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篇
  52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61.
果园土壤中结合态腐殖质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延边地区典型苹果梨园盛果期土壤剖面中结合态腐殖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A1层(0-22 cm)松结态腐殖质含量表现为苹果梨园>荒地,高出荒地42.61%,至A2层(22-53 cm)2种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含量下降幅度分别60.79%,36.45%;苹果梨园土壤A1层的松结态腐殖质表聚现象比荒地土壤剧烈;在A1、A2层,松结态FA含量表现为苹果梨园<荒地,HA/FA比以苹果梨园明显高于荒地.(2)苹果梨园稳结态腐殖质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荒地土壤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A1、A2层稳结态腐殖质含量表现为苹果梨园<荒地;苹果梨园稳结态FA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呈现升一降一升趋势;苹果梨园稳结态HA含量随土壤深度加深而减小,且A2层稳结态FA含量表现为苹果梨园明显小于荒地;A2层HA/FA比表现为荒地>苹果梨园.(3)2种土壤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A1层表现为苹果梨园<荒地,A2层表现为苹果梨园>荒地.(4)A1层松结态腐殖质相对含量表现为苹果梨园>荒地,A2层相反;A1、A2层稳结态腐殖质含量表现为苹果梨园<荒地;紧结态腐殖质含量相当.苹果梨园松结态腐殖质含量表现为A1>A2,稳结态腐殖质含量表现为A1<A2.松/紧比在A1层表现为苹果梨园>荒地,A2层表现为苹果梨园<荒地;苹果梨园土壤A1层松结态∶稳结态∶紧结态为3.4∶2.0∶4.6,A2层为2.1∶3.2∶4.7.  相似文献   
62.
分别用焦磷酸钠和氢氧化钠浸提新鲜牛粪、蜉金龟堆肥(APCM)和自然堆肥(腐熟牛粪)产物中的类胡敏酸,采用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及差热分析研究了其结构特征。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蜉金龟堆肥焦磷酸钠浸提物——类胡敏酸(NaHLA)的芳香性低于新鲜牛粪和自然堆肥,而碳水化合物及氮元素含量增加。蜉金龟堆肥氢氧化钠浸提物——类胡敏酸(PAHLA)的碳水化合物和氮元素含量也高于新鲜牛粪和自然堆肥,而自然堆肥PAHLA的芳香性略低于新鲜牛粪和蜉金龟堆肥。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与自然堆肥NaHLA相比,蜉金龟堆肥NaHLA中羧酸脂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及碳水化合物有所增加。与新鲜牛粪PAHLA相比,蜉金龟堆肥和自然堆肥PAHLA的碳水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及纤维素酯类减少,同时蜉金龟堆肥PAHLA的酰胺化合物在蜉金龟消化过程中被其吸收。差热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堆肥NaHLA的热稳定性高于新鲜牛粪和蜉金龟堆肥,而蜉金龟堆肥NaHLA的脂族化合物、外围官能团和分子内部芳香结构含量较高,分子结构较复杂。蜉金龟堆肥PAHLA存在两个放热峰,而新鲜牛粪和自然堆肥的中温放热峰消失。综上,蜉金龟堆肥和自然堆肥采用两种提取液浸提出类胡敏酸的结构特征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63.
用核磁共振波谱法研究了施人玉米秸秆和根茬后土壤胡敏酸(HA)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植株残体施用后,土壤HA的烷基链变短且多分支;土壤HA的芳香度降低,芳香碳减少,而烷基碳和烷氧碳增加,HA的脂肪族特性增强,氧化程度降低;发生变化最大的时期在施人玉米植株残体60d左右,且玉米秸秆对土壤胡敏酸的影响要大于根茬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以黑土、白浆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平衡法研究了不同pH值、离子强度、水溶性有机物( DOM)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黑土、白浆土对DOM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DOM平衡浓度地增加,土壤对DOM的吸附量增加;黑土、白浆土对DOM的吸附不可逆性表现为白浆土>黑土。通过Langmuir方程计算,白浆土和黑土对DOM达到平衡时的最大吸附量为74.30、66.70 mg· g-1。 Freundlich方程可很好地描述黑土及白浆土对DOM的吸附等温线,而Langmuir方程可很好地描述黑土及白浆土对DOM的解吸等温线。 pH值3~6内,黑土、白浆土对DOM吸附量的降幅较大,分别为32.40%,38.72%;pH值6~8内,黑土、白浆土对DOM吸附量的降幅较为缓慢,分别为9.79%、26.03%。随着离子强度地增加,黑土、白浆土对DOM的吸附量增大。黑土、白浆土对DOM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快速(0~60 min)和慢速(60~240 min)反应阶段,白浆土对DOM的吸附动力学过程采用Elovich方程拟合效果最好,而黑土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更合适。  相似文献   
65.
施用有机肥对作物生长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肥养分全面,肥效稳长,可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改善作物的生长性状。综述了施用有机肥对作物生长发育及抗病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有机肥料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处理牛粪后大豆重茬土壤中腐殖质的组分含量及结构特征变化。【方法】以大豆"九黑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单施化肥处理(对照,CK)、风干牛粪处理(X)、腐解牛粪处理(F)和蛴螬牛粪处理(Q),采用室内盆栽试验,于2011年5月在施用不同处理牛粪的土壤中第1次播种大豆,09-30收获;2012年5月继续在各处理土壤中播种大豆,09-30收获后采集0~20cm土层土壤,用元素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IR)及核磁共振光谱法(13 C-NMR),研究不同处理牛粪对大豆重茬土壤中胡敏酸(HA)、富里酸(FA)组分的元素组成和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牛粪对大豆重茬土壤HA和FA的元素(C、H、O、N)组成影响有明显差异。不同处理牛粪可以提高大豆重茬土壤HA的氧化度,降低缩合度,使大豆重茬土壤FA氧化度降低。大豆重茬土壤HA含有更多的长链烷烃和酚基碳,FA含有更多的支链和短链烷基碳,且FA的芳化度比HA低。与CK相比,施用牛粪的各处理大豆重茬土壤中HA的烷基成分、羧酸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和芳香环类化合物减少,而碳水化合物或多糖类成分增加,脂化度升高,芳化度下降;土壤中FA的烷基成分、多肽类化合物、芳香环类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减少。对不同牛粪处理土壤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风干牛粪处理(X)明显增加了大豆重茬土壤HA和FA的羧酸化合物含量,腐解牛粪处理(F)明显增加了大豆重茬土壤FA烷基成分和碳水化合物成分,蛴螬牛粪处理(Q)下大豆重茬土壤HA的碳水化合物或糖类成分明显增加。【结论】不同处理牛粪对大豆重茬土壤HA和FA的元素组成与结构特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且明显增加了土壤HA酚基碳含量。  相似文献   
67.
不同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地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和形态的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地水稳性团聚体特征以及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吉林西部地区原生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了颗粒玉米秸秆、正常玉米秸秆、牧草以及羊粪等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地的浸水容重、沉降系数、田间持水量和蒸发速率等物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的数量、形态、平均质量直径(MWD)、破坏率(PAD)、水稳系数、平均质量比表面积和分形维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中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以微团聚体占主要成分,其中以0.05~0.25mm粒径为主,不同有机物料处理对各粒级含量影响差异显著。(2)各有机物料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相对CK处理均有所提高,羊粪处理对MWD提高效果最好,提高了104%,而颗粒处理提高水稳系数和降低PAD效果最好。(3)不同有机物料处理对水稳性团聚体形态均有改善作用,颗粒处理改善效果最好,形态圆润表面粗糙,大小孔径分布适中。(4)颗粒处理与其他处理的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差异显著,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颗粒处理分形维数最低,相比CK处理降低了2.62%。各有机物料处理的平均质量比表面积与CK差异显著,其中正常秸秆处理最好,相比CK提高了171.01%。(5)各有机物料处理与CK处理相比,对原生盐碱土物理性质均有改善作用,颗粒处理整体效果最好。浸水容重与PAD和分形维数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与水稳系数和平均重量直径呈显著负相关性。沉降系数相关性类似浸水容重,田间持水量相反,蒸发速率则未显示出显著相关性,各物理参数与平均质量比表面积未显示出显著相关性。综合得出,有机物料能够改善原生盐碱土壤结构,同种有机物料不同形态作用效果不同,本试验中经过粉碎高温高压处理的颗粒秸秆效果远好于其他处理,有效地缩短了改良时间。  相似文献   
68.
外源有机碳对黑土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阐释外源有机碳在土壤有机碳运转中的作用机制,以黑土为供试材料,进行了5年的室外培养试验,并结合室内全土及颗粒组分单独矿化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外源有机碳对黑土有机碳(SOC)、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及其矿化特征的影响。试验包括单施化肥、牛粪配施化肥、鸡粪配施化肥、秸秆配施化肥和树叶配施化肥5个处理。结果表明:(1)单施化肥黑土SOC的损失主要来源于POC的损失,外源有机碳有利于SOC和POC的累积,与对照相比,禽畜粪便处理的SOC和POC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16.6%和27.8%,植物残体处理的SOC和POC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27.0%和46.4%;(2)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SOC和POC的矿化动态(R~20.9),且POC比SOC易矿化,POC的60d累积矿化量是SOC的3倍以上;(3)禽畜粪便处理和植物残体处理的POC平均矿化率分别为31.5%和29.8%,禽畜粪便处理的POC更易矿化;(4)外源有机碳有效降低了黑土有机碳的矿化,尤其是牛粪,其SOC矿化率为1.9%,比对照低了3.4%,其POC矿化率为24.8%,比对照低17.4%;(5)外源有机碳在黑土中的碳累积能力表现为树叶秸秆牛粪鸡粪。  相似文献   
69.
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酶活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玉米秸秆腐解的培养试验,研究了土壤无机纳米粒子(SINP)对玉米秸秆腐解中磷酸酶、蛋白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NP加入腐解的玉米秸秆中后,对土壤中的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因酶的种类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SINP对所有磷酸酶(酸性、碱性、中性)活性都有提高作用,并以腐解的初期和后期提高的幅度最大和最显著。在初期和中后期也显著增加了腐解物中蛋白酶的酶活性。SINP对脲酶活性总体趋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蔗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在玉米秸秆腐解的前期非常明显,但在中后期起抑制作用。因此,土壤纳米粒子能够促进有机物料腐解过程中的酶活性,继而促进有机物料的矿化。  相似文献   
70.
刍议农业种植土壤的有机培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我国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人们对于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日渐增高,而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负面报道的出现,更是在人们的心中敲响了一座座警钟。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人们应将自身的视线转移至农业方面,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当前农业种植大部分化肥作为农业肥料,但化肥中含有较多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害处。因此,有机肥料逐渐的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本文将对农业种植土壤的有机培肥技术进行简单的探讨,希望能够为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