全株生物量也无显著差异;抗病品种的产量及全株生物量显著高于药剂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烟粉虱具有极强的传毒能力和繁殖能力,在整个生命周期能够持久性获毒、传毒,单纯采取化学药剂防治不但无法实现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有效防控,还会增加种植者的经济负担和工作量,生产中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结合调整定植期、防虫网与黄板阻诱联用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