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9篇
基础科学   1篇
  19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济谷20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达到45 kg/hm2时,增施P2O560~90 kg/hm2、K2O 30~90 kg/hm2、有机肥450~900 kg/hm2可显著地提高谷子的产量,较不施有机肥处理谷子产量增加200~400 kg/hm2,增产率3.23%~6.45%;增施有机肥可提高蛋白质含量2.8~6.1 g/100 g,提高粗淀粉含量15~49 g/kg、粗脂肪含量6.5~9.2 g/kg、赖氨酸含量0.7~1.6 g/kg。  相似文献   
32.
<正>引言PDA个人数字助理,又称掌上电脑,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功能强大等优点。由于其具有实时通讯定位(集成GPS)、可扩展性、软件可开发等特性,近几年已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在林业  相似文献   
33.
为给我国旱地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18 — 2020年在陇东黄土高原雨养区冬小麦田设置夏闲期种植绿肥和不同施氮量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N2O和CH4排放通量,计算N2O和CH4累积排放量等指标,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N2O和CH4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个轮作周期内,不同处理的N2O排放峰主要出现在冬小麦播种施肥后,峰值范围平均11.24~31.85 μg N2O-N/(m2·h)。土壤CH4排放无明显峰谷变化趋势,而围绕着零值上下波动,变化范围-46.8~24.5 μg CH4-C/(m2·h)。与休闲-冬小麦处理相比,麦黑豆-冬小麦轮作处理在绿肥填闲期和冬小麦生长期土壤N2O累积排放分别显著增加了26.8%~44.2%和6.2%~52.3%,土壤CH4累积吸收分别显著减少了7.9%~76.3%和4.0%~28.4%。可见,豆科绿肥填闲种植可增加土壤N2O排放,减少土壤CH4的吸收。  相似文献   
34.
覆盖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越冬期间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旱地冬小麦适宜覆盖栽培方式,通过微型温度记录仪连续观测越冬期间冬小麦田10和20 cm深度土壤温度的变化,比较旱地秸秆覆盖(SM)、地膜覆盖(FM)、垄沟模式(CM)和无覆盖模式(CK)的麦田土壤温度效应。结果表明,整个越冬期间所有覆盖处理的土壤日均温显著升高,总体增幅表现为CM>FM>SM。越冬后期(2月1日-2月20日)土壤温度变化与总体趋势差异明显,FM的增温幅度大于CM;与CK相比,SM的土壤日均温显著降低,具体表现在温度昼夜变化上,其中10 cm土层温度除在8:00-11:00升高外,其他时间降低,20 cm土层温度均下降(10∶00-14∶00差异不显著)。越冬前期,覆盖栽培10 cm土层的增温值均高于20 cm土层,越冬中期以后则相反(越冬后期土层间增温值差异显著)。SM的土壤日最高温度相对于CK没有变化或者显著降低,而日最低温度则提高,因此降低了土壤温度日较差;CM的土壤日最高温度在越冬后期降低,而在越冬中前期升高,而且土壤日最低温度也升高且增幅更大,因此土壤温度变幅显著降低;FM同时提高了土壤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最终没有显著改变土壤温度变幅。  相似文献   
35.
1982年1月18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共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中有“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1994年,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以独特的风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后,遗产周边森林被定位为公益性经营,  相似文献   
36.
配方施肥对洋葱品质及产量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甘肃省河西灌区的洋葱主栽区张掖市甘州区,以洋葱品种金美为指示品种,研究了洋葱配方复合肥+洋葱配方水溶肥不同用量配合施用对洋葱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配方肥的纯养分总量为对照常规施肥纯养分总量(施肥纯养分总量757.5 kg/hm~2,其中N 250.5 kg/hm~2、P2O5409.5 kg/hm~2、K2O 97.5 kg/hm~2)的90%~110%时,洋葱折合产量较对照常规施肥增产9.1%~21.3%,株高较对照常规施肥增高3.67~12.00 cm,假茎粗较对照常规施肥增粗0.02~0.11 cm,单球重较对照常规施肥增重20.92~42.83 g,纯收益较对照常规施肥增加8973~19 901元/hm2,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常规施肥增加0.43~0.68百分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对照常规施肥增加0.32~0.58百分点,Vc含量较对照常规施肥增加0.98~3.83 m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对照常规施肥增加0.2~1.48百分点。配方施肥的纯养分总量为对照常规施肥纯养分总量的80%~90%时,洋葱折合产量、株高、假茎粗、单球重、纯收益、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常规施肥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7.
施氮对带田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西一熟制灌区4种主要栽培模式施氮效应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灌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增施氮肥,以玉米+甘蓝带田的产量增幅最大。同种作物的间套方式不同,产量间有差异。在相同条件下,在玉米+甘蓝间作模式中,玉米当量面积产量分别较小麦+玉米、玉米+蚕豆间作模式中的玉米当量面积产量高。在灌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施氮肥明显地提高了作物的灌水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以玉米+甘蓝间作模式灌水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38.
长期秸秆覆盖条件下施氮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9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不覆盖和秸秆覆盖4 500 kg·hm~(-2))和施氮量(0、75、150、225、300 kg·hm~(-2))对冬小麦群体动态、产量三要素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显著降低冬小麦越冬期分蘖数和春季总茎数,越冬期分蘖数最多降低24%,春季总茎数最大降幅为40.7%;秸秆覆盖导致单位面积穗数减少,平均降幅5.6%,但穗粒数有增加趋势,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与无覆盖相比,秸秆覆盖的冬小麦籽粒产量略有降低。无论秸秆覆盖与否,小麦越冬期分蘖数、春季总茎数以及单位面积穗数均与施氮量呈抛物线的关系,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千粒重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施用氮肥使小麦籽粒产量最高增幅接近70%;在供试条件下,秸秆覆盖无增产效应。相比秸秆覆盖,同样小麦产量水平下,常规栽培需氮肥较少。  相似文献   
39.
不同覆盖模式下夏玉米田间土壤温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旱地夏玉米在穗期和花粒期在不同覆盖模式下田间土壤的温度效应.采用微型温度纪录仪连续24 h观测,获得了夏玉米田间10 cm和20 cm深度土壤温度的系统数据.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日平均温度来看,10 cm土壤的温度变化与气温趋势相一致,但是20 cm土壤的温度变化与气温相比,要延迟4-6日;从24h的温度变化来看,10 cm土壤的温度变化趋势与气温相比推迟1-2h,而20 cm土壤的温度变化则要延迟3-4h.②相对于无覆盖来说,地膜覆盖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尤其表现在拔节期和收获期.而秸秆覆盖在平均气温较高时降低了土壤的温度,但是在气温下降时又提高了土壤温度.从整个生育期来看,地膜覆盖>秸秆覆盖.③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均降低土壤昼夜温差,同时降低了土壤的变温速率.  相似文献   
40.
补充灌水对旱地秸秆覆盖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兰天26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秸秆覆盖条件下不同灌水时期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有无秸秆覆盖,拔节期补充灌水对小麦产量有重要的作用。无覆盖条件下,拔节期灌水的折合产量为5 134.5 kg/hm~2,比不灌水、越冬期灌水、灌浆期灌水分别高11.2%、25.9%、25.8%;秸秆覆盖条件下,拔节期灌水的折合产量为5 331.4 kg/hm~2,比不灌水、越冬期灌水、灌浆期灌水分别高20.3%、39.1%、22.3%。灌浆期灌水时,秸秆覆盖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生育期无补充灌水或灌浆期补充灌水时,秸秆覆盖可降低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