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2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1篇
  27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从成熟番茄果实中分离mRNA,以Oligo(dT)为引物在AMV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ACC2cDNA第一链,以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ACC2基因,获得1.45kb的扩增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到BS质粒的EcoRV位点上,对插入片段两端进行部分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52.
用改进的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完熟水果RN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完熟水果为材料提取RNA,除了要最大限度地抑制内源RNA酶活性,严格杜绝外源RNA酶污染外,选择合适的试验材料也是试验成功的关键。选取健壮植株上发育正常的果实,剖取果皮或近果皮果肉组织,在Chomczynski硫氰酸肌一步法的基础上,进行了2次变性,反复抽提,无菌操作等技术改进,获得了满意的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53.
【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热带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及与土壤pH值、辣椒产量的关系。【方法】以"湘辣十七号"辣椒为实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化肥+秸秆还田(CFS)、化肥+有机肥(CO)、75%化肥+有机肥(TCO)、50%化肥+有机肥(HCO)、单施有机肥(OF)7种施肥处理。【结果】施用有机肥、化肥或有机肥化肥混施等施肥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及累积量,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施肥处理对0~100 cm不同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同一化肥施用量下,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降低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不同施肥处理对硝态氮在热带土壤中迁移能力影响不同,施用化肥更容易造成硝态氮在土壤中向下迁移,而合理施用有机肥或秸秆还田能够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向下迁移。此外,0~20、0~40、0~60、0~80、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与辣椒产量均具有正相关关系,且均达极显著相关(r0.6961,P0.01),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对辣椒产量具有重要影响。【结论】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秸秆可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和淋溶迁移。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从内蒙古包头市萨拉齐向日葵根围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生防细菌 S-16,拮抗试验表明,菌株S-16能够显著抑制向日葵核盘菌的菌丝生长。显微镜观察发现,核盘菌菌丝生长点附近出现明显的异常分枝和囊泡状畸形,并且在距菌株S-16一定范围内核盘菌不能形成菌核。培养基内添加1%的菌株S-16发酵滤液能够有效抑制向日葵核盘菌菌核的形成。室内生测表明,2×106 cfu/mL浓度的菌株S-16菌液在离体叶片及幼苗上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效分别为94.62%和94.21%。通过细菌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并结合API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S-16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55.
【目的】以中国春遗传背景的整套B染色体双端体为材料,鉴定磷转运蛋白基因TaPHT2;1的染色体定位特征。解析不同供磷水平下,上述材料和不同磷利用效率小麦品种该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与植株干物质生产能力和磷效率特征的联系。【方法】采用溶液培养法水培中国春(CS)及该品种遗传背景的整套B染色体组双端体和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材料。以B染色体组供试端体为材料进行TaPHT2;1 PCR扩增,鉴定TaPHT2;1在染色体上的定位。采用半定量RT-PCR及qRT-PCR技术分析B染色体组供试端体和小麦品种TaPHT2;1的表达水平。采用常规分析技术,测定供试材料单株干重和磷吸收参数。【结果】①PCR检测发现,在CS及所有供试B染色体组双端体材料中,除缺失1B长臂的1BS外,其它所有材料均能特异扩增出目标基因TaPHT2;1,表明TaPHT2;1定位在1B长臂。②丰、缺磷条件下,TaPHT2;1在CS及除1BS外双端体根、叶中的表达均表现为叶片优势表达特征,且在叶片中表达受到低磷胁迫的诱导。TaPHT2;1在根系中的表达不受低磷逆境调控。表明TaPHT2;1在介导丰磷下磷素吸收、转运及增强低磷下植株体内磷素再度调运中可能发挥重要功能。③丰磷条件下,与CS相比,1BS的单株干重和全磷含量显著降低;缺磷条件下,1BS的单株干重与CS相比也显著下降,但全磷含量增加。表明位于1B染色体长臂后的磷转运蛋白基因TaPHT2;1,对丰、缺磷条件下的植株磷素吸收、转运具有较大影响,进一步对不同供磷水平下的植株干重产生重要调控效应。④丰磷条件下,与CS相比,1BS的单株磷累积量显著增加,磷利用效率没有改变;缺磷条件下,与CS相比,1BS的单株磷累积量没有变化,磷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不同磷利用效率品种相比,丰磷条件下,随着品种磷利用效率提高,叶片中TaPHT2;1的表达水平、单株干重、全磷含量和单株磷累积量也随着增加;缺磷条件下,随着小麦品种磷利用效率提高,叶片中TaPHT2;1的表达水平、单株干重和磷利用效率也随之增高,但全磷含量呈下降趋势,单株磷累积量品种间差异较小。因此,TaPHT2;1的表达水平与小麦品种丰、缺磷条件下的磷素吸收、利用和干物质积累能力具有紧密联系。【结论】小麦磷转运蛋白基因TaPHT2;1位于1B染色体长臂。该基因通过其特定对外界供磷水平产生应答,在较大程度上调控植株的磷素吸收和利用能力,对不同供磷水平下的植株干重产生重要影响。TaPHT2;1在调控植株丰磷下磷素吸收和低磷下磷素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鉴定小麦品种磷效率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6.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小麦应答低磷胁迫的特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磷高效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采用cDNA-AFLP技术,鉴定了短期(1~6 h)、中期(12~48 h)和长期(72~144 h)低磷胁迫根系特异上、下调表达基因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共有非重复的上调ESTs 142个,下调ESTs 94个。胁迫下的前者分别含短、中和长期23、53和66个;后者分别含短、中和长期17、39和38个。对其功能比对发现,上调ESTs在功能上归属于信号转导、转录调控、代谢、逆境响应、发育、物质运输、脂类代谢和功能未知等类别,下调EST除上述类别外,还含有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等类别。部分转录因子基因(如水稻OsPTF1和拟南芥ZAT10高度同源的转录因子基因)、促分裂原激酶基因MAPK1a、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CPK1A和蛋白激酶基因(如serine/threonine kinase)、高亲和磷转运蛋白基因(PHT3和PT2)、过氧化物酶基因(如peroxidase 73)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lutathione S-transferase),受到低磷胁迫的特异增强诱导,在改善小麦植株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小麦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在分子水平上存在着植株感受低磷胁迫信号和信号转导、进一步在生理生化方面对胁迫信号产生应答等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57.
 【目的】在克隆小麦锌指蛋白基因TaZAT6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分子特征和在不同磷水平下的表达特性。【方法】通过对富集石新828不同低磷胁迫时间点特异表达基因的cDNA差减文库克隆测序,获得1锌指蛋白型转录因子基因EST。利用RT-PCR技术,在低磷处理24 h的石新828和冀7369根系中克隆了该锌指蛋白基因TaZAT6,并采用该技术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应答介质中Pi的特征。【结果】TaZAT6开放阅读框为717 bp,编码238个氨基酸残基,编码的蛋白质中含有1个保守的核定位区、2个C2H2锌指蛋白域和1个DLN保守盒。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aZAT6可能与另外2个小麦锌指蛋白基因ZAT22和ZAT23具有共同的祖先。TaZAT6的表达表现为明显的低磷诱导特性,恢复至正常磷水平下其表达降低至磷胁迫前水平。与磷低效品种冀7369相比,石新828根叶中TaZAT6具有更强应答低磷胁迫能力。小麦高亲和磷转运蛋白基因TaPT2对生长介质中Pi的响应特点与TaZAT6相似,表明TaZAT6可能参与了对TaPT2的转录调节。【结论】低磷胁迫条件下,石新828中 TaZAT6具有较强应答Pi能力,由此进一步调控下游基因表达,可能与该品种在低磷下表现磷高效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8.
水稻种子萌发后,新生器官分化和生长所需磷素主要来自于植酸酶对种子中贮存植酸及其盐类的降解.针对水稻植酸酶基因OsPHY2在萌发种子中优势表达、但其转录调控机制尚不明确的现状,本研究克隆了该基因的启动子.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该启动子中含有的顺式调控元件分析表明,该启动子中除含有RNA聚合酶结合的重要保守元件TATA盒和调...  相似文献   
59.
李小娟 《吉林农业》2011,(11):35-35
减少和消除贫困,是我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我国的扶贫方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目前,对农村扶贫问题进行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加快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0.
水稻对稻曲病抗性的分级及相应级别的产量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4个水稻品种(系)与稻曲病抗性有关的3个主要组分(病穗率、平均每穗病粒数、每千粒含病粒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用线性回归法分析衡阳具代表性的14个水稻品种产量损失率与平均每穗病粒数的关系;以中选组分用欧氏距离和最长聚类法对101个品种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平均每穗病粒数为主要抗性组分;14个品种的产量损失率与平均每穗病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