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50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4个香菇菌株的鉴定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谱分析两种生物学方法对24个香菇菌株进行鉴定和分类,构建树状图。结果表明:拮抗试验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可用于香菇菌株的初步分类;酯酶同工酶谱带丰富,可以完成香菇菌株的鉴定,在聚类图谱0.84的水平上24个香菇菌株可以分为10大类。  相似文献   
52.
目的:筛选栽培平菇的新型基质。方法:分析8种71份来自食用菌主产区的栽培基质的养分及含量,并评价其中5种新型基质栽培平菇的效果。结果:不同基质的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大豆秸秆、花生秧为主料栽培平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棉柴、玉米秸秆、金针菇菌渣为主料栽培平菇产量较低,应与其他原料复配改善其养分以提高平菇产量。  相似文献   
53.
对采集分离的4株野生平菇菌株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明湖2号菇形美观、生物转化率较丰5提高3.01%~3.46%,出菇期提前5~7 d,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以作为早熟品种示范推广;鲁山平1-2与国槐1号子实体偏褐色,可作为搭配品种;黄台3号出菇晚、出菇不整齐、子实体形态有变异,不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54.
55.
分别采用木瓜蛋白酶和溶壁酶降解金针菇菇根水提后的多糖,以提取还原性寡糖,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适合两种酶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降解菇根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0.5 h、酶底比为4.5%、p H值6.0、温度为35℃;溶壁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1.5 h、酶底比为2.0%、p H值5.0、温度为50℃。采用不同的酶降解金针菇多糖,其还原性寡糖的得率不同,其中,溶壁酶降解所得还原性寡糖得率为6.8768%,木瓜蛋白酶降解所得还原性寡糖得率为6.1368%。  相似文献   
56.
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采收后切除的菇根(~3 cm)为原料制备粗寡糖,研究其在10、50、100 mg/mL三种浓度下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以及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10 mg/mL粗寡糖对黄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甜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有促生作用外,其它处理对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在试验范围内,随着浓度升高抑制效果增强;粗寡糖对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的控制效应不同,对茄子褐纹病(Phomopsis vexans)的抑制作用最强;糙皮侧耳及金针菇培养料中添加金针菇粗寡糖可促进菌丝生长,缩短满瓶时间。  相似文献   
57.
鲍鱼菇富硒栽培适宜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鲍鱼菇菌株的生产性能、耐硒能力不同。本试验比较了10个鲍鱼菇菌株的生产性能与耐硒能力。结果表明,鲍鱼菇1号的综合品质、耐硒能力均较好。将鲍鱼菇1号用于富硒栽培,在培养料中添加10 mg/kg的Na2SeO3,获得子实体的生物转化率及硒回收率均最高。  相似文献   
58.
59.
60.
宫志远  于淑芳  曲玲 《食用菌》2003,25(2):23-24
菇力源是一种半生物合成的高分子物质有机肥,有机质含量≥60%,氮素含量≥25%,中性。产品为淡黄褐色粉状,有清淡发酵香味,不含化学农药和化学激素,安全、无毒、无污染,性质稳定,耐高温,对杂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阿魏蘑生产中,往往需要在培养料中添加大量麸皮、糖等辅料,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