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拟茎点霉属一新种--花烛拟茎点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引致花烛叶斑病的拟茎点霉新种--花烛拟茎点霉(Phomopsis anthurii). 新种与同科植物上的蔓绿绒拟茎点霉(Phomopsis philodendri)不同,前者分生孢子梗可双分叉或簇生分枝,分生孢子为长椭圆形或长纺锤形. 新种附有中文及拉丁文描述和显微形态图. 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SCHM).  相似文献   
52.
芒果蒂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采后药剂试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芒果蒂腐病是广东省芒果贮运期仅次于炭疽病的重要病害,根据病原菌形态鉴定,培养性状,致病性测定及症状观察,蒂腐病主要是由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et Cif.,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Pat.和Phomosi mangiferae Ahmad3种真菌引起的,其中D.dominicana引起的烂果约占总蒂腐病烂果的50%,D.dominican  相似文献   
53.
两种草坪真菌性病害的鉴定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4.
广东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4~5片叶的组培香蕉苗和粉蕉苗为材料,采用伤根浸菌液的接种法对分离自番禺、中山、肇庆、珠海、顺德等地的香蕉枯萎病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同时观察了各菌株在Komada改良培养基上菌落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广东的确存在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2个小种,认为致病性测定结合Komada改良培养基上菌落形态特征是鉴定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简单、快速而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广州地区10种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培养性状比较和细胞核染色研究 ,确定分离自广州地区 10种作物上的 5 3个丝核菌菌株为立枯丝核菌 ,并对其进行了菌丝融合群测定 结果表明 ,5 3个菌株中有 30个菌株属菌丝融合群AG 1 ⅠA ,2个为AG 1 ⅠB ,4个为AG 1 ⅠC ,12个为AG 4 ,3个为AG 2 2 ⅢB ,尚有 2个菌株归属不明  相似文献   
56.
丝核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丝核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内容包括丝核菌的分类概况、菌丝融合群在丝核菌分类中的应用、丝核菌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丝核菌分类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7.
香蕉镰刀菌冠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蕉镰刀菌冠腐病由半裸镰孢(Fusarium semitectum)、串珠镰孢(F.moniliforme)、亚粘团串珠镰孢(F.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及双胞镰孢(F.dimerum)引起,其中半裸镰孢致病力最强。4种镰刀菌均由伤口侵染,香蕉在采收、包装、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机械伤是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香蕉冠腐病原镰刀菌不存在潜伏侵染。目前利用聚乙烯袋进行香蕉常温防腐保鲜,冠腐病严重发生不仅和机械伤、温度有关,而且与袋内湿度、CO_2浓度高低也有密切的关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多脂介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高脂膜水乳剂:水为1:5:1000)浸蕉梳1分钟,防效高达90—100%。  相似文献   
58.
异名 Theobroma virus 1,Marmortheobromae 等。地理分布此病在西非(加纳、象牙海岸、尼日利亚、多哥和塞拉利昂)普遍发生,斯里兰卡也发生此病,可能还有沙巴(Sabah)寄主植物虽然受感染的可可可以提供相当多的毒源,但通常认为是一种椴科(Tiliales)林木上特有的。已证实的自然入侵,除可可外,尚有吉贝 Ceiba pendendra、厚皮可乐果 Cola chlamydantha、大可乐果变近无毛变种 C gigantea var.glabrescens、  相似文献   
59.
鹅掌柴真菌病害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鉴定了广州地区鹅掌柴(Schefflera actinophylla (Endl.) Harms.)上12种真菌病害及其病原菌,以叶疫病和炭疽病危害较重。病原菌中有3个新种:鹅掌柴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schefflerae P.G.X i,P.K.Chi et Z.D.Jiang,鹅掌柴生尾孢Cercospora schefflericola P.G.Xi,P.K.Chi et Z.D.Jiang,鹅掌柴拟茎点霉Phomopsis schefflerae P.G.Xi,P.K.Chi et Z.D.Jiang和一个新组合:鹅掌柴茎点霉Phoma scheffleri (Chen) P.G.Xi et P.K.Chi。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和绘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60.
油茶软腐病近年来越趋严重,经我们试验鉴定,当年病斑上表皮组织下产生的球形分生孢子座是真正的分生孢子座,无短柄。而病斑上表生的、具短柄的分生孢子座、形状较多,具菌核特性。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的形态是最稳定的,与漆斑菌属(Myrothecium)基本相同,故将油茶伞座孢(Agaricodochium camelliae)移名为油茶漆斑菌(Myrotheciumcamelliae(Liu,Wei et Fan)P.K.Chi,wu et Lin n.com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