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2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石灰是食药用菌生产的重要辅料,研究旨在对当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使用的石灰辅料进行质量摸底,同时研究石灰在糙皮侧耳栽培中的最适添加量,达到精准指导糙皮侧耳和其他食用菌生产的目的。采用消化石灰物相分析法,对8份不同来源石灰的Ca(OH)2、CaO、CaCO3和MgO含量进行检测。同时选用7号石灰按不同比例添加至玉米芯培养料,栽培糙皮侧耳,比较各处理下菌丝生长、培养料pH变化、出菇产量情况。结果表明:仅2号、3号、7号石灰有效成分[Ca(OH)2和CaO]比例较大,其余石灰样品的CaCO3或MgO杂质含量均较高。使用有效成分占比不低于96%的石灰样品(7号)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石灰最适添加量为2%,此时培养料拌料后可达pH 9.53,堆料24 h后降至pH 7.72,经过36 h常压灭菌后下降至pH 6.35,基质中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产量最高。研究揭示石灰质量问题可能成为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重要因素,使用质量较差的石灰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甚至会造成大规模减产。因此,在食用菌生产中,对石灰辅料进行成分检测也是关键。栽培糙皮侧耳时,当石灰有效成分达到96%以上时,2%的添加量即可有效提升培养料pH抑制杂菌生长,达到糙皮侧耳最适生长pH范围,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利用珍稀食用茵茶树菇双核茵丝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以及原生质体单核菌株的筛选过程.利用培养4~6 d的茶树菇双核茵丝,以0.6 mol/mL MgSO4·7H2O作稳定荆,在溶壁酶浓度为4 0 mg/mL,温度30~32℃的摇床振荡(70 r/min)条件下进行酶解4 h,制备原生质体,然后,将原生质体在下层高渗固体培养基和上层高渗半固体培养基上再生,从该再生茵落中筛选到茶树菇单核菌株1株.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羊肚菌营养袋的原料组成与配比,以食药用菌栽培基质中常用的4种秸秆及谷壳、麦粒、麦麸,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各原料的营养组成属性,设计出9个营养袋配方进行栽培试验,比较出菇产量,得出高产营养袋原料组合为谷壳和麦粒;再以谷壳与麦粒按11种不同的重量比混合制成营养袋进行栽培试验,综合考量制作成本、出菇产量、经济效益等因素后,最终得到高产高效的羊肚菌营养袋配方(重量比)为谷壳19%、麦粒79%、石灰1%、石膏1%。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8个茯苓菌株进行菌丝生长速度、菌核产量试验研究,发现菌丝生长速度顺序为:茯苓5.528〉GIM5.37〉Pc-1〉茯苓5.157〉茯苓(ACCC:50876)〉茯苓3号〉茯苓01〉川杰1号菌株;单一菌株成活率是:茯苓5.528〉GIM5.37〉Pc-1〉茯苓3号〉其余茯苓菌株;菌株单窖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Pc-1〉GIM5.37〉茯苓5.528〉茯苓3号〉其余茯苓菌株。综合三类指标,反映出茯苓5.528、GIM5.37、Pc-1是适合于茯苓栽培开发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5.
试验比较了4个亲缘关系较远的姬菇菌株的栽培产量和商品性状。结果表明,西德33综合性状好,鲜菇产量、商品菇产量最高,S级菇和SS级菇比例最高,是目前生产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优良菌株,也可作为优质高产育种的出发菌株或亲本菌株。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猴头真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pH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考察了发酵液中多糖和蛋白质的抑菌活性,比较了不同溶剂对抑菌成分的萃取效果。结果表明,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蛋白酶不敏感,对粗多糖不敏感,正丁醇对其萃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红枫苗木林下的行间空地,结合多花黄精(简称黄精)和羊肚菌的生理特性,合理规划、科学栽种黄精,再在黄精间隙间套种羊肚菌,实现多层套种的立体高效栽培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单位土地高效益。对红枫、黄精和羊肚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相关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毛木耳油疤病是严重危害毛木耳生产的病害,又称“苕皮病”、“牛皮包”等,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流行,并日趋严重。当前四川、河南等毛木耳生产中几乎所有的毛木耳耳棚都会受到该病害的侵染,严重时耳棚内90%以上的菌袋会受到侵染。病害发生后,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发育受到阻碍,造成严重的产量降低和栽培效益下降,被称为“毛木耳生产的癌症”。长期以来,人们对该病害的研究较为欠缺,生产中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已成为当前毛木耳生产中最大的技术障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四川食用菌的资源优势、优势区域、产值产量以及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2009年~2011年连续3年跟踪调查结果,汇总了四川省食用菌科技示范县的主要栽培种类、使用品种或菌株,以及它们的来源,提出在生产第一线上存在着菌株、品种、菌种和新品种的概念混淆不清的问题,分析探讨了这4个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低温对草菇菌株碳氮利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将供试草菇菌株在 - 18℃ (± 1℃ )和 4℃ (± 1℃ )下进行低温处理 ,并在 2 5℃下将经低温处理菌株对 6种碳源和 6种氮源的利用能力与对照比较。结果表明 ,不同草菇菌株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低温使草菇菌丝复活时间延长、生长势减弱、生长速度减慢或丧失对部分氮源的利用能力。但邓庄V2 3 、DwV 1和白草菇等菌株经低温处理后 ,在部分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