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2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31.
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植物群落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瑶  杜建伟  张汉尧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22-7324,7327
[目的]研究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植物群落分布规律。[方法]以云南高原地区的若干湖泊为例,探讨了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水生植被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并分析了云南高原湖泊湿地的退化现状及原因。[结果]云南高原湿地水生植物种类减少,物种多样性和生物总量下降;耐肥耐污、适应性强、繁殖快的植被易形成单优群落;一些具有代表性、对污染敏感的植被退化甚至灭绝。这反映了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水质发生变化、污染加重、水体富营养化、湿地陆地化进程加速等现象。造成云南高原湖泊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压力增加、工农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合理的开发和过度开采、水体富营养化等。[结论]该研究为高原湖泊湿地的保护、环境评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甘蔗野生近缘种具有抗病、抗虫、抗逆等潜在的有利基因,是甘蔗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DNA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在甘蔗育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对植物DNA分子标记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甘蔗及近缘种属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33.
基于摆动冲击试验的青香蕉碰撞损伤敏感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一束适收期青香蕉果穗内梳层节点、节点嵌套的内外排层、果指表面区域和冲击水平对果实碰撞损伤敏感性的影响,为后续生产处理环节中确保果指质量的针对性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嵌套、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结合单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确定显著影响果实碰撞损伤敏感性的因素及主次关系。设计和搭建摆动冲击试验台,开展果实的碰撞损伤试验。通过测量碰撞部位的损伤体积和吸收能量,计算果实的碰撞损伤敏感性(单位吸收能量下的损伤体积)。结果 嵌套试验结果表明:梳层节点对损伤敏感性无显著影响;节点嵌套的排层对其影响极显著;根据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节点嵌套排层的14个水平可分为4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果指表面区域对损伤敏感性的影响极显著,近果顶端>果指中部>近果柄端;损伤敏感性随冲击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果实碰撞损伤敏感性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冲击水平>生长位置>果指表面区域。结论 一束香蕉梳层节点嵌套的内外排层及果指表面不同区域的碰撞损伤敏感性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离鉴定云南昆明葡萄产区的葡萄酒相关酵母,为该地葡萄酿酒酵母资源的筛选及其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采自昆明官渡区三瓦村的葡萄桨果为材料,将葡萄果皮用灭菌的液体SelMed富集培养基进行培养,经稀释再培养以获得酵母单菌落,采用ITS序列分析和RFLP鉴定分离的相关菌种,并利用微卫星指纹图谱对酿酒酵母的不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云南昆明葡萄产区葡萄果皮上分离获得了207个单克隆菌落。PCR扩增和RFLP分析表明,这些单菌落分属于3个属,分别为梅奇酵母属(Metschnikowia)、红酵母属(Rhodotorula)和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其中梅奇酵母属出现频率最高,并有23个酿酒酵母单菌落。微卫星分析结果表明,23个酿酒酵母菌落分属于4个菌株,其中1个为商业菌株X5。【结论】在昆明的葡萄园中至少栖息了3个属5个种的酵母,包括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金佩梅奇酵母(Metschnikowi chrysoperlae)、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 pulcherrima)和核果梅奇酵母(Metschnikowi fructicola)等。分离到的葡萄酒相关酵母部分源于欧洲,可能随着葡萄植株被引进到昆明。  相似文献   
35.
‘Hort 16A’猕猴桃是继‘Hayward’之后的第二代猕猴桃优良品种,备受消费者青睐。其后代遗传了母本大多数的优良品质,但其遗传分化及后代优株分子标记的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将24株具有优良性状的‘Hort 16A’猕猴桃自由授粉后代,通过优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步骤建立AFLP反应体系,并利用Popgene和NTSYS分别对遗传多样性参数和个体聚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5对多态性较高的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426个AFLP标记,多态性标记424个,多态性标记百分比达到99.53%。不同优良株系在M-CAC/E-AGC引物对上均有特异性位点,这些特异位点用于申报优良品种保护。总基因多样度(Ht)为0.300 0,居群内基因多样度(Hs)为0.289 8,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30 2,基因流(Nm)为14.101 8。遗传分化系数远小于0.15,而基因流远大于4。在通过NTSYS软件聚类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1时,将24个个体分为2个大支。本研究的结果多态性比例很高,对样品的区分率达到100%,为猕猴桃AFLP分析检测提供了很大应用和指导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6.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LD2)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而且在能量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氧化还原酶,植物体内抗氧化酶在清除活性氧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调控中华猕猴桃酶活性水平从而提高抗旱性。为了探究DLD2基因在中华猕猴桃这种不耐旱树种的功能,本研究使用同源物种分析法对中华猕猴桃转录组中的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LD2)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利用网上在线分析工具分析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并预测其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核苷酸序列的开放阅读框为1 605 bp,可编码534个氨基酸,丙氨酸所占比例为9.9%、甘氨酸所占比例为9.4%以及脯氨酸所占含量为3.9%;在亲疏水性分析中得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个亲水性蛋白;跨膜结构分析中也得出该蛋白全部位于细胞膜外部,不含有跨膜结构;蛋白质motif搜索中,也得出含有氧化还原酶位点,使得该基因中酶的活性大大提高;结构域中存在Pyr_redox结构域,它属于吡啶核苷酸二硫键氧化还原酶,初步推测对中华猕猴桃能起到氧化代谢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的基因功能确证以及中华猕猴桃品种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