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7篇
  6篇
综合类   88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为了解不同澄清工艺对蓝莓果汁理化性状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分别研究了酶解法、吸附法和过滤法的澄清效果。结果表明,添加010%果胶酶在45℃进行1 h酶解处理可以使蓝莓果汁透光率提高,亮度L*值明显增加,且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含量也显著增高(P<005)。明胶、琼脂糖和皂土3种澄清剂都可以有效提高蓝莓果汁的透光率,其中琼脂糖添加量200 mg·L-1时所得果汁透光率可高达692%,但是明胶和皂土均会明显降低花色苷含量和红色a*值,尤其是皂土会使可溶性固形物显著降低并产生异味。精密过滤可以使蓝莓果汁透光率达到80%左右,但超滤过程中使花色苷损失约115%。  相似文献   
82.
杨梅凋萎病综合防治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伤口涂抹剂、硫酸亚铁、生物制剂、植物油助剂及综合防治技术对杨梅凋萎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修剪伤口涂抹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农药膏剂等能有效防止病菌的侵入,防效均为100%。01% ~ 04%的硫酸亚铁溶液对杨梅凋萎病的预防作用较好,防效45% ~ 88%,其中04%的硫酸亚铁溶液防效最好。好快、申嗪霉素和井冈·蜡芽菌3种生物制剂对杨梅凋萎病均有一定预防作用,防效48% ~ 55%,其中好快预防效果最好。植物油助剂怀农特能增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在盆栽试验中对杨梅凋萎病的预防和防治效果。经过3年针对性农药的合理使用,2年的综合防治,瑞安、天台和仙居的3个杨梅果园中凋萎病都得到有效控制,防效899% ~ 961%。表明综合防治技术能有效防治杨梅凋萎病。  相似文献   
83.
为提高杨梅嫁接成活率和接穗利用率,2014年开展了不同接穗长度、不同栽种时间对杨梅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杨梅嫁接后6d、12d栽种的,5--6㎝短穗嫁接的成活率达87%和88%,略低于8-12㎝长穗嫁接的89%和90%,二者差异不极显著;嫁接后6d、12d栽种的成活达87%-90%,极显著高于嫁接后1d栽种的20.2%-21%。研究认为,在嫁接后遇下雨天气,根据天气情况,在接后6d-12d内选择晴天栽种,可显著提高成活率;在接穗紧缺时采用短穗嫁接,可大大提高接穗利用率。  相似文献   
84.
叶面营养对杨梅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各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营养液(爱农氨基酸、果蔬品质改良剂、翠康钙宝)对东魁杨梅果形、产量、果面着色,以及果实硬度、各项果实品质指标、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单果质量、株产量、纵横径、果面着色、可食率、钙含量、硼含量、糖酸、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商品性、耐贮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果蔬品质改良剂的作用最明显、效果最好。喷施果蔬品质改良剂的杨梅单果质量、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一二级商品果率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7.19%、32.91%、18.75%、99.44%;果实中钙、硼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1.41%、48.00%;2~5 ℃保鲜冷库中第14天的平均霉烂果数比对照减少了38.30%。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果质量和可食率均与钙、钾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85.
杨梅园自然生草对土壤肥力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生草栽培,尤其是低矮的草类植物,是提高杨梅园土壤肥力、提升果实品质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自然生草栽培,可明显增加杨梅园植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单果重、单株产量与商品果率均明显增加,且以半自然生草栽培的杨梅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10.82%,12.12%。杨梅园自然生草栽培丰富了物种多样性、提高了土壤肥力、优化了果实品质,为杨梅果品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屋顶造地农业利用可行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浙江省不同地域多点作物屋顶造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平屋面或坡屋面造地,无论土层薄或厚,种植水生或旱生作物,直播或移栽,种植的粮油、蔬菜、瓜果、花卉等数十个品种的作物,均能获得较高产量.屋顶土地农业利用与地面土地农业利用无本质的差别,表明屋顶造地栽培作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7.
在义乌地区采用密植矮化设施栽培技术进行引种沾化冬枣试验,应用大棚搭建、树体密植矮化、疏果保果及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大棚内枣果与露天栽培相比个头略大,单粒果重、总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比露地分别高3.9%、7.6%、28.9%和0.5%。大棚枣苗定植3年后产量达到24 t·hm-2,产量比露地增加42.9%,裂果率降低27.7百分点,平均单价增加89.2%,收益增加4.51倍。  相似文献   
88.
[目的]对乌梅类杨梅四倍体种质进行鉴定分析,为杨梅育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通过染色体检测、果实外观、质量和品质等表型性状的测定,对四倍体2008X4进行鉴定。[结果]2008X4的染色体数目为32条,与‘荸荠种’(16条)相比染色体数量加倍,为四倍体材料,且在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葡萄糖、糖酸比、V_C等果实质量和品质性状上显著高于‘荸荠种’。[结论]该乌梅类四倍体材料可作为目标优株,也可为优质大果的倍性杂交育种提供亲本选择。  相似文献   
89.
为了准确判断杨梅的成熟度,本研究以白梅类水晶种和红梅类东魁为试材,分别测定连续18个采样时期的果实色差参数明度L*、红绿值a*、蓝绿值b*等,并计算色泽比a*/b*,探究了杨梅的色差变化规律及其与果实成熟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东魁的L*先缓慢增大再迅速减小,a*在转白期后迅速增大,直至稳定;水晶种L*缓慢增大直至稳定,a*基本不变。东魁和水晶种b*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经历了先变小,后迅速增大,再逐渐减小直至稳定的过程。在东魁发育的幼果期至转白期,水晶种的a*/b*与东魁的变化一致,均为由负值转变为接近于0的正值的过程;东魁在果实发育的转红期至成熟期a*/b*迅速增大直至稳定,水晶种a*/b*则呈缓慢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杨梅果实采收期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0.
2012年引进蜂蜜罐、美人指枣、伏脆蜜、沾化冬枣等4个鲜食枣品种在舟山设施栽培试种,试验结果表明,其生长、结果等综合性状良好:4个鲜食枣品种单果重为6.65~14.98 g,可食率为97.3%~98.8%,总糖含量为8.73%~19.07%,可滴定酸含量为0.26%~0.48%,VC含量为896.7~4 452.2 mg·kg-1,果肉酥脆、甜度适中、汁液多而甜、口感优良。设施栽培条件下丰产稳产,4个品种单株产量为6.84~7.63 kg,且裂果率仅为2.6%~4.5%,果实商品性好,经济效益显著,适宜在舟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