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8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9篇
  20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小麦植株水分状况的实时监测和快速诊断对提高农业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在概述水分监测对小麦重要性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植株水分遥感监测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明确了不同水分诊断指标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最后,提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应加强遥感信息与土壤、气象和表型信息等数据的融合,建立新型水分诊断指标;综合利用星-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发展数据同化技术;优化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建立自动化处理流程;深入研究小麦需水生理过程和调控机理,结合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实现智能化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42.
不同品种和氮素条件下水稻茎鞘夹角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水稻主茎上不同叶位叶片茎鞘夹角动态变化的模拟模型。【方法】基于不同株型品种和氮肥处理的水稻试验,连续观察并记录各处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叶位的茎鞘夹角,进一步利用动态建模技术构建水稻主茎不同叶位茎鞘夹角的动态模拟模型。【结果】水稻茎鞘夹角随生长度日(GDD)不断加大,夹角从开始形成到基本稳定大致经历3个叶龄,且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茎鞘夹角随叶位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第三叶的最大茎鞘夹角最大。利用Logistic方程可以描述不同品种、不同氮肥处理下,水稻茎鞘夹角随GDD的变化过程,使用直线型分段函数可以描述最大茎鞘夹角随叶位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引入品种参数(第三叶位茎鞘夹角的最大值)量化了品种对茎鞘夹角的影响,同时在模型中添加氮素影响因子来体现氮素对茎鞘夹角的影响。【结论】利用独立的桶栽和池栽试验数据分别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茎鞘夹角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均方根差RMSE分别为2.31°和2.87°;相对均方根差RRMSE分别为11.56%和14.77%,表明模型对水稻主茎茎鞘夹角的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可为水稻植株的可视化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3.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yl-CoA desaturase,SCD)是生物体内单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脂质合成和氧化的动态平衡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室前期工作显示,SCD基因可能与鸡(Gallus gallus)肝脏的脂质代谢过程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表达调控规律及其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qRT-PCR分析了鸡SCD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中的表达规律,并从个体和细胞水平分析雌激素对SCD的表达调控作用。结果表明,SCD基因在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包括肝脏、腹脂和肾脏在内的与脂代谢相关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性成熟以后(产蛋期)SCD基因在鸡肝脏、腹脂和肾脏中的相对表达水平都显著升高(P0.05);雌激素处理的10周龄青年鸡肝脏、腹脂和肾脏中SCD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雌激素处理的肝脏原代细胞中,SCD的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鸡SCD基因的表达受雌激素调控,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理解鸡脂肪代谢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水稻水分精确管理的知识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需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水分精确管理对于水稻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在分析和提炼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定量描述水稻需水规律与栽培技术、品种类型、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采用土壤水势作为灌溉指标,建立水稻水分精确管理知识模型;基于系统工程思想,进一步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5平台上构建水分精确管理知识模型系统。【结果】模型具有灌溉管理方案设计以及动态调控的功能,在杭州和南京两个生态点进行的大田对比试验表明,两生态点按照模型设计方案进行水分管理的田块,其产量平均分别提高了6.9%和9.1%,灌溉水分生产率平均分别提高了53.61%和42.73%。【结论】该模型对于不同条件下的水稻水分精确管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45.
以WebGIS为空间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有效耦合油菜生长模拟模型和管理知识模型,运用软件工程思想,采用多层体系结构,建立了基于模型和WebGIS的网络化数字油作系统。系统以品种遗传参数、气候要素、土壤理化特性和生产条件等为基本输入,具有系统管理、种植区划、方案设计、生长预测、动态调控、策略评估、精确栽培、生产力分析、病虫草害管理、智能学习、信息管理和系统帮助等功能。以江苏省部分县市为案例区,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和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为油菜种植提供数字化和科学化的油菜管理决策与咨询。  相似文献   
46.
麻栎林在桥山林区栽培历史悠久,在水土保持、森林碳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解析木法对林区内的天然麻栎次生林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并运用5种生长经验方程拟合其最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加,麻栎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持续升高,且在59a内,各项生长均未达到数量成熟。天然麻栎次生林树高的速生期在4~12a,年均生长量为0.51m;胸径的速生期在10~42a,年均生长量为0.56cm;材积的速生期在42~59a,年均生长量为6.67×10-3 m^3。天然麻栎次生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波动变化规律。生长方程拟合结果表明,考夫(Korf)模型为天然麻栎次生林树高的最优生长模型;坎派兹(Compertz)模型为胸径的最优生长模型;逻辑斯蒂(Logistic)模型、坎派兹(Compertz)模型和理查德(Richard)模型为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模型的预测误差小、准确度高,可用于实际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47.
本文立足桥山林区立地条件,根据大田与营养钵不同方式培育针叶苗木,分析总结了营养钵在针叶苗木培育上具有五个方面的优势性,为渭北黄土高原今后针叶苗木培育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8.
通过鉴定,筛选出淦鑫203、金优458、淦鑫206等早稻优良品种,为南丰县的高产示范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古丈县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已不能满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需求.结合古丈实际,笔者就如何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提出肤浅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0.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电气工程的项目管理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对其管理途径与方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新要求.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收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其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现代建筑施工单位的共识.本文就针对当前建筑电气工程实施项目管理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探讨,从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电气工程师的职责以及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在各个环节实施的方法与途径等方面进行浅要的论述,以期能够提高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