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篇
  111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61.
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 ,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 (温度、CO2 、水分、施肥等 )对籽粒苋生长发育及其富钾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籽粒苋在籽粒苋生长期内 ,以 7月 12日和 2 2日播种的籽粒苋 (日均温为 2 6.9~ 2 6.2℃ )生长最好 ,相应的植株含钾量也最高。 (2 )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 10 0 0 μl/L时 ,籽粒苋的平均株高、单株平均鲜重和植株平均含钾量 (K2 O)较对照均有显著增加。 (3 )土壤水分条件以田间持水量对籽粒苋生长最为合适 ,低于田间持水量则影响植株对钾的吸收。 (4 )籽粒苋属于在多钾、缺钾土壤上 ,吸钾能力强的植物类型 ,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籽粒苋植株的含钾量  相似文献   
162.
籽粒苋不同富钾基因型根际钾营养与根系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缺钾土培和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籽粒苋不同基因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钾含量的变化,以及根际微生物数量、根系主要分泌物、根系质子分泌量和根系CEC的变化。结果表明,籽粒苋根际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且在根际形成钾的相对富集区,富钾基因型R104和K12根际钾的富集能力明显高于一般基因型;籽粒苋根际土壤的全钾含量却低于非根际土壤,富钾基因型的降低幅度大于一般基因型。富钾基因型根际微生物数量和根系分泌能力显著高于一般基因型,且根际细菌和真菌数量与主要根系分泌物的分泌量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富钾基因型R104和K12根系CEC和H 分泌量高于一般基因型M9和Cr047,而相同基因型内各品种间的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3.
 籽粒苋是一种富钾植物,同时也是一种生物量很大的绿肥和营养价值较高的保健类植物。笔者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籽粒苋的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基础、富钾机理、矿质营养特点及在食品、药用、饲料、绿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籽粒苋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4.
主成分分析法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本文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对陕北干旱地区旱作耕地土壤的10个样本7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耕地质量评价的探索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第Ⅰ ̄V主成分综合携带了全部信息的94.26%,各点类聚性强。根据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划分耕地地力等级,其结果与其它评价的方法实际情况是一致的。此法步骤规范,可以避免信息的交叉和重叠,使分析结果更加清晰和有说服力,且计算简便,又便于计算机处理。主成分分析法对于土地质量评  相似文献   
165.
小黑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69个小黑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同一供N水平下,不同小黑麦品种在分蘖、抽穗和成熟期对N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考查了单株籽粒产量、地上部N积累量、地上部N收获指数、N运转率和N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①在3个时期,不同品种小黑麦对N素的吸收利用均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其中地上部N积累量和N利用效率与单株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 = 0.84,r = 0.63),是决定小黑麦经济产量的重要因子。②通过聚类分析,在供试的69个小黑麦品种中,具有较高籽粒产量、N素吸收总量和N素利用效率的共4个品种,分别为Clxt75、P1428736、P1429227和P1466703。  相似文献   
166.
小黑麦氮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小黑麦氮高效基因型育种提供依据,以31个代表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黑麦品种为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低氮和正常供氮2个处理,对小黑麦在分蘖期、拔节期和最佳刈割时期抽穗期的氮素利用效率和相关性状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黑麦的氮素利用效率在低氮和正常供氮条件下都有较大的基因型差异,并在抽穗期时变异系数达到最大(低氮条件下CV为19.07 %,正常供氮为19.50 %)。根据小黑麦在两供氮条件下不同生育期的氮素利用效率可将小黑麦分为3个类型: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氮低效利用基因型和中间类型,并由此确定氮高效利用基因型为:CIxt82、PI429186和PI429228,氮低效利用基因型为:CIxt74、CIxt75、CIxt76、PI428955、PI587238和PI587241。小黑麦株高与地上部生物量在两供氮条件下各生育期表现出氮高效利用基因型高于氮低效利用基因型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黑麦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因此,这两个植株性状可作为小黑麦氮高效利用基因型评价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7.
采用盆栽试验,以31份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黑麦品种为材料,设低氮和正常供氮2个氮素水平,探讨小黑麦子粒中铁、锰、铜、锌含量对氮素反应的品种差异及其类型。结果表明: 1)不同供氮条件下,小黑麦子粒中铁、锌含量以正常供氮显著高于低氮条件,锰、铜含量在两个供氮条件下差异不显著;相同供氮条件下,小黑麦子粒中铁、锰、铜、锌含量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变异系数为15.07 %~38.69 %。2) 铁、锰、铜、锌含量对氮素供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以各小黑麦品种子粒微量元素含量对氮素响应的敏感程度,可将其分为钝感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类型。3)相关分析表明,铁、锰含量与粒重相关性不显著,铜、锌含量与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0.44);铁、锰、铜、锌含量与子粒中含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55、0.47、0.71)。这些结果可为小黑麦营养品质有利基因的发掘和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8.
不同基因型大麦对钾的吸收、积累及分配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供钾水平的土培试验,研究了钾高效基因型大麦Sandrime和钾低效基因型大麦ACWestech对钾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在各生育期,钾高效基因型Sandrime株高和生物量均大于钾低效基因型AC Westech,根冠比小于低效基因型,但钾低效基因型缺钾症状比高效基因型严重;不同钾效率基因型大麦各器...  相似文献   
169.
在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 ,需要不断地挖掘各种土地资源的内在潜力。本文就四川省彭州市河滩地资源的环境、利用现状及其潜力开发进行了必要性、可行性和效益分析 ,指出了目前开发和利用河滩地资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0.
为揭示自然降雨条件下夏玉米生育期内黄壤坡耕地径流及磷素流失规律,采用野外径流小区观测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壤中流及其总磷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顺坡垄作径流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种耕作措施,其径流量分别为平作和横坡垄作的1.13倍和1.17倍。横坡垄作径流磷素流失总量显著低于其余两种耕作措施,其总磷流失量分别为平作和顺坡垄作的0.79倍和0.75倍。(2)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径流量呈增加的变化趋势,表现为成熟期>抽雄期>拔节期、苗期。相较于苗期,成熟期径流量增加了9.35倍,径流磷素流失量增加了12.58倍。(3)地表径流、0—20 cm土层壤中流和20—40 cm土层壤中流量分别占径流总量的78.36%,10.20%,11.44%,其磷素流失量分别占径流磷素流失量的75.10%,9.90%,15.00%。综上,研究区以地表径流为磷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且在玉米成熟期达到最大值,横坡垄作措施对于坡面产流及磷素流失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