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82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56篇
  43篇
综合类   445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355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马尾松种源树干植硅体碳封存潜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植硅体封存有机碳(PhytOC)在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缓解温室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树干植硅体碳封存潜力存在的差异,从而筛选出植硅体碳封存潜力较强的马尾松种源。  方法  在浙江淳安姥山林场采集20个马尾松种源树干样品,20个种源分别来自于全国11个省区的20个产地。以各样品总有机碳、植硅体、植硅体封存有机碳质量分数及树干生物量的测定结果来分析不同马尾松种源植硅体碳封存潜力的差异。  结果  20个马尾松种源树干的总有机碳、植硅体、植硅体封存有机碳、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分别变动于467.6~489.6、0.305~0.845、126.8~210.2、0.049~0.128 g·kg?1;马尾松标准株树干生物量和植硅体碳储量的变动范围分别为76.48~295.39 kg·株?1和4.83~31.58 g·株?1;种源聚类分析可以将20个马尾松种源划分为4类,以湖北通山84、广西恭城111、江西吉安63和广西岑溪115植硅体碳封存能力较强的种源为1类;以河南桐柏21、湖南安化72、广东信宜105为代表的7个马尾松种源的植硅体碳封存能力次之;以浙江淳安56、贵州都匀123、福建永定95为代表的8个马尾松种源为第3类;浙江庆元54为植硅体碳封存能力最差的一类。  结论  不同种源马尾松树干的植硅体、植硅体封存有机碳和植硅体碳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广西岑溪115的植硅体碳封存能力最强,因此在马尾松生态系统中,可通过推广广西岑溪115来提高植硅体碳封存量。图3表2参35  相似文献   
2.
为优质特色水稻品种(红色稻米)的选育提供亲本来源,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同质红米恢复系R937为母本,与优质水稻恢复系黔恢085杂交,经过8个世代选育,成功育出优质特色水稻品种红色稻米恢复系红恢13。该恢复系具有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穗大、花粉量足及制种产量高等特点,其稻米品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中心检测达国标3级。2019年8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3.
4.
<正>1.长度:m(米)、cm(厘米)、mm(毫米)2.面积:m2(平方米)、667m2(亩)、hm2(公顷)3.体积:m3(立方米)、L(升)、mL(毫升)4.质量:(t吨)、kg(公斤)、g(克)、mg(毫克)5.浓度:mg/L、mg/kg(百万分浓度,以前用ppm、1×10-6表示)注:为方便读者,本刊仍保留习惯面积"亩"(1亩=1/15公顷)。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结合一起实际案例,就羊硒缺乏症的诊断与防治进行分析,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油酸油菜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栽培与应用价值。本试验以一组高油酸近等基因系油菜为材料,对其不同时期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高油酸材料可溶性糖含量在整个生长期较低油酸材料高,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均在营养生长期低于低油酸材料,在生殖生长期高于低油酸材料。POD活性在营养生长期与低油酸材料无显著差异,在生殖生长期高于低油酸材料。SOD活性在蕾薹期以前均高于低油酸材料,在生殖生长期低于低油酸材料。整体而言,高、低油酸材料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蕾薹期达最大值。POD活性则在营养生长期较低而在花期与角果期急增,SOD活力变化同POD相似,在花期和角果期增加较明显。此外,研究通过线性拟合分析发现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研究旨在分析高油酸油菜生理生化指标与低油酸油菜的差异,为高油酸油菜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是推进脱贫攻坚和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业,有助于加快贫困户增收致富。本文从选地、整地、栽培季节、品种选择、分株繁殖、栽植前准备、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了喀什地区露地黄花菜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当地菜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MBBR工艺和LSP工艺属于当前应用较多的新型水处理工艺。当将传统的好氧曝气池改造为MBBR工艺时,改造结果表明:COD降低30.8%,BOD 5降低42.8%,氨氮降低25.0%,总氮降低17.2%,SS降低57.9%,总磷降低26.7%;而LSP工艺通过形成复杂的微生物食物链,消耗剩余污泥量,实现对污泥的减量化处理。应用到改造工程中,产泥量降低67.5%,同时能够强化处理系统的生化功能,COD和BOD 5都有明显降低,分别降低了11.7%和12.1%。  相似文献   
9.
选择健康的1日龄AA肉仔鸡225只,随机分成5组,即阴性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0.3 g/kg那西肽和0.25 g/kg硫酸黏杆菌素预混剂)及0.003%松萝酸(USA)组(基础日粮+0.003%USA)、0.004%USA组(基础日粮+0.004%USA)、0.005%USA组(基础日粮+0.005%USA),每组45只肉仔鸡(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饲养周期为42d。分别在1、7、14、21、28、35、42日龄对各组肉仔鸡活体重、投料量、剩料等进行称量,用于生产性能测定;同时试验结束当天(即第42天清晨),从每个重复组随机抽取3只肉仔鸡进行屠宰用于测定其屠宰性能。结果表明:0.003%USA组平均活体重、平均日增重分别比阴性对照组、抗生素组、0.004%USA组、0.005%USA组高4.26%(P0.05)、2.03%(P0.05)、5.41%(P0.05)、12.43%(P0.05)和6.08%(P0.05)、0.75%(P0.05)、11.25%(P0.05)、14.02%(P0.05);从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可以看出,0.003%USA组较阴性对照组、抗生素组、0.004%USA组、0.005%USA组分别降低了1.56%(P0.05)、3.92%(P0.05)、0.88%(P0.05)、0.90%(P0.05)和10.19%(P0.05)、2.08%(P0.05)、10.19%(P0.05)、12.96%(P0.05);添加松萝酸试验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不同水平的松萝酸对肉仔鸡主要胴体指标的影响表明,0.003%USA组较抗生素组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0.004%USA组、0.005%USA组对肉仔鸡屠宰性能基本无改善作用,但0.003%USA组较抗生素组腹脂率下降了8.17%(P0.05)。说明添加0.003%松萝酸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肉仔鸡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转化率与屠宰率及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肉仔鸡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南疆农区鼠害严重,但基础资料不足。为摸清当地鼠害发生特点,提供有效治理依据,本研究于2018年-2019年在南疆5地州39乡64村开展实地与问卷调查,并采用夹捕法调查害鼠种群构成。结果表明,南疆5地州农村普遍遭受鼠害影响,喀什与和田地区农田受害比例达89.4%,问卷结果表明农户和农田鼠害发生率均大于75%,且西部地区重于东部,约一半受访农户估计每年因鼠害损失超过500元。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农户主要害鼠,占比超过70%;农田则以小家鼠Mus musculus和乌拉尔姬鼠Apodemus uralensis为主。这些结果表明,南疆农区鼠害处于重发态势,褐家鼠是主要鼠害来源,并有外来入侵风险。下一步应聚焦于监测主要害鼠种群动态规律,阐明褐家鼠来源和侵入机制,并探索建立适于当地的害鼠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