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 or Hog Cholera,HC)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OIE列入A类传染病。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便成功的培育出1株免疫原性好又安全的猪瘟兔化弱毒“C”株,它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我国惟一采用的猪瘟疫苗毒株,它的使用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  相似文献   
72.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NGVE)CN40弱毒株经不同免疫途径、不同免疫次数免疫开产前的种鹅,利用斑点免疫金染色(Dot-IGS)法对其抗体消长规律及其与后代雏鹅获得保护力的关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N40弱毒株经皮下注射免疫种鹅效果最好,其余依次是肌肉注射、口服、滴鼻、滴眼和静脉注射。卵黄抗体滴度比血清抗体滴度稍低但却呈平行相关,种鹅免疫15天(Dot-IGSS血清抗体效价≥1:1570.13,卵黄抗体效价≥1:1536.00),其后代1日龄雏鹅抵抗1000个LD50/0.2mL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强毒攻击。经1次免疫后,对后代免疫保护期达5.5-6.5个月,经2次免疫则可达6.5-7.5个月。CN40弱毒株在该病高发区免疫种鹅,可以极其显著地提高后代雏鹅的存活率。免疫种鹅是控制雏鹅NGVE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3.
针对地下水中氨氮(NH4-N)污染,采用天然沸石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沸石种类、振荡强度、pH、吸附等温线等因素对去除地下水中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NH4-N具有"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浙江缙云沸石对地下水中NH4-N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当反应时间≤3 h,高振荡强度(200 r/min)的NH4-N去除率大于低振荡强度(100 r/min)的;振荡强度显著影响NH4-N的去除效果。当pH介于2.59~10.66时,去除率为74.23%~93.71%。中性初始pH(5.76~8.55)利于NH4-N的吸附去除,酸性(pH≤2.59)导致去除率略有下降,而碱性(pH≥10.66)致使去除率急剧下降。缙云沸石的Langmiur吸附等温公式为:Q=0.964 8μ/(1+0.181 0μ),而Freundlich吸附公式为:Q=0.815 8μ0.5762,推荐采用后者。  相似文献   
74.
太湖流域某农业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GC/ECD分析了太湖流域农业区56个浅层地下水水样。结果表明,水样中14种待测的有机氯农药,除P,P'-DDT无检出外,其他均有检出,检出率最高的为狄氏剂39.29%,其次为六氯苯33.93%,最小的为γ-六六六和异狄氏剂8.93%。有机氯农药组分检出浓度介于0.0004~1.37"g·L-1,各组分平均检出浓度在0.003~0.144"g·L-1之间,仅有部分样点中的狄氏剂和总HCHS浓度超过其相应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点分布和土地耕作方式、施用量、河网水质具有一定的关系。α-HCH/γ-HCH比值范围在0.10~0.36之间,平均值为0.20,狄氏剂和艾氏剂的比值范围介于0.17~36.14,平均值为13.28,七氯和其降解产物七氯环氧的比值范围为17.52~83.42,说明这些组分除残留污染源外,很可能有其他新的污染源输入,而浅层地下水中的异狄氏剂、六氯苯等来自残留污染源。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不同遮荫水平(遮光率分别为:0%、50%、75%、90%、98%)对山蒟部分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率的提高,山蒟在适度低光照(50%~75%遮荫)水平下,茎生长量、叶面积、植株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增加,比叶重减小。叶绿素总量增加,尤其是叶绿素b含量增加,光合性能提高,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表现出对弱光环境的适应,75%遮荫处理最有利于山蒟的正常生长。山蒟可作为一种新优耐荫园林植物在立交桥下、高层建筑物之间、林荫下等弱光环境中种植。  相似文献   
76.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及时了解玉米种植面积、长势及产量,对于国家粮食政策的制定、价格的宏观调控以及对外粮食贸易都具有重要意义。遥感估产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具有传统的统计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及时客观地获得作物长势、产量等信息,特别是种植面积及其不同区域分布的信息,对于遥感估产玉米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正>早春定植的设施蔬菜,目前已进入花期。2014年3月28日,北京市植保站为京郊16家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免费发放了共2 000余箱熊蜂,让这些勤劳的熊蜂飞进蔬菜大棚帮忙授粉,同时成为绿色防控技术的"监督员"。据了解,目前京郊已建起20家、387 hm2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形成了无病虫育苗、产前消  相似文献   
78.
为探究原油胁迫下改性生物质炭对苏丹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在土壤含油率4%的原油污染土壤中分别添加硝酸和芬顿试剂改性的棉花秸秆生物质炭,采用土培发芽试验研究两种改性生物质炭不同添加量(炭土质量比为2%和4%)对苏丹草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生物量和土壤总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和改性生物质炭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未改性生物质炭添加会提升土壤pH值,硝酸和芬顿试剂改性生物质炭添加会降低土壤pH值.相比于未加生物质炭处理,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显著提高苏丹草发芽率、胚芽长和植株生物量,改性生物质炭对种子生长的促进效果更好,4%硝酸改性生物质炭处理的胚芽长和生物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67.83%和80.26%.生物质炭和改性生物质炭添加均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总石油烃降解率,与未加生物质炭处理相比,添加4%生物质炭和4%芬顿改性生物质炭处理的总石油烃降解率分别增加了23.86、20.89个百分点.研究表明,在原油胁迫下,添加改性生物质炭有助于减缓原油污染对苏丹草种子萌发的负面效应,生物质炭的改性方法和添加量会影响苏丹草与生物质炭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石油烃的短期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79.
纳米级Ni/Fe颗粒降解四氯化碳批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实验室合成纳米Fe和Ni/Fe双金属(直径为1-100hm)的有效方法,BET方法测得其比表面积为52.61m^2/g。并用制得的纳米颗粒对四氯化碳(CT)进行还原性脱氯的批实验,结果表明与微米级铁相比,纳米颗粒在固液比(0.4g/50mL)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对cT有明显的脱氯作用。反应进行1h,纳米Ni/Fe,纳米Fe和铸铁屑的脱氯率分别为98%,84%和65%;纳米Ni/Fe和纳米Fe产生的中间产物三氯甲烷(TCM)最大量分别为25%和59%,随之TCM又逐渐下降,尤其是纳米Ni/Fe在很短时间内,将TCM快速完全脱氯且产生27%甲烷CH4)和15%二氯甲烷(DCM),并对DCM没有明显的脱氯作用。由于催化剂Ni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加快了脱氯速率,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反应副产物产量。  相似文献   
80.
水分胁迫对3种豆科藤本植物光合特性及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乡土豆科药用藤本植物的抗旱性强弱,为湘中地区石漠化治理选择易成活、高抗、高价值的造林植物提供理论依据。以厚果鸡血藤、喙果鸡血藤、常春油麻藤3种豆科藤本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PEG-6000溶液对其根系进行渗透处理,测定其出现模拟生理性干旱时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总量、主根长、根系体积和地径等指标,并对测定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值计算,分析3种藤本植物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PEG-6000质量分数的不断增大,3种藤本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不断减小,叶绿素总量不断下降,主根长、根系体积和地径先增大后减小。经综合隶属函数值分析,3种藤本植物抗旱性强弱顺序为常春油麻藤(0.567 4)>厚果鸡血藤(0.546 8)>喙果鸡血藤(0.478 3)。在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环境下,常春油麻藤的抗旱性最好,厚果鸡血藤次之,喙果鸡血藤的抗旱性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