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18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国审小麦新品种宁麦15的综合优良特性及其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麦15具有产量构成因素较协调,穗大粒多,千粒重及容重较高,丰产稳产,品质优良,耐迟播,成熟期较早,较耐瘠薄,适应性较强和对主要病害抗性较强等综合优良特性。该品种适合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的苏皖淮南地区,湖北及河南南部部分地区和浙江省中上等肥力地区种植,尤其适合上述地区的中晚熟水稻茬选用。文章介绍了宁麦15的综合丰产特性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62.
江苏淮南地区小麦品种系谱及育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江苏淮南地区小麦品种演变历史;分析了大面积当家品种的系谱,指出目前生产主体品种遗传背景较狭窄,遗传基础较脆弱;讨论和分析了4个直接与育种相关的问题:1.拓宽种质来源,丰富遗传基础;2.切合生态特点,加强适应性和丰产性选育;3.正确把握品种抗性,降低主要病害危害;4.正确定位品质目标,注重发挥区域优势。  相似文献   
63.
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期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高产小麦品种,其产量结构与产量的遗传相关,以每穗粒数最大rg=0.4812,千粒重次之rg=0.3423,667m^2穗数呈负向趋势rg=-0.2818;以遗传相关系数对产量作通径分析,其结果也仍然是每穗粒数的直接作用最强(P2.4=1.5335),千粒重稍弱(P3.4=1.3324),667m^2穗数较弱(P1.4=1.0729);各分量对总决定度的相对贡献仍以每穗粒数>千粒重>667m^2穗数,另根据各产量因素间的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未来高产小麦品种,一定程度上可将大穗与大粒结合,根据上述分析及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高产小麦育种的策略应稳定穗数,增加粒数,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64.
丰产优质小麦——宁麦7号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麦7号在1990~1992年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北片)小麦良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分别为347.05kg和426.83kg,分别比扬麦5号(CK)增产15.76%和2.12%,在1991~1993年江苏省淮南片小麦良种区试中,平均亩产分别为401.20kg和351.53kg,分别比扬麦5号增产4.26%和4.08%,在1992~1993年上江苏淮南片小麦良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389.96  相似文献   
65.
多效唑拌种对小麦形态及增产效应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宁麦10号用不同浓度多效唑溶液拌种,结果表明,多效唑浓度为200-300mg/kg时,能够极显著地控制株高,降低节间长度,基部节增粗,茎臂增厚和增加重长比,优化株型,从而有效地倒伏,同时具有提高上部叶片的光合面积,增加每穗粒数和提高粒重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66.
江苏省小麦品质现状及品质改良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测定了 1999~ 2 0 0 0年度江苏省大面积推广、新育成和引进的 37个小麦品种 (系 )的理化性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显示 :①品种间品质性状的差异较大 ,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 ,其次是软化度、评价值、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 ,蛋白质含量、面团吸水率、出粉率和容重变异较小。②品质性状的平均值为 :容重 782 2± 14 7g/L ,出粉率 6 7 4 %± 3 0 % ,蛋白质含量 13 0 %± 1 5 % ,湿面筋含量 31 6 %± 6 0 % ,沉降值 35 3± 6 8ml,面团吸水率 6 0 9%± 4 3% ,形成时间 3 1± 2 0min ,稳定时间 5 0± 3 4min ,软化度 91 4± 36 3B U ,评价值 4 7 3± 11 4。③淮北麦区的小麦品质性状优于淮南麦区 ,其中淮北麦区新育成的“徐州 5 4 1”、引进的“烟 95 9”和“烟辐 188”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标准 ,淮南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宁麦 9号”达到优质弱筋小麦品质标准。还对今后江苏省小麦品质改良的主攻方向、优质专用小麦区域化种植和产业化开发等问题作了针对性探讨  相似文献   
67.
小麦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II,对冬小麦8个亲本的主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孕小穗数、主穗粒数、小穗粒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单穗粒重8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基因效应和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孕小穗数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作用,其余7个性状的遗传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作用,但加性效应更加重要.环境对穗部性状的遗传影响较小,狭义遗传力除单穗粒重较低外,其余7个性状均较高,早代选择有效.宁麦9号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最好,宁麦8号和扬麦9号可作为改良穗粒数的骨干亲本,而扬麦158可作为产量育种的适应性亲本.宁麦8号×郑9023、宁麦9号×郑9023和扬麦9号×高优503三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在穗部7个性状上均表现正向效应,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点组合.  相似文献   
68.
1987~1988年,我们对近年从国内外引进和本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系),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旨在为抗赤育种提供新抗源,为生产推荐新品种. 材料与方法 两年共鉴定国内外803个品种(系)。其中性状基本稳定的高代品系387份。从国外引进199份,主要来自于墨西哥、南斯拉夫、美国和日本。 参试材料在病圃种植,行长1.7米,行距26.7厘米,株距3.3厘米,每材料种双行区。不设重复。每隔40行设一组对照,对照品种分别为苏麦3号  相似文献   
69.
为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宁麦16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以2006-2009年国家长江中下游组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为依据,比较了宁麦16和对照品种扬麦158在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抗病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宁麦16丰产稳产、适应性广,两年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92%~4.62%。该品种具有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粒数多、产量三因素协调、中筋品质优、抗赤霉病、高抗梭条花叶病等特点,是一个适合长江中下游麦区大面积种植的优良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70.
多效唑是一种新型广谱性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植物分孽、增加植物抗逆性能及提高产量等效果.但多效哇的施用效果受喷施浓度、时期、品种类型、土壤水肥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并不一致.宁麦16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中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8年和2009年分别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审定,目前正大面积示范推广.宁麦16虽然株高在85 cm至90 cm之间,但茎秆强度中等,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易发生倒伏.因此,本研究以宁麦16为材料,在高肥条件下,探讨多效唑对其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这对于确定适宜的栽培措施,充分挖掘该品种的产量潜力,优化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