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20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沙区旱垄作对油菜生长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垄作是沙区旱作农田常用的集水防风耕作技术。本文通过野外试验观测和土壤样品分析,对不同结构的垄作与平作下油菜生长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垄作相对于平作增加了生长季内土壤耕作层水分含量,降低了其波动幅度,改变了土壤水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使湿润锋位于耕作层,有利于油菜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对缓解干旱对作物生长的胁迫有积极作用。垄作下土壤易蚀性颗粒含量降低,地表粗糙度和垂直风速梯度增大,有效降低了土壤可蚀性和近地表风速,对防治土壤风蚀和保护作物幼苗有重要作用。不同结构的垄作比较,垄高15 cm、垄沟比1/12和垄高25 cm、垄沟比1/24的两种垄作在油菜生长季内集水效果较优,而垄高25 cm、垄沟比1/6的垄作在农田休闲期内防治风蚀效果较好。故结构合理的垄作是沙区旱作农田微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2.
垄作对旱作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风洞实验,在5个风速下对6种不同结构的垄作及平作对照地的土壤风蚀速率、O~20cm风沙流结构进行了模拟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垄作下平均土壤风蚀速率较平作下降低20%~60%。垄作和平作下土壤风蚀速率均随风速的增大呈幂函数递增,但平作下递增较快。风速为15m/s是早作农田土壤风蚀加剧的转折点,当风速大于15m/s时垄作下风蚀速率较平作下明显降低。0~20cm内,平作和垄作下输沙率与高度分别呈负指数和负线性关系。垄作下0~4cm输沙量和输沙量百分比(Q0~4/Q0~20)均低于平作。不同结构的垄作间进行比较,垄脊高度相同时,垄沟比(垄脊高度与垄顶距的比值)越大,土壤风蚀速率越小,而Q0~4/Q0~20越大;垄沟比相同时,垄脊越高,土壤风蚀速率越大,而Q0~4/Q0~20越小。  相似文献   
23.
毛乌素沙地南缘改良与利用风沙土性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半流动沙地、新垫土改良地和改良4年的麻黄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垫土对沙地土壤有明显的改良作用,细粒物质增加,持水能力提高,0~20cm平均粒径由0.24~0.28mm降到0.14~0.18mm。土壤中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107%、全氮为0.0113%,速效氮为11.522mg/kg,分别是半流动沙地的1.67.1.67,2.75倍。改良后通过4年种植的麻黄地土壤得到进一步发育,20~40cm层粉沙含量占到10.38%~18.38%,是新改良地的7.98~14.94倍。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208%,全氮为0.0183%.速效氮为17.658mg/kg,分别是半流动沙地的3.25,2.71.4.21倍,且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30~40cm深处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24.
毛乌素沙地南缘灌丛沙丘土壤水分与粒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水分与土壤粒度是影响灌丛沙丘植被与沙丘演变的重要因子.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典型灌丛沙丘土壤粒度以及4月、7月的土壤水分的测定.揭示了沙丘各部位土层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粒度分布规律:由于是降雨1 h后采样,丘间地与丘顶0-10 cm土层7月土壤含水量均随深度变化骤减.丘间地自表层至70 cm深度范围的土层,受植被、降雨、太阳辐射等外界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丘顶四月表层被灌木老枝覆盖,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丘顶0-3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增加粗糙度,降低下垫面起沙起尘率,从而为维持水分平衡、防沙治沙提供手段;30-80 cm间的土层7月土壤含水量较4月土壤含水量丰富,是由于7月正值雨季,雨水下渗土壤含水量较高.风况、植被条件、沙面活动程度决定各部位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根系分布与植被决定沙丘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与拐点出现的土层深度.迎风坡、丘顶、背风坡、丘间地沉积物粒度特征相似,均以细砂为主,垂直结构中细砂、极细砂含量较高,其次为粉砂.黏土、中砂、粗砂、极粗砂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大,极细砂、细砂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起伏较大.  相似文献   
25.
耕作地表土块状况及其对近地表风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深入理解非可蚀性土块吸收风能、降低侵蚀力的机制,利用野外风速资料,对半干旱区农田传统耕作模式下犁耕、耙耱及抹平等的地表土块大小、土壤表面粗糙度、近地表风速及空气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犁耕后农田土块长、宽、高均在15 cm以上,盖度为27.67%,耙耱、抹平后土块大小和盖度显著降低,抹平地表土块盖度仅为2.13%;土块的破碎导致土壤表面粗糙度降低,近地表风速增大;与犁耕地表比较,耙耱后土壤表面粗糙度降低34%~64%,抹平后降低幅度甚至在90%以上;耙耱抹平后地表以上0.5 m高度内风速显著增大,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由1.1 cm降低至0.05 cm,侵蚀力增强。因此认为,合理选择犁耕、耙耱和抹平的时间对农田风蚀防治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采取不同耕作措施和不同留茬方式的农田土壤进行野外风沙观测.观测结果表明,人为因素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非常大,不同地表状况的土壤风蚀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留茬地因为表面残茬的存在显著增加了土壤表面粗糙度,从而使得其风蚀强度较小;而秋翻地人为扰动较大,表面覆盖度较小,其风蚀强度在所研究的土壤中为最大.因此,对于内蒙古太仆寺旗农田土壤风蚀较严重区域,应该采取留茬措施以减少人为扰动,增加覆盖度以提高土壤表面粗糙度,从而有效地减少土壤风蚀.  相似文献   
27.
土壤结皮的研究进展及其评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国外对土壤结皮的研究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定性描述阶段;第二,半定量研究阶段。国内对土壤结皮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研究主要停留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定量研究其理化性质、形成过程特征及对土壤侵蚀和农业生产的影响都是噬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需拓展。  相似文献   
28.
29.
交通对干草原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模拟实验,测定不同车速条件下草原交通便道相对起尘量,同时测定交通工具对草原土体结构的破坏,研究交通工具对干草原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车速的增加,道路相对起尘量逐渐增加,且相对起尘量与车速之间呈现二次函数关系;在车轮的碾压作用下,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并形成直径在0.063~1.0mm之间的颗粒,随着碾压次数的增加,破碎颗粒的直径基本上都集中在0.125—0.18mm之间,且破碎土体总量也呈现增加趋势;车轮的碾压会导致土壤表面抗压强度增加,同时也使得土壤容重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0.
人工降雨条件下土壤结皮的形成以及与土壤溅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溅蚀实验,测定土壤溅蚀速率,同时采样制作土壤切片,观察分析结皮的发育特征以及与土壤溅蚀的关系。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有两种类型结皮形成,即沉积结皮和结构结皮。土壤结皮随着土壤表面大团聚体或者大颗粒的分散而形成,并且伴随着下层大孔隙的出现。土表结皮的完善过程,也是土壤抗溅蚀能力增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