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8篇
  30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香蕉树中度荫蔽下充分灌水提高干热区咖啡产量及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香蕉荫蔽栽培下灌溉对干热区小粒咖啡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5 a生小粒咖啡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设3个灌水水平:充分灌水(FI)、轻度亏缺灌水(DIL:75%FI)和重度亏缺灌水(DIS:50%FI),4个荫蔽栽培模式:无荫蔽(S0:单作咖啡)、轻度荫蔽(SL:4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中度荫蔽(SM:3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重度荫蔽(SS:2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TOPSIS法对生豆营养品质(总糖、蛋白质、脂肪、咖啡因、绿原酸、粗纤维和水浸出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粒咖啡干豆产量受荫蔽栽培模式和灌水水平极显著的影响(P0.01),其中FISM处理的干豆产量最高(5 854.34 kg/hm2),且百粒干质量最大,而该处理的百粒体积和百粒鲜质量与各处理中的最大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小粒咖啡大多生豆营养品质在不同荫蔽栽培模式和灌水水平下差异显著(P0.05),蛋白质、脂肪、绿原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法和TOPSIS法均表明,FISS处理的综合品质最优,其次是FISM处理,而DISS0处理的最差。与FIS0相比,FISM处理的产量增加14.32%,而FISS处理减少15.69%。从小粒咖啡提质增产的综合效益考虑,建议干热区小粒咖啡灌水处理和香蕉荫蔽栽培模式的最佳组合选用中度荫蔽栽培下充分灌水,该结果可为干热区小粒咖啡水光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2.
为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河南省艳红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施肥处理:A(不施肥)、B(有机肥+复合肥)、C(复合肥)、D(有机肥),并保证B、C、D三种处理的氮肥施用量相等.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处理对辣椒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从辣椒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3.
测土配方施肥物化技术推广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2005年农业部发布的20项主推技术中的首推技术。它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的一项根本措施,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科学施肥技术之一,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通过陕西省凤翔县农技中心成功推广测土施肥技术的典型,为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普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4.
小麦冷驯化相关基因及抗寒性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抗寒性锻炼或冷驯化过程的小麦会增强抗寒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小麦冷驯化与抗寒性相关基因与分子机理研究的主要进展,对参与低温信号传导的CBF、ICE、b-ZIP、WRKY、NAC等转录因子,以及低温响应蛋白包括ABA依赖和非ABA依赖途径的COR蛋白、水通道蛋白、微管蛋白、抗冻蛋白等的表达调控模式做以介绍。我们对春化作用与冷驯化的相关性,小麦冷驯化过程中低温信号传导途径和低温响应机制也进行了讨论、总结,期望能对今后小麦抗寒分子育种及抗寒性分子机理的研究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25.
限量灌溉对石羊河流域春小麦根区水氮迁移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西北旱区春小麦最佳的水氮耦合形式,在甘肃石羊河流域绿洲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限量灌溉对作物根区的水氮迁移动态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春小麦拔节以前各灌水处理的根区土壤硝态氮累积主要集中在剖面0~40 cm处,其累积量都约为550 kg/hm2。播后62 d起高水处理在根区土壤硝态氮开始出现了淋失,其硝态氮累积量是特低水处理在整个剖面上累积量的0.76倍。收获时根区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特低水处理>低水处理>中水处理>高水处理,其中特低水处理的残留量是高水处理的1.75倍。除拔节期以前,根区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和土壤水贮量呈线性递减关系。高水处理比中水处理的产量高约4%,而灌水量比中水处理高约30%。在水资源严重亏缺的条件下,春小麦全生育期灌水360~280 mm可以保证有较高的产量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6.
水氮互作对石羊河流域春小麦群体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西北旱区春小麦最佳的水氮耦合形式。【方法】在甘肃石羊河流域绿洲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生育阶段的水量分配以及氮肥处理对春小麦群体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施氮量、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水对干旱区春小麦的产量影响显著;施氮量168 kg/hm2,并于拔节期灌水90 mm、抽穗期灌水70 mm,小麦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水氮对小麦地上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与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相似,但抽穗期灌水对地上干物质累积量影响不显著。在施氮量224 kg/hm2、抽穗期和灌浆期灌水均为50 mm的条件下,小麦可获得较高的收获指数。在生产中考虑提高小麦收获指数时,首先应保证较高的籽粒产量。分蘖期和灌浆期灌水均为30 mm时,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高达2.424 kg/m3,但产量降低约45%。施氮量对小麦地上干物质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影响显著;拔节期灌水90 mm、施氮量168 kg/hm2时,小麦籽粒的氮素累积量最大。【结论】石羊河流域春小麦最优灌水施氮模式为:施氮量168 kg/hm2,全生育期灌水4次,拔节期灌水90 mm,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均灌水60 mm。  相似文献   
127.
二氧化碳激光水预处理对棉花离体子叶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七十年代初,国外已报道过棉花植株经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继而从子叶愈伤组织获得再生植株。国内研究,已用棉花叶、叶柄和茎等外值体在MS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并在分化培养基上形成植株。我们曾报道过激光水对棉花的刺激增产效应,但激光水对棉花的组织培养、包括对外植体的培养有无影响,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8.
在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湛江等鞭藻的f/2培养液中分别添加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三十烷醇(TA)、6-糠基腺嘌呤(6-FA)和生长素(2,4-D),在指数生长后期采收微藻,测定三种微藻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分别添加0.1μg/LTA、0.05μg/L6-FA、0.05μg/L2,4-D能够极显著提高三角褐指藻的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添加0.1μg/LTA、0.25μg/L6-FA、0.05μg/L2,4-D能够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牟氏角毛藻的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而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使湛江等鞭藻的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29.
微生态制剂对异育银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刘小刚 《水产学报》2002,26(5):448-452
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1%、0.2%、0.4%芽孢杆菌,0.3%、0.6%、1.2%硒酵母,混合添加0.2%芽孢杆菌和0.3%、0.6%、1.2%硒酵母,制成9种微生态制剂饲料,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在水泥地中饲养异育银鲫60d。然后,对异育银鲫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添加0.2%芽孢杆菌,异育银鲫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66.2%和85.4%,添加0.1%芽孢杆菌,肠道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3.7%和129.5%;添加硒酵母对肠道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添加0.6%硒酵母能使肝胰脏蛋白酶性比对照组提高43.7%,添加0.3%硒酵母能使肠道、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4.2%和163.9%;同时添加0.2%芽孢杆菌和0.3%硒酵母能使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95.5%和95.4%,同时添加0.2%芽孢杆菌和0.3%、0.6%、1.2%硒酵母对肠、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与单独添加0.2%芽孢杆菌相比,同时添加0.2%芽孢杆菌和硒酵母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性随硒酵母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淀粉酶活性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单独添加硒酵母相比,0.2%芽孢杆菌和硒酵母同时添加对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活性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0.
为了探明保水剂与水肥处理对小桐子幼树生长与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供水模式(重度水分亏缺W1,40%ET;轻度水分亏缺W2,80%ET)、2种施氮水平(N1:0.25g/kg风干土;N2:0.5 g/kg风干土)和2种保水剂水平(S1:0;S2:2 g/kg风干土)对小桐子幼树生长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N2S2条件下,与W2相比,模式W1的小桐子总干物质质量减少7.2%,而总水分利用率显著增高43.2%;W2S2条件下,与N1相比,水平N2的小桐子总干物质质量和总水分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14.4%和10.5%.有利于小桐子幼树生长的保水剂与水肥的最优组合为S2W2N2.2采用施加保水剂处理的小桐子具有显著提高根系、冠层和整株的干物质质量的作用.在水平N2下,与处理S1W2相比,处理S2W1在节水达35.1%情况下,株高增长29.0%、蒸散量减少了45.3%,而根系、冠层和总干物质的质量分别显著增多14.5%,21.8%和20.3%,因此水分利用率显著提高9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