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45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43篇
  30篇
综合类   304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197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正动物产地检疫委托申报制度的提出解决了长期以来由贩运户申报而产生的产地检疫申报主体不适格的问题,但在实践中如何操作并没有作统一的规定。为了明确养殖者与贩运户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提高官方兽医出证效率,本文围绕《动物产地检疫(委托)申报、承诺、核查卡》的内容设计及推动检疫申报制度落实的六项措施进行了研究。一、动物产地检疫申报委托制度的由来在我国,动物检疫是依货主申报而启动的一项行政许可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二条规  相似文献   
92.
为表达牛乳头瘤病毒1型贵州株(BPV1-GZLZ株)衣壳蛋白L1基因,采用PCR方法从贵州省六枝特区某规模化养牛场疑似病牛的皮肤肿瘤病料样品中扩增BPV1 L1基因,克隆至p MD19-T载体,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将BPV1-GZLZ株L1基因克隆于原核表达质粒p ColdⅠ中,经IPTG诱导L1蛋白表达,并对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PV1-GZLZ株L1基因核苷酸序列长为1488 bp,编码495个氨基酸,分子结构式为C2484H3884N678O737S16,理论等电点(PI)为8.68,二级结构主要包括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β-折叠为主,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 BPV1-GZLZ L1基因序列与BPV1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9.8%,处在同一遗传进化分支,且与BPV13和BPV2、BPV2-GZ01的亲缘关系较近;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的重组表达蛋白能与His单抗产生特异性反应,条带为55.6 kD左右与SDS-PAGE结果一致。研究表明,试验构建了BPV1-GZLZ株L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93.
张海  方英  徐春志  景书灏  杨峰  陈红  袁翠霞 《养猪》2019,(3):105-107
为了解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猪源沙门氏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也为进一步研究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和临床用药提供资料,利用K-B法检测了6株猪源沙门氏菌对15种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了9种常见耐药基因在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吡哌酸的耐药率最高均为100%,对头孢克洛、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从9种常见耐药基因中扩增到3种β-内酰胺类耐药、3种氨基糖苷类、2种氟喹诺酮耐药基因。研究表明,沙门氏菌极易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耐药菌株中,但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无绝对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
蔺俐仲  徐春志  方英  张海  陈红  袁翠霞  杨峰 《养猪》2019,(1):108-109
为科学评价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合理制定猪群O型口蹄疫免疫程序,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猪群母源抗体及疫苗免疫抗体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仔猪42日龄时母源抗体回落近临界值,猪群首次免疫后28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42~49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二次免疫后21~28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随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120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建议免疫程序如下:仔猪40日龄首免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首免后45 d进行二免,以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95.
为提高番茄种植过程中灌溉水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以常规膜下沟灌为对照,在塑料大棚内开展春茬番茄设施栽培3种灌溉模式筛选试验。通过综合数据比较,滴箭灌溉模式表现较好,番茄全生育期667 m~2灌溉量为270 m~3,比对照节水11%;667 m~2产量最高,为6 037 kg,且品质指标都高于其他2个处理,建议进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96.
试验旨在构建猪食欲肽2受体(porcine orexin 2 receptor,pOX2R)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探究其野生型与突变体的基础药理学活性差异。以pcDNA3.1(+)-myc/pOX2R野生型质粒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单点突变构建4种突变体:pcDNA3.1(+)-myc/pOX2R-P10S、pcDNA3.1(+)-myc/pOX2R-P11T、pcDNA3.1(+)-myc/pOX2R-V308I和pcDNA3.1(+)-myc/pOX2R-T401I,将pcDNA3.1(+)-myc/pOX2R野生型和4种突变体分别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法测定pOX2R野生型及突变体的基础活性,并检测不同浓度激动剂作用下细胞内cAMP水平,随后用内源性激动剂食欲肽A (OXA)及食欲肽B (OXB)分别对野生型及突变体进行刺激。结果显示,4个突变体构建成功,pOX2R的第10、11、308和401位氨基酸分别突变为丝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将pOX2R的野生型及4个突变体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后,野生型与突变体的基础活性值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这4个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对其受体的基础表达信号无显著影响。与野生型受体相比,突变型受体对激动剂OXB的响应无显著差异(P>0.05),而突变体P10S、P11T和T401I对激动剂OXA的响应EC50显著降低(P<0.05),其Rmax无显著差异(P>0.05)。推测第10、11和401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可能影响了激动剂OXA与受体的结合,降低了激动剂的激动效应。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体外研究pOX2R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正2017年1月贵州省某猪场的新生仔猪出现精神沉郁、消瘦、水样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为了解该猪场的疫病感染状况,根据剖检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等方法,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伪狂犬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笔者就本病例诊治过程做出总结与分析,以期为类似病例诊断做出一定的实践参考。1发病情况该猪场存栏猪约1 500头,2016年12月下旬3日龄左右哺乳仔猪约20%  相似文献   
98.
提高棉花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棉株不同节位,低温预处理,激素等条件对50个棉花品种(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 ̄8果枝上1 ̄2果的花药做材料,低温处理6d后在附加1.5mg/L 2,4-D+0.5mg/L ZT的MS培养基在培养,愈伤组织发生最好。  相似文献   
99.
为了探讨地氟病黄牛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ALP) 活性及硒铜镁田间防治效果。32 头自然生长的高氟黄牛,随机分为4 组,每组8 头,其中1 组为高氟对照组;2 组为高氟黄牛每日添加025 mg/kg 硒( 亚硒酸钠) ;3 组为高氟黄牛每日添加15 mg/kg 铜( 硫酸铜) ;(4) 组为高氟黄牛每日添加025 mg/kg 硒+ 15 mg/kg 铜+ 1 mg/kg 镁( 硫酸镁) 。另设正常对照奶黄牛各8 头,连续饲喂83d ,分别于试验的0d 、30d 、83d 采样,检测血清钙、磷和ALP。结果表明,高氟黄牛血清ALP活性高于正常对照奶黄牛,血清钙磷变化不大。添加硒铜镁于不同时间,使高氟黄牛ALP活性下降,血钙也随之降低,血磷维持正常水平,说明高氟黄牛补充硒铜镁能防治地氟病,但但不能完全阻止骨质疏松,故应同时补钙。  相似文献   
100.
旨在明确2017-2020年安徽省参试水稻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情况.用人工喷雾接种和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测得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用剪叶接菌方法测得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 表明:659个水稻品种中,48.10%表现为中感稻瘟病,其次为中抗、感、高感,表现为抗病的品种仅占1.06%,没有高抗品种.51.59%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