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目前语文教学是各大中专院校进行人文教育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传授传统文化继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当前我国大中专院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着力做到加强学生能力和思想修养培养,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采用课堂教学、课外引导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突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引进自主性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规范语文教学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2.
为了分析色季拉山长鞭红景天与其生境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及根际微生物对其生长的影响,笔者对所选样地中长鞭红景天根际土壤及对照土样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分离、计数,并对优势菌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长鞭红景天1 g根际土壤中含有1.5×106~2.5×108个细菌、2.3×104~1.4×105个放线菌、1.4×103~1.3×105个真菌。长鞭红景天根际微生物的根际效应非常显著,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根际效应最高分别为67.6、42.4、105.3,其根际土壤优势菌的多样性高于非根际土壤,且其根际微生物中存在多种植物根际促生菌。研究表明,长鞭红景天根际微生物显著的根际效应及根际促生菌的存在,有助于长鞭红景天对高原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63.
以林芝市7个功能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和皮尔逊相关系数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状况进行研究,以期为市政规划提供参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结果表明:1)除商业街外,其他生态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均为上午<下午;水体、湿地日变化均为三峰型,空旷地、游憩绿地、商业街日动态呈双峰“M”型,林地、绿地日动态表现为单峰型。2)林芝各生态功能区浓度大小为水体(1423个·cm^-3)>绿地(1056个·cm^-3)>空旷地(1039个·cm^-3)>林地(973个·cm^-3)>湿地(812个·cm^-3)>游憩绿地(723个·cm^-3)>商业街(717个·cm^-3),平均浓度为943个·cm^-3,水体旁空气负离子浓度是商业街的1.78倍。水体与其他6种生态功能区差异显著(P<0.05),绿地、空旷地与湿地、游憩绿地、商业街差异显著(P<0.05),其他功能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林芝各生态功能区空气质量指数(CI)大小为水体(1.143)>绿地(1.133)>林地(0.935)>湿地(0.921)>游憩绿地(0.891)>空旷地(0.845)>商业街(0.797)。4)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正相关而不显著(P>0.05),与相对湿度负相关而不显著(P>0.05)。林芝市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64.
以色季拉山的高寒植物垫状雪灵芝为材料,选取分布在海拔4 500~4 650 m范围内的垫状雪灵芝3个居群为研究时象,采用聚丙烯酰胺琼脂电泳技术,对垫状雪灵芝3个居群的48个个体功能叶片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谱带进行测定并编码,依据酶谱带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的3个遗传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同一居群的个体,尽管同工酶谱带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居群内的遗传杂合度较大(HeA=0.752,HeB=0.815,Hec=0.815),这也说明居群内个体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研究数据显示垫状雪灵芝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在不同的居群内与居群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缺少有效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65.
为发掘与小麦茎秆强度紧密关联标记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和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资源,本研究以126份小麦种质为材料,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对2011-2012、2012-2013和2013-2014三个年度的茎秆强度进行标记位点关联分析,并对关联住点等位变异的表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mc83(2B)、gwm539(2D)、barc358(5A)、barc59(5B)和barc134(6B)均与茎秆强度显著关联,且可在3个环境下同时检测到,表型解释率均大于8%;共发掘出11种优异等位变异,分别为wmc83-A110、wmc83-A147、wmc83-A151、gwm539-A120、barc358-A179/161、barc358-A185/161、barc358-A185/179、barc358-A190/161、barc59-A182、barc59-A191和barc134-A194,其中wmc83-A110的增效效应最大。供试材料的茎秆强度随优异等位变异聚合数目的增多而增大,其中黄淮南片麦区、黄淮北片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和西南麦区的供试材料中携带2(40.3%)、1(27.8%)、1(35.3%)和4(50.0%)种优异等位变异的分布频率最高。内麦10号等9份材料聚合4种及以上的优异等位变异,且茎秆强度较高,可作为相应麦区小麦茎秆强度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西藏色季拉山优势树种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林地及其采伐迹地的土壤养分状况,为森林管理及采伐迹地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急尖长苞冷杉林地及其采伐迹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化学计量比(C/N、C/P、N/P)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对其0~10,10~20,20~40,40~60,60~100 cm土层的pH和8种养分(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土壤肥力限制性因素及土壤综合肥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急尖长苞冷杉林及其采伐迹地的土壤pH为4.35~5.70,均为酸性土壤。(2)急尖长苞冷杉林及其采伐迹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及水解氮含量总体上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其他养分含量变化规律不统一;不同养分含量在各土层间的差异性略有不同;除全磷、全钾外,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分别为57.19,2.17 g/kg和723.47,22.86,247.83,744.30 mg/kg,采伐迹地中分别为46.50,1.67 g/kg和557.80,10.55,87.87,188.03 mg/kg,均表现为急尖长苞冷杉林大于采伐迹地。(3)除土壤C/N外,急尖长苞冷杉林的土壤C/P(101.64)和N/P(6.15)均高于采伐迹地(55.29和3.05),且急尖长苞冷杉林及其采伐迹地的化学计量比均高于中国陆地土壤平均水平,其中急尖长苞冷杉林及其采伐迹地土壤全磷含量分别为0.45和0.50 g/kg,均处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中的较缺水平(0.4~0.6 g/kg)。(4)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9.334%,分别为39.534%,26.347%和13.453%,依次受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和速效钾、缓效钾及全磷、速效磷的影响;急尖长苞冷杉林内0~100 cm土层土壤肥力指数均值(0.552)大于采伐迹地(0.278),各土层土壤肥力指数亦均高于采伐迹地。【结论】采伐森林会对土壤肥力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采伐过后要及时进行更新恢复,全磷是其土壤肥力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冠幅级砂生槐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种内关联性.选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Ripley L函数,结果表明:(1)优势种砂生槐在0~25 m的空间尺度上表现为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2)砂生槐种群属于增长型,小灌木(C<1 m2)在0~19 m的空间尺度内表现为集群分布,在19~25 m的空间尺度上呈随机分...  相似文献   
68.
壳聚糖对桑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柠檬酸溶液处理桑树种子 ,探讨壳聚糖对桑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0 5 %~ 2 .0 %的壳聚糖溶液能提高桑树种子活力 ,促进幼苗生长 ;萌动种子的呼吸速率、幼苗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硝酸还原酶及淀粉酶活性随壳聚糖处理浓度的增大而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9.
70.
高粱非编码区SSR引物设计以及e-PCR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在NCBI公共数据库的高粱全基因序列中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SR搜索,结果显示共有87950个SSR位点,共有1134种重复,其中二元碱基和三元碱基重复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占43.36%,32.38%。根据SSR搜索结果设计了高粱SSR引物,通过两次e-PCR验证和筛选引物,随机合成了50对引物。以先锋和乐食两个高丹草品种为材料进行引物的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50对引物中有46对引物出带,但只有8对引物具有多态性。这说明在高粱非编码区设计的引物多态性并不高于EST-SSR引物,但对高粱的SSR引物的开发可以起到补充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