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2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1篇
  27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湖南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2009年,在桃江病圃对湖南省部分杂交水稻主栽品种的抗稻瘟病性进行了鉴定,并以综合指数来评价其抗感水平。结果表明,供试的50个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感水平差异区分明显,无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有11个,占供试品种的22%;表现中感水平的品种有17个,占34%;表现感及高感水平的品种有22个,占44%,其中金优系列品种全部表现感病。另外,早稻品种表现中抗的比例最高,占参试早稻品种的28.57%,优于中稻与晚稻。研究还结合稻瘟病生态系分区确定了上述抗感水平不同品种的适宜推广地区,以直接指导和应用于水稻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62.
磷素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和植物体内磷素的再度转运是位于细胞原生质膜上的磷转运蛋白介导的需能主动运输过程。概述了植物吸收和转运磷素的生理特征,植物磷转运蛋白(PT)的结构、功能和PT及磷调节子Pho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以及突变体技术在植物磷吸收、转运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旨在为今后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揭示植物对磷素吸收和转运的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在前期构建的富集丰磷逆境特异表达小麦根系cDNA差减文库中,鉴定了1个SPX家族基因成员TaSPX129(GenBank登录号:EF522137)。TaSPX129的开放阅读框为1 320bp,编码一条由4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多肽链,该预测蛋白中含有植物保守的SPX基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aSPX129与大麦和二穗短柄草的SPX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推测上述基因可能具有相似的进化途径。对TaSPX129与其他植物种属中的同源蛋白进行聚类分析,该小麦SPX成员属于SPX-MFS亚家族。与丰磷对照相比,低磷处理后小麦根系中TaSPX129的表达水平下降。此外,TaSPX129对低氮和高盐逆境也明显应答,表现为根系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本研究表明,TaSPX129在转录水平上对低磷等逆境产生应答,为探索该基因介导植株抵御非生物胁迫的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4.
BP神经网络在渔船航行安全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船在海上航行时由于船体自身结构或者海面风浪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时常处于潜在的威胁当中。为了研究渔船在海洋环境中可能会遭受的风险,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对渔船吨位、发动机功率、渔船材质、渔船船龄以及渔船所处海面风等级、海面浪等级等6个预警指标要素构成的渔船预警模型进行评估,最终确定渔船在海上航行时的风险等级。在构建风险预警模型中使用了400个渔船事故案例,将训练样本按照数量划分为多个级别进行验证。预警模型结果与实际值比较显示,模型的正确率为79.76%~83.62%,其中在训练样本数为测试样本数的0.75倍时,模型精度最高。研究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渔船风险预警模型的评估结果与渔船实际事故状态基本相符。该模型的建立为渔船海上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65.
小麦叶片衰老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有关小麦叶片衰老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旨在为今后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延缓叶片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进而提高小麦的光合产物积累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植株对介质中磷素的吸收及磷素在体内器官组织间的转运,是通过位于细胞质膜上的磷转运蛋白(PT)介导完成的。高亲和PT在介导植物对低磷逆境下的磷素吸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小麦中国春遗传背景的整套B染色体双端体为材料,对小麦高亲和PT基因TaPht1;4的染色体定位特征及其与低磷下小麦品种磷效率的联系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今后小麦品种磷效率分子鉴定和磷高效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培养中国春(CS)及其遗传背景B染色体组双端体幼苗。三叶期时收获各供试材料根系,提取各材料基因组DNA,通过PCR特异扩增TaPht1;4,鉴定TaPht1;4在染色体上定位。通过对各供试材料三叶期幼苗进行24 h低磷胁迫获取丰缺磷处理根叶样本,采用半定量RT-PCR及实时定量PCR分析TaPht1;4在丰缺磷下的表达。采用上述幼苗培养、丰缺磷处理和基因表达分析技术,研究不同磷吸收效率小麦品种磷效率参数和TaPht1;4表达特征。【结果】1)与CS及其他双端体材料能特异扩增目标基因不同,在3BS中未扩增到目标基因TaPht1;4;采用半定量RT-PCR和qPCR对丰、缺磷下CS和各双端体根、叶中TaPht1;4的表达研究表明,丰磷下各供试材料根、叶中均检测不到TaPht1;4表达,缺磷下各供试材料叶片中也均未检测到TaPht1;4表达,但在根中除3BS未检测到TaPht1;4表达外,CS和其他双端体均具有较高的TaPht1;4表达水平。表明TaPht1;4定位在3B染色体长臂,呈低磷诱导和根系特异表达特征。2)丰磷下,3BS单株干重与CS没有差异;缺磷下,与CS相比,3BS单株干重显著降低。表明缺少TaPht1;4及所在3B染色体长臂后,植株干物质生产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这可能与因缺乏该染色体臂丧失TaPht1;4造成低磷下植株的磷素吸收能力降低密切相关。3)对丰、缺磷下不同磷吸收效率6个小麦品种TaPht1;4的表达水平以及单株干重、全磷含量、磷累积量和磷效率研究表明,缺磷下各小麦品种表现为随品种磷吸收效率提高,TaPht1;4表达水平也随之增高。表明TaPht1;4表达水平与低磷下小麦品种磷素吸收能力和干物质积累具有紧密联系。【结论】小麦高亲和PT基因TaPht1;4定位在3B长臂。低磷条件下,3BS的单株干重和磷累积量较CS显著降低。丰、缺磷下,不同磷吸收效率小麦品种TaPht1;4表达水平与植株干重和单株磷累积量密切相关。TaPht1;4能显著增强小麦在低磷下磷素吸收能力,可作为小麦品种耐低磷能力的参考分子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7.
夏玉米生长发育中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玉米杂交种叶片米合特性的研究表明,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表现形式基本相同,在叶片展开后达最大值,随后缓慢下降,后期降低迅速,而光合速率在叶片全展时即达最大值。玉米生育后期,15片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18片叶的光合速率大于其他叶片。  相似文献   
68.
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s)是生长发育信号和逆境信号诱发的钙信号的重要信号传递体,在调控植物信号转导途径中下游基因的表达、生化代谢、离子和水分跨膜运输等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植物种属CDPK的结构特点、CDPK在植株体内的分布特征、CDPK生理生化特性及生化反应调控特性、CDPK 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以及CDPK在植株体内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概述。旨在为今后牧草作物CDPK的鉴定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9.
湖南省烟草病毒病种类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2006年在湖南主要烟区进行了病毒病的调查和取样,并通过ELISA法检测,再次确定湖南烟草上存在CMV、TMV、PVY、PVX、TEV和TRSV6种病毒的感染.它们除单独侵染外,还有多种复合侵染类型.应用ELISA法检测856个样本,结果表明湖南烟草花叶病主要由CMV,TMV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70.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不同供试品种的茎叶夹角与株型特征密切相关,随着株型紧凑型增强,该参数值增大;在生育后期,不同株型玉米品种LAI各密度下大体表现为GY115较高,ND108次之,ZD958较低。随着密度增加,各品种LAI增大,紧凑型ZD958植株下位叶片的衰老速率相对减慢。供试品种群体中、下部1 d内各测定时期光截获的数量随密度增加明显减少,不同株型品种相比减小的幅度依数值大小依次为GY115,ND108和ZD958。随密度增大单株干物重降低,但以ZD958降低幅度较小,ND108次之,GY115较大。不同株型品种产量对密度的反应不同,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