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49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86篇
  27篇
综合类   279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06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针对目前辽宁省葡萄埋藤机械化作业标准化水平较低的问题,从作业条件、作业准备、作业规范、作业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安全要求等方面总结葡萄埋藤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作业,促进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从而推动全省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22.
采用简单的多元醇法,以葡萄糖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作为辅助剂,合成铅的硫属化合物PbE(E=S,Se,Te)纳米片.首先制备出形貌均一的Pb纳米花,然后添加S(Se,Te)源反应物再形成PbE的堆积纳米片.发现合成的二维PbE堆积纳米片具有较大表面积,厚度约为40nm,且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并对PbE堆积纳米片可能的形成机制做了定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723.
以菌草栽培灵芝,分析灵芝菌丝生长速度、产量、生物转化率、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灵芝在配方1(芒萁30%、巨菌草53%、麦麸15%、石膏2%)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产量与生物转化率接近对照;灵芝在配方2(芒萁30%、五节芒53%、麦麸15%、石膏2%)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产量与生物转化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两种菌草灵芝的营养成分接近于、有的甚至略高于对照。且两者子实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对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的要求。综上所述,配方1和配方2可以替代木屑栽培灵芝。  相似文献   
724.
4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氟啶胺、啶酰菌胺和苯醚甲环唑4种杀菌剂及其两元复配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咯菌腈、氟啶胺、啶酰菌胺和苯醚甲环唑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18 0、0.018 1、1.896 8和2.087 4μg/mL。复配剂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1∶5、1∶3和1∶1,咯菌腈∶苯醚甲环唑1∶5增效作用最明显;复配剂咯菌腈∶苯醚甲环唑1∶3,咯菌腈∶氟啶胺1∶3,啶酰菌胺∶咯菌腈5∶1,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3∶1具有增效作用,SR值范围为1.5~4.05,其中以复配剂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1∶5增效作用最好,其SR值为4.05;其余不同配比的各组合复配剂具有相加作用,其SR值范围为0.5~1.46。表明咯菌腈、氟啶胺、啶酰菌胺和苯醚甲环唑4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可以交替或复配使用,以阻止或延缓灰霉病菌抗药性的进一步加剧,为灰霉病的综合防控和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5.
开展了3个不同抗性花生品种经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胁迫后O2-、MDA含量和防御酶系含量变化的测定,分析其与品种抗病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花生品种接种褐斑病菌1~15 d内,O2-和MDA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对O2-含量而言,粤油7号9 d达到最大值,花育20号7 d达到最大值,鲁花11号5 d达到最大值;对MDA含量而言,粤油7号9 d达到最大值,花育20号9 d达到最大值,鲁花11号13 d达到最大值。接种病菌后叶片中CAT、SOD、POD、PAL和PPO的含量对比分析表明,鲁花11号最高,花育20号次之,粤油7号最低;3种花生品种受侵染后病情指数与防御酶含量均呈负相关,且SOD及PAL含量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花生褐斑病菌侵染后,叶片内氧阴离子及MDA暴发时间和含量变化与花生品种抗性密切相关,抗性越强的花生品种应答时间越迅速,叶片细胞遭受破坏越小,细胞功能丧失越少;不同花生品种对褐斑病抗性水平存在差异,褐斑病菌胁迫可引起花生叶片防御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变化,且抗性越强的花生品种防御酶含量越高;SOD和PAL含量可作为鉴定花生对褐斑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26.
【目的】探讨酚酸类自毒物质香草酸的自毒作用,研究其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揭示根际土壤微生物在花生生育期内对自毒物质的响应规律。【方法】以花生品种阜花12号150GY为试材,培养皿培养试验设6个处理:0、0.01、0.03、0.05、0.07、0.09 mmol·L-1香草酸溶液;营养钵种植试验设5个处理:0、0.01、0.03、0.05、0.07 mmol·L-1香草酸溶液;盆栽试验设5个处理:香草酸用量分别为0、0.01、0.03、0.05、0.07 mg·kg-1干土。分别研究外源添加香草酸对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1)经不同浓度香草酸溶液处理后,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低于CK,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当香草酸溶液浓度为0.09 mmol·L-1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对CK相比分别降低39%、66.3%和55.9%,自毒效应响应指数达到最大值。(2)经不同浓度香草酸溶液处理后,花生幼苗的主根长、单株干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低于CK,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当香草酸溶液浓度为0.07 mmol·L-1时,各指标与对CK相比分别降低37.3%、40.0%、19.0%、53.9%和49.1%,自毒效应响应指数达到最大值。胞间CO2浓度变化趋势与以上指标相反,随香草酸浓度的增大而呈现上升趋势,当香草酸溶液浓度为0.07 mmol·L-1时,胞间CO2浓度比对照提高46.1%。(3)香草酸浓度≥0.03 mmol·L-1时,花生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活跃吸收面积/总吸收面积)低于CK,叶片的MDA含量高于对照,均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当香草酸溶液浓度为0.07 mmol·L-1时,各指标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2.4%,54.2%和40.6%,MDA含量提高43.3%。(4)根际放线菌数量在花生生育前期随着香草酸浓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进入结荚期后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根际细菌数量在花生生育前期时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进入结荚期后随着香草酸浓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高浓度的香草酸(0.07 mg·kg-1干土)对根际真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低浓度的香草酸(0.01 mg·kg-1干土)对根际真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结论】香草酸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香草酸亦会抑制花生幼苗的光合作用,降低根系活力,促进幼苗叶片产生丙二醛。此外,不同浓度的香草酸溶液均会使花生根际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抑制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繁殖,而对土壤真菌的影响呈现低促高抑的现象,即低浓度的香草酸溶液促进花生根际土壤中真菌的生长;而高浓度则对真菌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7.
为利用废弃豆渣,开发废弃生物质能源的有效利用方式,实现“以废治废”,本研究以水为溶剂、以富氮废弃豆渣为碳源和氮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豆渣基氮掺杂的碳量子点(N-CQDs),进而基于N-CQDs构建了一种用于水环境中痕量对硝基苯酚(PNP)的快速高效检测新方法。N-CQDs制备过程绿色、简单,同时采用自身供氮、供碳的豆渣制备碳量子点实现了对废弃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再利用。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表征了N-CQDs的形貌和光学特征;并探究了N-CQDs荧光传感器对PNP的最佳检测条件和检测性能。在最佳检测条件下,N-CQDs的荧光猝灭程度与PNP的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此外,通过图谱重叠分析、荧光寿命衰减曲线测定与解析以及双指数模型拟合,揭示了其检测机理为内滤效应。该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自来水样品中的PNP定量检测,且具有良好抗干扰能力,为废弃豆渣再利用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28.
[目的]探索鸡粪堆肥在水稻育苗基质配制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室内苗盘育苗的方式,以餐厨堆肥、泥炭及蛭石为原料,按照体积比重分别配制50%泥炭+50%蛭石(CK)、10%鸡粪堆肥+40%泥炭+50%蛭石(T1)、20%鸡粪堆肥+30%泥炭+50%蛭石(T2)、30%鸡粪堆肥+20%泥炭+50%蛭石(T3)、40%鸡粪堆肥+10%泥炭+50%蛭石(T4)及50%鸡粪堆肥+50%蛭石(T5)等6种育苗基质,以水稻为靶标作物开展育苗试验。参照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DB3205/T 212-2014水稻工厂化基质育秧技术规程》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对不同处理水稻育苗基质的育苗效果进行分析,并运用隶属函数法与壮苗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鸡粪堆肥替代量的提升,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及水稻幼苗的生长指标均出现明显的变化。T1处理的水稻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及水稻幼苗的生长指标均能够完全符合《DB3205/T 212-2014》中的要求。随着鸡粪堆肥用量的提升,各处理水稻育苗基质的p H、EC值、容重、通气孔隙度等关键理化指标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出苗率、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呈现逐步下降的态势。[结论]结合...  相似文献   
729.
蛋白质表达系统是大量制备目的蛋白质的主要技术手段。巨大芽孢杆菌不产生内毒素和胞外蛋白酶,能高效地分泌蛋白质到胞外,具有体积大、高渗透耐受性、环境适应性强、可利用多种碳源以及可以稳定地维持各种质粒载体等特点,是理想的蛋白质表达系统宿主,目前已得到较系统地开发,用于生产重组蛋白质以及其他大分子和小分子。文章具体介绍了巨大芽孢杆菌的生理特征,综述了巨大芽孢杆菌表达系统各关键元素(表达载体、宿主、启动子和信号肽等)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巨大芽孢杆菌表达系统及其应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0.
以锦江河野生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为研究对象,利用铜仁市优质地下水资源对367尾野生斑鳜苗种按照30、50、70 g三种规格进行人工驯食。整个驯食分为三个阶段:活饵适应阶段5~7 d;驯化死饵阶段9~11 d;配合饲料驯化阶段13~15 d,如果天气、水质等情况稳定的话驯化期需要28 d左右,结果表明:50 g左右的斑鳜苗驯食成功率达到91.79%;规格大于50 g的斑鳜苗驯食成功率为86.44%;小于50 g的斑鳜苗驯食成功率为78.3%,可见驯食斑鳜苗在50 g左右为较理想的驯化规格,在利用地下微流水条件下,成功驯食野生斑鳜苗种吃食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