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篇
  36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7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分别设对照(N0)、1.5 g·m-2(N15)、3.0 g·m-2(N30)、5.0 g·m-2(N50)、10.0 g·m-2(N100)、15.0 g·m-2(N150)、20.0 g·m-2(N200)和30g·m-2(N300)(不包括大气沉降的氮量)8个氮素(NH4NO3)梯度和模拟夏季增加降水100 mm的水分添加交互试验,研究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草原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有显著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相反,土壤pH值呈降低的趋势。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多酚氧化酶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有显著影响,高氮处理(N150、N200和N300)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碳含量,微生物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水分添加能够减缓氮素添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提高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草原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间关系密切,过氧化氢酶与全氮、总有机碳、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多酚氧化酶与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呈显著负相关。微生物量氮含量与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多酚氧化酶呈负相关;微生物量碳与过氧化氢酶呈负相关,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2.
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养分添加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揭示养分添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iolog-Eco技术,研究了在无养分添加对照(CK)和7种不同氮磷钾养分添加方式(单养分添加:N、P、K,不同组合添加:PK、NK、NP、NPK)下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养分添加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单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值从高到低依次为NPPNPKNKNCKKPK。(2)含磷添加处理(PK除外,NP、P、NPK)和含氮添加处理(N、NK)的丰富度指数H均显著高于CK、K、PK,而均匀度指数E和优势度指数D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K、K、PK、NK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方式相似,而NP、P和N、NPK分别具有不同的碳源利用方式。据此可知,NP、P、NPK、N养分添加方式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3.
肥料配施方式对棉花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sGK321及其亲本常规棉石远321为研究对象,设置了6个不同的施肥处理,比较分析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和非转基因亲本棉根际土壤酶活性(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速效养分(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的变化,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棉花种植120 d时,与亲本常规棉相比,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根际土壤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00%有机肥试验条件下均显著高于亲本常规棉。而在土壤硝态氮含量上,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与亲本常规棉之间的差异随着有机肥配施量的增加而减小;除了对照和50%的有机肥、50%的尿素试验条件外,其他处理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与亲本常规棉相比,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4.
牧草青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牧区一方面草地退化,畜草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传统的牧草调制方法由于收获和保存不当浪费严重,据统计每年牧草损失占收获量的32%~55%,其中凋落损失12%~20%,雨淋损失5%~10%,呼吸损失10%~15%,发酵过程损失5%~10%。牧草营养成份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冬春季节凉水+干草(有的是雪+干草)的现状是牲畜“冬瘦、春乏”的实质。因此,寻求好的收获及保存方法,是牧区实践提出的主要课题之一。牧草青贮是密封状态下贮存青绿牧草的保鲜工艺,能够保存青绿牧草中大部分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水分及多种家畜必…  相似文献   
105.
呼伦贝尔盟秸秆现状状及其饲用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呼伦贝尔盟秸秆资源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秸秆资源饲用开发利用的途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6.
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线虫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评价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种植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大田条件下分别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s GK321、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双Bt抗虫棉)和转Cry1Ac+Epsps基因棉(抗虫抗除草剂棉)及常规棉石远321的土壤线虫数量、营养类群组成和生态指数。结果表明,与石远321相比,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的土壤线虫数量无显著差异。土壤中共鉴定出20科、36属土壤线虫,包括10属植物寄生线虫、10属食细菌线虫、5属食真菌线虫和11属杂食/捕食性线虫。其中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真头叶属(Eucephalobu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板唇属(Chiloplacus)、绕线属(Plectus)和原杆属(Protorhabditis)为优势属。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和石远321种植下土壤线虫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λ)、丰富度指数(SR)和成熟度指数(MI、PPI)均无显著差异,只有双Bt抗虫棉土壤线虫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差异。说明大田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7.
对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农业主导产业的定义、特征及其认定的前提和条件进行了分析。借鉴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主导产业的选择原理,结合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总结了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对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8.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草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草原退化、沙化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农牧民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为此.呼伦贝尔市草业应以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为契机,以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为目的,强力推进草业生产,“十五”期间,重点实现六大突破、建设六大示范区、推广六项生产技术、实施六大保障措施、开发十个牧草新品种、培育一个草产品大市场,力争在短时间内恢复和改善呼伦贝尔市草原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9.
粮草混播改良退化草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草混播即保护播种,指种植多年生牧草时,混播一些粮食或油料作物。根据粮食或油料作物和牧草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利用粮食或油料作物一年生,具有生长速度快,当年就可利用特点。既解决了粮食或油料作物与牧草在生长之中相互争夺生长空间、水分、土壤养分的矛盾,又使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提高,效益增加。1 适于粮草混播的草地和土壤条件1.1 实行粮草混播的草地为中度———重度退化,可食牧草产量为正常草地的60%以下,杂类草比重占60%以上。1.2 草地坡度在10°以下,有效土层厚度50cm以上,林木郁闭度低于0.1%。1.3 …  相似文献   
110.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施氮模拟氮沉降增加,设置N0,N50,N100,N200,N300(0,50,100,200,300 kg N·hm-2·年-1)5个氮添加水平,研究不同氮添加水平变化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N0相比,N50、N100、N200和N300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N100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组分比例,显著提高了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N200和N300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组分比例,显著降低了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可溶性有机碳分配比例、微生物量碳分配比例、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在未来氮沉降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碳库质量可能会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