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胡麻籽粒产量、籽粒含油率、油脂产量及其亚麻酸、亚油酸含量、经济纯收入等目标性状与播量、播期、有机肥施用量、施氮量、施磷量等栽培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寻优,得出了一套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优化方案和三套高产栽培优化方案。在试验地的气候和生产条件下,胡麻适期早播是关键,注重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合理施用氮肥可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
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水分及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田间试验证实:旱地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中,秋季全膜双垄覆膜方式效果最好,早春全膜双垄覆膜次之。马铃薯播种至块茎膨大期,0~20 cm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膜双垄较常规播期半膜平覆提高2.60%~5.30%;早春全膜双垄覆膜较常规播期半膜平覆提高2.06%~4.62%;播期全膜双垄覆膜比播期常规半膜平覆提高1.70%~3.25%。播种至块茎膨大期,1 m土壤贮水量,秋季全膜双垄覆膜较常规播期半膜平覆增加22.62~49.70 mm;早春全膜双垄覆膜较常规播期半膜平覆增加16.70~32.85mm;播期全膜双垄覆膜比播期常规半膜平覆增加11.83~19.57 mm。由于3种全膜双垄覆膜比常规播期半膜平覆显著提高了土壤抑蒸保墒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因干旱无法播种出苗的困难,增加了马铃薯块茎形成期、膨大期对水分需求的保证率,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水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秋季全膜双垄覆膜、早春全膜双垄覆膜、播期全膜双垄覆膜的降水利用率分别达88.17%、84.44%、83.06%,比常规播期半膜平覆分别提高16.23%、12.50%、9.31%;产量比常规播期半膜平覆分别增加55.90%、45.17%、32.65%;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比常规播期半膜平覆提高27.38%、23.78%、14.90%;经济效益比常规播期半膜平覆分别提高137.30%、118.20%、64.99%。  相似文献   
23.
秋覆膜条件下旱地马铃薯补灌时期与适宜补灌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秋覆膜条件下马铃薯的水分亏缺补偿效应,2009年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布点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补灌相同水量,以块茎形成期补灌的增产效果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其次为块茎增长期;在同一生育时期补灌不同水量,以9 kg/株补灌量的鲜薯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其次为8 kg/株补灌量。由此说明,秋覆膜条件下马铃薯最佳补灌时期为块茎形成期,适宜补灌量为8~9 kg/株。  相似文献   
24.
宁南山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3个有代表性的气候年份(1981-1983年),6种地区类型,两种肥力条件下对宁夏南部山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糜子和谷子的生产力和水分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当前粮食作物平均生产水平为亩产75公斤,蒸腾蒸发量(ET)280mm,水分利用率(WUE)0.27,作物对土壤储水利用程度为53.3%。提高土壤肥力可显著提高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和利用程度。根据试验资料,预测了该地区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讨论了3种作物对气候、土地的适应能力及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25.
豌豆套种马铃薯的生态效应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宁南山区位于黄土高原西部。马铃薯在当地传统种植方式是夏播秋收,一年一熟。近年来,随着以充分利用种一季有余、二季不足的光、热资源为目标的种植制度改革,马铃薯与夏作物(春播夏收)套种发展迅速。其中豌豆套种马铃薯不仅可延长作物生长季节,改善作物田间构型,从而增进光、温、水、气、土等自然资源时间水平和空间立体利用效率,提高自然及人工辅助能量转化效率,扩  相似文献   
26.
宁南山区"三料"奇缺,生态环境脆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发展农、牧、能源一体化立体农业使养殖业、种植业、生态、新农村建设四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构建"天人合一"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27.
旱作小麦覆膜穴播栽培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试验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对旱作小麦覆膜穴播栽培的土壤学、生物学经济学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覆膜穴相对露地条播、苗期覆盖、露地穴播等其它栽培方式,麦田土壤水分保持性能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增加;  相似文献   
28.
不同幅宽小麦套种玉米对种群生态关系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改小麦套种玉米的传统窄幅模式为中、宽幅模式,在玉米株高与小麦株高持平前,小麦带光照略增强,玉米带光湿环境显著改善,平均透光率增加11.0%-11.5%,叶温提高0.4℃;当玉米株高超过小麦株高后对小麦的遮荫影响加重。中幅、宽幅套种均可改善小麦和玉米的营养生长状况,促进小麦幼穗和玉米果穗分化,但一定程度影响了两作粒重的提高。随套种幅宽的增加,小麦单元产量下降13.89%-22.58%,玉米单元和两作整体产量分别提高30.00%-37.715和11.47%-12.26%,系统的产量稳定指数降低0.0125-0.0338。  相似文献   
29.
30.
经过1997—2002年对引黄灌区冬麦北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面积已达7.18万亩,冬麦在纯春麦区大面积种植获得了成功,平均单产达376.9kg,较之春麦增产39.3kg,增长11.6%,正常年份单产在400kg以上,冬麦栽培及套复种技术体系基本成熟,利用冬麦的提前成熟收获充分挖掘了套复种粮、油、饲、菜等作物的增产潜力,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