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18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小麦品种源库性状演变分析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70年代以来,江淮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和正在发展的小麦品种,在其库性状的遗传演变中,穗粒数增加较快,成为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而千粒重增幅较缓,亩穗数呈现低一高一低的变化,在源性状方面,高产品种在花期生物量较大的基础上,花后积累量骤增,生物产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大,它们对产量起着主导性作用。小麦经济系数在低中产时提高较多,中高产时提高较少。高产品的株高矮化较小,旗叶面积与产量无关,但旗叶千重对产量作用  相似文献   
32.
90年代江苏淮南小麦产量性状演变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江苏省淮南片1989~1999年连续10年(5轮)45个小麦品种(系)的区试结果,其平均产量为5.0661t.hm^-2;年度(轮次)间的产量呈现低-高-低的演变趋势;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较为稳定,且与产量关系不密切;而每穗粒数随着产量的起伏表现较大增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粒重大小基本决定产量高低。本地区目前应用推广小麦品种的出粉率均较低;蛋白质和面筋含量以苏麦6号较高,但由于其面团稳定时间短,仍不适于制作面包;扬麦158和宁麦8号适合制作面条和馒头;宁麦9号为较优质的饼干、糕点小麦。此外,还探讨了小麦产量育种的策略和品质改良的重点及要求。  相似文献   
33.
南方小麦品种的品质及改良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 南方小 麦品种的 营养品质 欠佳,其 蛋白 质、赖 氨酸 含量 低 于国 际 和全 国平 均 水平,出粉率 也明显 偏低。要 改善南方 小麦品质 ,首先应 实行良 种良法配 套,充分 发挥现有 优质品种 的作用。其 次要筛选 优质材 料杂交,利 用基因 重组和累 加作用 ,通过严格 鉴定、选 择,培育 优质品 种。还可通过 诱变育 种、远缘杂 交和生 物技术等 方法,改 进我国南 方小麦 品种品质  相似文献   
34.
普通小麦千粒重的配合力与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Griffing方法2,利用8×8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了8个普通小麦品种千粒重的配合力和遗传模型。结果表明,千粒重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平均显性度为0 3714。小麦品种郑9023和扬麦158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可作为改良籽粒粒重的最佳亲本。  相似文献   
35.
对小麦品种系谱进行分析研究,查明不同亲本材料的遗传因子对杂种后代性状形成的影响,作用的大小,变异的情况,有利于制定正确的育种策略,提高育种效率.本文试图对本省主要小麦品种系谱作一剖析,并就小麦品种进一步选育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6.
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8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以赤霉病病粒率为抗性指标,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间存在3~4对赤霉病抗性基因的差异,苏麦3号、宁麦9号和扬麦158具有较多控制赤霉病抗性遗传的显性基因,对于减少它们杂交后代的病粒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小麦赤霉病抗性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赤霉  相似文献   
37.
江苏淮南地区弱筋小麦生产的现状、优势和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江苏淮南地区小麦生产情况和品质现状,并根据弱筋小麦的生产要求和市场需求,分析了该地区发展弱筋小麦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及品种、栽培技术、区位交通、产业化开发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并初步探讨了弱筋小麦生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8.
苏麦3号、望水白赤霉病抗性遗传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赤霉病是长江中下游麦区最严重的病害,对小麦生产威胁极大,因此迫切需要抗赤霉病品种.而进行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工作,必然要考虑到抗性遗传规律.由于赤霉病发生受环境影响很大,抗性遗传比较复杂,研究十分困难.国外在这方面虽做了一些工作,但结论不尽一致.美国施罗德和克列斯廷生认为,赤霉病抗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日本中川元兴认为,新中长等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受三对基因控制.而意大利小麦品种吉阿多512的赤霉病抗性,则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在国内,近几年对赤霉病抗性遗传也进行了研究,并有一些报道,一般认为抗性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力偏低,有的呈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39.
小麦抗倒指数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小麦抗倒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7个茎秆抗倒指数不同的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结果表明,在7个小麦品种中,扬麦9号和宁麦8号抗倒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抗倒指数。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显性效应更重要,显性程度为完全显性到超显性。控制抗倒指数遗传的增效等位基因为隐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无明显差异。扬麦9号和宁麦8号具有较多控制抗倒指数遗传的隐性基因,而望水白和苏麦3号具有控制抗倒指数遗传较多的显性基因。抗倒指数可能受3~4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中等。相关分析表明,抗倒指数与基部第二节间粗、基部第一、二节间充实度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基部第一、二节间长、穗下节间长、株高和重心高度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  相似文献   
40.
江苏省小麦育种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九五”期间 ,江苏省先后共育成、推广了 17个小麦新品种 ,累计推广面积 97 7万hm2 ,并且在产量潜力、抗倒性、抗病性和饼干、糕点专用型品质育种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据此作者对今后的小麦育种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