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筛选出对辣椒炭疽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产品,使用生长速率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影响不同,其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_(50)值分别为0.64μg/mL、0.95μg/mL和0.26μg/mL,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和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的抑制作用较差,其EC_(50)值分别为21.08μg/mL、113.43μg/mL和303.47μg/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50 mL/667m~2、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 mL/667m~2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8.3 g/667m~2对辣椒炭疽病防效分别为84.03%、80.45%和80.94%。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是防治辣椒炭疽病的有效药剂,建议生产上推广使用,使用时还应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之间要轮换交替使用,以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剂而使病害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32.
板栗幼树新梢年生长量大,分枝少,极性强,结果部位外移快,易出现树冠外强内弱现象。生长季修剪可平衡树势,增加有效枝量,促进快成形、早结果、早丰产。 1)刻芽。春季萌芽前,对强壮的一年生长枝中、下部的芽,在芽上0.2~0.3cm处横向刻伤,能提高  相似文献   
33.
为了提高缓控释氮肥释放氮量的测定效率,避免样品消煮过程中的强酸与毒害气体物质等问题,该研究基于杜马斯法原理,利用碳氮分析仪,测定2种缓控释氮肥在25℃静水释放试验中,第1、3、7、14和28天肥料浸出液的氮浓度,计算缓控释氮肥释放氮量,并与传统常规的凯氏蒸馏滴定法测定结果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方法肥料浸出液中N浓度测定结果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91(n=30,P0.01)。依据2种方法测定结果计算的氮素养分释放期彼此相差小于20%,符合国家标准《GB/T 23348-2009缓释肥料》及化工行业标准《HG/T 4215-2011控释肥料》的允许差范围。相比较传统的凯氏蒸馏滴定法,杜马斯-碳氮分析仪法测定缓控释氮肥释放氮量过程简便快捷,样品无需消煮,不涉及强酸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该结果为缓控释氮肥释放氮量新的测定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是一种基于化合物中官能团和极性键振动的结构分析技术。本文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缺锌和正常供锌玉米植株不同器官的组分变化,同时比较两个玉米品种植株不同部位的生物量和锌含量,以期为缺锌影响玉米生长与生理代谢的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农大108和郑单958两个玉米品种,利用营养液培养方式,设置缺锌和正常处理。1)当玉米出现缺锌症状后,将地上部和根系分开,测量株高和根长,烘干至恒重测干重。2)烘干至恒重的植株样品用HNO3-HClO4(3∶1)消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号WFX-120C,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测定消煮液中锌浓度,计算植株中锌含量和锌积累量。3)收获玉米根系放入FAA固定液(70%酒精∶38%甲醛∶乙酸体积=90∶5∶5)中,利用扫描仪(EsponV700)扫描根系样品获取数字化图像,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软件(Regent Instruments Inc., Canada)对图像进行分析,获得根长、 根面积、 根体积等指标。4)取玉米根、 茎、 叶部分烘干样品,磨碎过0.2 mm筛,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VERTEX 70,Bruker)检测不同部位的光谱特性,OPUS 6.5软件采集数据并进行基线校正。【结果】缺锌胁迫下, 植株地上部锌含量明显下降,低于临界水平(20 g/g),生物量降低; 缺锌根系面积与体积变小,总根长变小。用缺锌与施锌植株生物量比来表征玉米对缺锌敏感性,品种农大108较郑单958对缺锌更为敏感。缺锌玉米根系和叶片FTIR谱在波数3410、 2920、 1650、 1380、 1055 cm-1附近处透过率较高,茎FTIR谱在这些波数处透过率较低,表明缺锌导致根系和叶片中碳水化合物、 脂类、 蛋白质及核酸含量下降,而在茎中有所积累。农大108植株中各组分变化受缺锌影响较大。【结论】缺锌导致玉米植株生长受抑,利用FTIR技术研究发现缺锌植株中碳水化合物、 脂类、 蛋白质及核酸组分发生变化,农大108植株中各组分变化受缺锌影响较大,品种农大108可能较郑单958对缺锌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5.
从上个世纪至今,我国对不同种类的矿山没有秩序的进行开采,使矿山当中的地质的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为矿山在开采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导致边坡失去平衡,滑坡和泥石流的灾害的产生,这不仅损害了国家的经济财产的损失,还危害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的安全和财产的安全。因此,保护矿山的地质环境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柔性防护系统是战役中可以主动进行保护的措施,柔性防护磁通本身就具备了很多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了矿山地质的环境保护当中。  相似文献   
36.
经营特征一直是旅游小企业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已有成果较少探讨古村落景区旅游小企业经营特征的形成因素。通过对皖南古村落旅游小企业的调查,总结归纳旅游小企业的经营特征。研究发现,旅游小企业经营特征的形成是地理区位和历史传统、古村落文化、市场需求、管理机构变迁、旅游发展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论有助于古村落目的地旅游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7.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云南陆稻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4对SSR引物对云南131个陆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9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平均为8.125个,范围在5(RM55)~13(RM218、RM241)之间;平均表观杂合度为0.0014,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545;平均Shannon Weaver指数(I)为1.381;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6543,变幅为0.2073(RM235)~0.8689(RM218)。不同地区间陆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表明,滇西南和滇南地区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是云南陆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分布中心。藏缅语族和孟 高棉语族所种植的陆稻品种遗传多样性最丰富。AMOVA分析表明陆稻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地区内品种间(82%),只有3%遗传变异存在于地区间,品种内的遗传变异占15%。聚类分析显示Nei遗传相似系数为0.22时,云南陆稻品种分为籼粳两个类群,主坐标分析与UPGMA聚类结果基本吻合,并将类群Ⅳ的4个偏籼品种从粳稻类群中重新划归到籼稻类群中,校正了UPGMA聚类的误差,但是不能区分地理组。  相似文献   
38.
对荸荠生长发育期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介绍传统种植区域荸荠的优质栽培技术,包括选种、催芽育苗、选田整地、移栽、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为探索叶菌唑与氟唑菌酰羟胺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两种原药进行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叶菌唑与氟唑菌酰羟胺质量比为1.5∶1时,增效系数最大。在此基础上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叶菌唑悬浮剂70 g/667m2+18%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0.7 g/667m2处理的效果最好,防效为83.57%,其次为8%叶菌唑悬浮剂55 g/667m2+18%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16.3g/667m2,防效达到78.01%。复配处理中高剂量的防效均显著高于两种单剂的推荐剂量,且试验期间没有对非靶标生物产生影响,建议在生产中使用该剂量。  相似文献   
40.
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根区砷铁磷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土-砂联合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淹水-湿润-于湿交替3种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整个生育期内水稻根区介质(石英砂)中砷、铁、磷含量在不同生育期阶段和不同根区层次(距土-砂表面0~10 cm为上层.10~20cm为中层.20~30 Cm为下层)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管理模式下,砷的含量总体高于其它两种水分处理(P<0.05),而铁的含量则湿润处理总体较高(P<0.05).水分对不同生育期磷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根区的中层和下层砂介质中砷含量有高于上层的趋势(P<0.05).铁含量则是上层总体高于下层(P<0.01).而各层中磷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从不同的生育阶段来看,砷和磷含量随生育期的波动不明显,但铁含量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则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01).此外,在3个水分管理模式中,只有淹水条件下砷和铁的含量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n=36),P<0.05).就各层而言,上层及中层,干湿交替处理下砷铁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5(P<0.05)和0.84(P<0.01);根区的下层淹水管理模式下砷铁、砷磷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87(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